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6字
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6日決定降息1碼(25個基點),基準利率為4.5%,是2023年6月來最低;但同時發出偏向「鷹派」的政策指引,暗示在通膨降到2%目標之前,只會再降息1碼,比之前預測的降幅還少。
央行預測,今年利率只會降到4.25%,比去年11月時的預測高出2碼,主因能源、水費及公車票等價格上漲,使通膨看升;預測未來三年只會再降息2碼,將降到4%。依據此一預測,通膨率要到2027年才會達到2%目標。然而,市場仍認為降息幅度會大於此,英鎊應聲挫低,英國股市則觸及新高。
此外,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從先前預測的1.5%腰斬到0.75%,主因生產力成長持續無力,且民眾的公共醫療支出增加,將使經濟惡化。
但路透報導指出,這次決策官員中有兩人投票主張降息幅度應該更大,加上央行上調通膨率、下修經濟成長預測,使得英國經濟有陷入停滯性通膨之虞,因此市場認為今年會再降息65個基點,比決策出爐前的60點還大。英鎊重貶,盤中一度跌逾1%,大盤指數富時100則大漲1.7%至8,767.5點,改寫歷史紀錄。
基於今年全英國將有逾50萬房貸戶的5年期房貸固定利率到期,因此央行藉由降息來緩解家庭的壓力。但央行警告,今年底時通膨率將大幅上升到3.7%,比上次預測的2.8%大幅提升。
央行總裁貝利表示,「好消息是我們能夠再度降息。我們將密切監視英國經濟與全球動向,並採取漸進且謹慎的作法來進一步降息」,但央行在聲明中增加了「謹慎」一辭。會議紀錄指出,「經濟的需求與供給軌道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可能影響貨幣政策」。
彭博資訊報導,早在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之前,物價上漲的壓力便已困擾許多國家,而美國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威脅愈甚,經濟學家們就愈擔憂通膨重新抬頭的風險。何況美國對中關稅措施本周生效,顯示川普的威脅並非虛張聲勢。貿易摩擦與報復性反制措施的連鎖反應,正促使分析師重新審視全球通膨放緩的前景。
雖然中國目前對價格衝擊展現出較強的免疫力,但是如果關稅戰螺旋式升級,全球其他經濟體恐難倖免。不少經濟體正面臨內外交織的潛在通膨壓力。
美國銀行(BofA)上月對全球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全球消費者物價通膨重新抬頭已成大家2025年最關切的問題。雖然世界銀行預測通膨將放緩,但仍警告通膨的黏著性可能超出預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