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就職韓國瑜確定無法觀禮 外交部:其餘行程不變

千人狂奔進場要吃「夜市王」 夢時代廣場塞爆看不到盡頭

影╱史上首次拍到!他家攝影機全程捕捉隕石落地瞬間 連聲音都收錄

【植物故事】檜木之外:林鐵沿線植物記

文字 王弘明/攝影 王弘明、吳尚鴻

嘉義人,從教師工作退休後,參加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及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志工隊。
嘉義人,從教師工作退休後,參加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及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志工隊。

一百多年前的臺灣山林,中海拔以上是滿滿的針葉樹海,其中沉浸在霧林帶氤嵐中的檜木,讓當時到臺灣探查的日本人為之驚豔不已,視為無盡藏的珍貴資源,想方設法,要將這些參天巨木搬到平地加以利用,因此有了今日阿里山林業鐵路的初步發展。

冬日餐桌上的綠色霸主

現今奮起湖以「鐵路便當」聞名全臺,菜色中,店家最常選用的綠色蔬菜是龍鬚菜,也就是佛手瓜的嫩莖。農業生物技術還未突破「產季限制」的年代,一年四季的蔬果供應量落差懸殊;佛手瓜是少數盛產於冬天的蔬果,過往主要是食用果實,尚未體認到嫩梢的美味。每株的果實產量甚多,號稱「一株可吃一年」,在蔬果供應青黃不接的季節,擔當市場綠色蔬果的要角。

佛手瓜曾是阿里山區重要經濟作物。
佛手瓜曾是阿里山區重要經濟作物。

知名奮起湖便當選用在地龍鬚菜作為配菜。
知名奮起湖便當選用在地龍鬚菜作為配菜。

氣候、溫度合適,讓奮起湖與周遭區域成為種植佛手瓜的天堂,最初曾被稱為「奮起湖香瓜」,後來又名為「萬年瓜」,產量越來越多,不僅銷售到平地也大量外銷。一九六○、七○年代,一簍簍佛手瓜隨著一車車檜木以火車運下山,是當地居民的綠金。

佛手瓜出現在鐵路興建之後,有人說是日本人引進,也有一說是由某位華僑帶到奮起湖,不管來源為何,有了鐵路作為運輸管道,貨暢其流,佛手瓜成為依附鐵路而興盛的植物。

因加入種植行列者越來越多,數量一多就衍生出問題。原本山區居民只種在住家附近,漸漸擴大範圍,延伸林班地,林業單位勢必需要制止與剷除,在當時曾一度引起緊張關係,所幸因臺灣農業技術大幅提升,冬季蔬果種類增多,佛手瓜的獨占優勢漸減,有了更多選擇的種植者,對佛手瓜需求日趨減量,緊張關係漸消弭無形。

從瓜轉而食用嫩梢,龍鬚菜近年在臺灣人的餐桌占上一席之地。目前許多縣市都已有種植,反倒曾經盛極一時的奮起湖地區,已少有人種植,狀似野放融入周遭生態,搭乘小火車前來的時候,莫忘尋覓其芳蹤,聞聞是否有瓜香味,欣賞龍鬚卷曲纏繞之美。

佛手瓜與龍鬚菜代言著阿里山區隨時代遷移的故事。
佛手瓜與龍鬚菜代言著阿里山區隨時代遷移的故事。

佛手瓜與龍鬚菜代言著阿里山區隨時代遷移的故事。
佛手瓜與龍鬚菜代言著阿里山區隨時代遷移的故事。

搶手的 是山棕還是紅棕?

至於早在鐵路之前即已落腳阿里山地區,因火車運輸激發其旺盛發展的,則以紅棕為代表。

日已少見的蓑衣,是以棕櫚葉柄纖維為原料製成,但究竟是何種植物卻爭議不休;原來,在臺灣常見的山棕,葉柄基部也有黑色纖維,或以為就是蓑衣的材料,但事實上山棕的纖維硬挺,做成蓑衣刺刺的,穿著不舒服,且不耐水,潮溼後易朽壞。

真正可派上用場的是紅棕,渡海來臺的先民從中國引入臺灣,在尚無石化工業的年代,紅棕的棕鬚可謂搶手貨,用來製作蓑衣、毛刷、掃帚、濾材、床墊、繩索,使它身價百倍,據說往昔若家有半分紅棕地的單身漢,往往身後緊隨一大串媒婆。

舊時紅棕集貨由火車運下山。 (舊照翻拍提供 潘玉桃)
舊時紅棕集貨由火車運下山。 (舊照翻拍提供 潘玉桃)

由於經濟利益高,山區廣為種植紅棕,秋季是採收季節,自有鐵路之後,運送更為便利,紅棕鬚成綑高高堆在阿里山鐵路的貨車上,若佛手瓜是綠金,那紅棕就等同是山區的紅金了。有一家從日治時期就專門承攬沿線貨運的阿里山運送公司,紅棕即是其主要業務之一。若有機會至十字路車站一遊,鐵道旁「三兄妹便當」所承租攤位的屋主潘女士,即為當初的經營者,也收藏有昔日運送公司及火車裝載紅棕的照片紀錄,是難得的歷史見證。

兩株挺立紅棕下方建築物,是目前旅遊熱點的多林車站。
兩株挺立紅棕下方建築物,是目前旅遊熱點的多林車站。

十字路車站旁尚有幾株紅棕,莖幹上一層層的葉鞘纖維,顏色偏紅。
十字路車站旁尚有幾株紅棕,莖幹上一層層的葉鞘纖維,顏色偏紅。

山棕的葉鞘纖維顏色偏黑。
山棕的葉鞘纖維顏色偏黑。

科技進步,傳統素材逐漸被淘汰,紅棕再也無人刻意栽種,雖不如原生的山棕優勢,但是鐵路沿線仍可見到。紅棕與山棕其實很好分辨,顧名思義,紅棕的葉鞘纖維顏色偏紅也較整齊,而山棕則偏黑且較雜亂。

山棕的羽狀葉邊緣參差不齊,明顯特徵就是末端兩、三片未完全裂開,傳說是小矮人要報復賽夏族人,每下一種詛咒就撕一片山棕葉,後來於心不忍留下末端沒撕開,山棕也成為矮靈祭重要的祭典植物。紅棕則是掌形向外展開,形成團扇狀,葉型明顯不同。

萬用蓪草的更迭

第三種植物類型,則是難以判明與鐵路的關係,也未能確認是阿里山地區原生或人為引進,主要典型是蓪草。

蓪草髓芯輕軟、潔白,晒乾後切成薄片,稱為蓪草紙;染色後可製作紙花及飾品,也可作為書畫用紙、明信片、書籤、帽子內襯、膏藥貼布、襯墊材料等等,亦是中藥藥材。

鐵路邊坡上的蓪草幼苗。
鐵路邊坡上的蓪草幼苗。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阿里山梅花綻放雪白景色壯觀 櫻花盛景預估過年可見

阿里山公路梅花大爆發山櫻花也紅了 美不勝收

又見5遊客違規走阿里山林鐵 每人最高罰5萬!擬裝攝影機加強取締

鐵道局頒鐵路邊坡維護與管理規範 強制建異物告警系統

相關新聞

【植物故事】檜木之外:林鐵沿線植物記

阿里山林業鐵路為運送木材而建,與其他林鐵最大不同,是這條路線常經過已有先民墾殖、生活的聚落,而非原本杳無人跡、因林業活動才促生的聚居點。除了將一根根原木運下山,阿里山林鐵也改變了沿線地景的樣態,不僅倚傍鐵路生活的居民開展新生活模式,阿里山山區的植物也逐漸變化。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仍可見到蛛絲馬跡。鐵路興建之前、鐵路通車之後,以及不確定年代,藉這三個概略的時間斷面,我們走一趟阿里山植物、人與鐵路的百年糾葛。

【林鐵故事】十字路站:家離鐵道那麼近

過了多林,就是十字路。這兩個地方,巧妙地呼應了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兩首知名詩作〈雪夜停林畔〉(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與〈未竟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的意象。煩心時,不妨來一趟林鐵小旅行,在列車未進站的鐵道邊,將掛懷不決的事物暫時放下,敞開雙臂擁抱風、霧,感受山林,甚至星空,或許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答案。

【生態旅遊】沿光誕生的路線 走探人文生態

山間秋剛涼。清晨了,但夜與風還繼續,自然深影暗沉沉在林鐵車窗外漫成寧靜的黑,車廂遊客擁擠,或坐或站搖搖晃晃在夢與現實間瞌睡。導覽員靖芹的解說從我的耳機傳來,聊著火車正經過的地方、她們在此度過的童年回憶,以及即將前往觀日的地景特色。莫名想起那部九○年代的電影《愛我就搭火車》(Ceux qui m'aiment prendront le train),漫長車程讓搭車的人開始探索自我陰暗本質,試著彼此坦誠面對。如同此刻的我們,也正循光的明亮前進。

【探路阿里山】遇見阿里山的自然之美

聞名中外的阿里山位於嘉義山區。一般熟知的阿里山多指國家森林遊樂區所屬的區域,也就是沼平、祝山、姊妹潭、巨木群等周邊景點,結合阿里山林業鐵路,以「五奇新八景」的特色,年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探訪。

【樹生休閒酒莊】尋找初榨的甜美珍釀

前言= 1 DAY TRIP 樹生休閒酒莊 雅痞的極品紅酒輕旅行 樹生酒莊按照團客人數量身打造收費式酒莊遊覽活動。其中包括迎賓休閒時光、漫遊葡萄園與釀酒廠、品酒下午茶,冬日特別備有限定款農村花果微醺熱紅酒提供品飲。 * 詳細開團與計費方式請洽樹生酒莊。 樹生休閒酒莊 地址:臺中市外埔區六分里月眉西路588號 總店:臺中市外埔區水頭二路8號 電話:04-26833298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s://www.shu-sheug.com/

【埔里農會酒莊】與友同Chill鯉魚潭邊

前言= 1 DAY TRIP 埔里農會酒莊 在湖畔喝一杯享受Chill爽 鯉魚潭有七大吉穴,湖色風光豐美,中間有柳堤貫穿,一旁山林繚繞,適合與三、五好友偕伴遊覽,一同在步道散心觀景,搭遊園小火車、踩天鵝腳踏船,為彼此再添一筆美好回憶;前往埔里農會酒莊,享受以甘蔗、玫瑰、百香果和五葉松搭建的微醺氛圍,一起在湖畔Chill喝一杯。 埔里農會酒莊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蜈蚣里鯉魚路22-3號 電話:04-92423828 網站:pulifarm.org.tw/package/distillery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