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48字
以中國大陸為最大製造中心、美國為最大市場的蘋果公司(Apple)捲入了地緣政治鬥爭升級的漩渦中,可能面臨更高關稅和監管調查。
在iPhone銷售低迷、AI競賽落後的情況下,川普政府對大陸製商品加徵10%關稅對蘋果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而北京也在考慮對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的政策啟動調查,不過這個過程早在川普上任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
蘋果的智慧手機對手立即享有優勢。三星電子的大部分設備都在中國大陸境外生產,比如越南和印度,意味該公司不會陷入關稅困境,不用在漲價或犧牲利潤當中做出艱難選擇。不過如果貿易戰擴大,最終被波及的可能不僅僅是中美兩國。
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蘋果以三星將受益為由,成功獲得iPhone的關稅豁免許可。現在還不清楚這招還能否奏效。蘋果還有另一個潛在阻力:川普還提出對晶片加徵關稅的想法,包括台灣生產的晶片,而蘋果大部分晶片都來自於台灣。
除硬體成本增加之外,蘋果還面臨進一步失去大陸市場的風險,該公司最近幾季在中國的銷量已經下滑。
彭博行業研究的分析師Anurag Rana表示,「硬體還不算什麼,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反美言論的增加會讓蘋果受到牽連,更大問題是北京對蘋果最賺錢業務之一應用程式商店的審查」。
目前,華爾街預計關稅不會對蘋果利潤產生重大影響。Evercore ISI分析師Amit Daryanani預計,每股盈餘可能下降3%至4%。但這對蘋果3,000億美元的設備業務來說,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升高了在包括美國在內其他國家擴大生產的緊迫性。蘋果股價今年累計下跌4.36%。
蘋果的代表不予置評。
全面的製造業轉型需要數年時間,而且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首先,蘋果大幅撤離中國大陸可能讓當地政府不快。對岸已經向包括蘋果在內的公司施壓,要求停止將製造業務向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轉移。此外,蘋果的大陸和台灣合作夥伴的生產品質已達新國家難以企及的水準。這就是為什麼最複雜的產品主要仍在中國製造的原因。
不過蘋果一直緩慢地將部分設備的生產轉移到馬來西亞、印度、越南、泰國和巴西等地。它最主要的晶片製造合作夥伴台積電正加緊在亞利桑那州生產美製晶片。
目前為止,晶片生產的轉移有限。絕大多數iPhone在中國大陸組裝,但蘋果幾乎所有的晶片生產都放在台灣。
蘋果可以選擇透過提高其設備價格來抵消關稅,但在美國比較難這樣做,因為多款iPhone的價格已經超過1,000美元,而競爭環境是多年來最激烈的。
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蘋果執行長庫克能否透過談判擺脫關稅。川普11月勝選後,庫克在海湖莊園與川普會面,還出席了在華府舉行的就職典禮。
川普也有可能與習近平達成休戰協議。Evercore ISI的Daryanani說,「歷史告訴我們,川普和習近平可能會達成協議,暫停加徵關稅」。不過川普表示,他現在不急於與中國對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