2019-09-26 科別.骨科.復健
工程師膝蓋痛疑得關節炎 就醫卻發現竟是罹患肌少症
新竹一名近50歲的許姓工程師,最近發現爬樓梯時膝蓋會隱隱作痛,隨著疼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懷疑自己提早患了退化性關節炎到醫院就診,醫師診視後發現他並沒有關節炎,而是因長期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才會造成肌肉虛弱疼痛的肌少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醫師吳俊毅表示,近來門診病患出現不少40至50歲中壯年,因蹲下後起身會有膝蓋疼痛的現象,詢問醫師是否有退化關節炎狀況。然而經過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後,發現這類病人都有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不愛運動、愛吃高熱量美食等不良習慣,導致出現肥胖、肌力不足、肌肉量過低的「肌少症」症狀。雖然膝蓋尚未有關節炎發生,卻因為肌肉太虛弱而出現疼痛現象。一般而言,40歲後肌肉質量逐年下降1至2%,60至70歲肌肉量流失開始加速,是一種老化過程。因此,「肌少症」過去被認為是年長者才會出現的症狀,近年來在台灣卻有年輕化趨勢,而長時間工作久坐、缺少運動和營養不均,都是造成年輕化肌少症的可能成因。吳俊毅說,年輕化肌少症病人外觀跟一般人沒差別,但心肺功能差、活動力下降、容易疲勞,加上基礎代謝持續變低,相同食量卻一直變胖,若肥胖再進一步惡化,罹患各類疾病的風險大幅增加。他指出,台灣成人肥胖率已經突破4成,全民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卻僅4成,使得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人口不斷上升,對於國家長照系統及公衛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醫師提醒,肥胖和肌少症問題需要一併改善,建議從營養攝取及運動方面著手。營養攝取方面,以原型食物為主,戒除含糖的飲料和點心,多食用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黃豆製品等;養成正確運動習慣,建議每周150至30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至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再加上至少2次肌力重量訓練。從年輕做好減脂與養肌,不僅讓自己更健康有活力,還能有效抗老,絕對值得民眾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