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56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川普第一任總統任內開啟美中貿易戰,在搶單、轉單及台商回流下,台灣成為主要受惠國之一。但隨著川普二度上任,一連串法案的推動,引發舉世震驚。
貿易政策上,他首先針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並針對中國大陸額外課徵10%的關稅,以及傳聞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課徵100%的關稅。
對國內產業的影響而言,台灣的機械、電子資訊業近年來積極對墨西哥投資,一旦墨國被課徵高額關稅,將使上述廠商陷入困境。再者,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則是台灣支柱產業,衝擊之大,不容小覷。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反制美國的課徵關稅,自2月10日起,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10-15%的關稅,並啟動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
從川普貿易戰揭開序幕,以下幾個重點值得觀察:第一,由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啟動,會不會形成美中貿易大戰,導致全球貿易下滑、經濟成長下修,對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經濟,今年必須要有擴大內需、增加政府投資與消費的應變計畫,才能順利達成保住3%經濟成長率的目標。
第二,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但在加拿大、墨西哥積極斡旋下,美國將關稅課徵延後一個月,意味關稅很可能是川普政府的一個談判策略,逼使加拿大、墨西哥提出管制移民、管制毒品的有效方案。如果美國課徵關稅只是一種談判手段,也隱含著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仍有轉圜餘地。
如此一來,我們仍必須自問,政府的配套、談判籌碼是什麼?同時,前往美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很難避免,就算不是課徵100%,而是一般關稅稅率,對擁有半導體先進製程壟斷實力,高毛利率又有轉嫁實力的台積電應該可以克服。但對毛利率不高的成熟製程仍是一大挑戰。
第三,半導體及相關周邊產業赴美國投資,如何避免產業空洞化、強化經濟安全,至為關鍵。
第四,半導體出口占台灣總出口額將近四成,台積電的美國客戶占了七成,半導體的貿易順差又相當龐大。在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衝擊下,如何強化產業均衡發展,也值得正視。
在川普嶄新貿易政策的可能影響下,政府亟須研擬相關對策因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強廣宣及遊說,尤其是和川普政府、閣員、企業金主的網絡,加強聯繫、遊說,降低可能的衝擊。
二,企業赴美投資,政府在背後應設計誘因,促成雙向投資的生態系,避免產業空洞化。企業赴美投資,若政府有政策協助企業鏈結美國的大學、創投、企業網絡,引導人才、技術、商業模式回台、回流,避免單方面投資,導致空洞化。甚至引導企業在美國、台灣資本市場雙掛牌,善用美國的資金,壯大台灣的產業,吸引人才、購併美國當地企業、引進技術,進而培養台灣更多的世界級企業。
三,規劃更上位的戰略,爭取和川普政府的談判籌碼。例如,台灣可以積極規劃扮演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長期以來,台灣在石化、工具機、電子資訊、半導體上均擁有龐大、完備的產業群聚,是美國欲再工業化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政府可以透過和美國簽訂協議,增加對美投資金額、創造就業人數、訓練一定數目的技術人員,換取美國對台灣關稅的降低、綠色通道,以及工業園區設置的協助及相關優惠。
四,產業均衡發展的規劃。台灣目前太依賴半導體,如果能夠加強半導體、AI對傳統產業的鏈結、擴散,並增加相關預算編列,來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才能減少對半導體產業的傾斜發展,並降低川普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高關稅的風險。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