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13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退休人員不要覺得退休後就完全不用工作,這樣有點落伍了。退休後其實是人生最美好的第三人生。」2018年的年金改革,造成許多公教人員退休金大縮水,惶惶不可終日,民眾黨立委吳春成卻給了另一個看待事情的角度。
根據銓敘部統計,2014年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55.6歲,過早退休,造成退撫基金的財務壓力,也成為年金改革的主因之一。年改後,退休年齡雖逐漸提高到2023年的58.9歲,但和勞工2015年至2020年平均退休年齡男性64.3歲、女性61.4歲,仍有一段差距。
公務人員退休早 第三人生長達20年
1、政策應鼓勵退休公務人員再就業
其實,公務人員早早退休,成為閒置的人力,部分原因是年改後的制度使然。一位已從中央部會司長級職務退休的官員,大學畢業當公務員,當兵三年也併計年資,2020年服務年資達到35年,不到60歲就申請退休。他坦言,自己也不想天天爬山、健行,但年金改革後,超過35年的年資在計算退休金都會被打折,多做也沒有實益,才會選擇退休。
年改後,公務人員退休金依照年資計算,1至35年每年2%(所得替代率),最高35年70%;36年到40年,每年為1%,最高75%。考試院退撫基金監理委員會委員羅德水直言,年金改革的邏輯是「穿著衣服改衣服」,先設定替代率,再用天花板來倒推,所以逐年把替代率往下降,造成很多混亂現象,例如年資40年以上的年資不採計,36年以上年資是打折給付,明顯違反有年資就有給付的原則。
吳春成也提到,許多退休公務人員不到60歲退休,但是台灣平均壽命超過80歲,「退休以後應該還有20年,這麼優質且龐大的退休公務人員人力,對個人和國家都是生產力的浪費。」
在立法院積極推動壯世代政策的吳春成建議,公務人員退休後其實是人生最美好的第三人生,但受限於「旋轉門」條款,限制許多退休公務人員再就業,現在軍公教人員中,只有軍人有退輔會的平台,協助軍人退役後培訓專長、媒合工作,考試院或相關單位也應該對公教及警消等危勞人員研議成立類似退輔會的機制,促進退休公教人員再就業。
2、年金制度可結合退休生活 多元給付
台灣公共治理協會理事長何昀峯曾是通過高考人事行政的公務人員,如今已辭職,在補教界任職。他指出,公務人員的工作總回報可以分為總待遇和延伸性回報,只是過去政府對於公務人員的報酬制度,都過度強調總待遇,也就是退休時的現金給付,但非金錢給付的福利待遇項目其實非常多,例如許多OECD國家推動多層次年金退撫制度,混合非金錢給付的多元運用,就可替代現金給與。
何昀峯舉例,可以用「點數制」的精神,提供公務人員「公共服務里程點數」,也就是公務人員依據在職時的年資,換取里程點數,退休後就可以用里程點數的優惠,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生活消費物品,平衡通貨膨脹帶來經濟的挑戰。
其次,許多退休公務人員在退休後其實仍然保持活力,也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政府應以鼓勵終身學習的角度,給予退休人員培養專長興趣的政策性補貼。
此外,退休公務人員在職期間都有豐富完整的行政歷練,如果由退休公務人員輔助經驗較少的現職公務人員完成任務,政府可另行發給退休公務人員津貼,也有利於政策的有效推展。
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教授喬志華也提到,退休公務人員的晚年生活都要靠自己,如果以後活得夠久,但錢不夠,的確會讓人擔心,與其讓退休人員因年改減少退休金而憂慮,政府應協助他們有更多財務來源,例如提供投資平台,以保守型或投資績效較好的投資商品,讓退休人員有投資的管道及最低收益保證,補足減少的退休金。
延伸閱讀
停砍公務員年金?1/六年來所得替代率大幅縮水 年金改革衝突再現 這次吵什麼?
停砍公務員年金?2/年改效應衝擊 高普考報名人數腰斬 鐵飯碗沒人想拿了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