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伴依戀/窺探愛情的少女 從《晚餐歌》看親密關係的發展
作者:莊詠翔(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 實習心理師)
《晚餐歌》是2023年由當時15歲的日本女高中生tuki發佈到Youtube的作品,這首歌以西式全餐來比喻關係,目前已經累積了將近1億次的播放次數。能夠有這麼多的播放量,除了這首歌本身好聽、tuki唱功了得以外,蘊含其中的感情也讓許多人有所共鳴,是難得的好作品。所以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我自己聽到、感覺到的東西,希望能夠激發出讀者更多對於親密關係的想像與思考。
我將會弄哭你的,所以我沒辦法跟你在一起。
這首歌的開頭就道出了主角的溫柔,因為不想把對方弄哭,所以告訴自己不能和對方在一起。「我將會弄哭你的」這句歌詞在兩段正歌中不斷出現,似乎這是主角最害怕發生的事情,也看似是主角在追求時踩煞車的原因。主角想到了許多可能的未來,擔心自己會移情別戀,或是想到最後兩個人無法互相理解,最後不歡而散。
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想到自己如果真的和對方在一起了,會有什麼樣的未來。這些想像有好有壞,但一般來說都會是有好的感覺,才會讓人想要更進一步。其中讓人感受不好的想像,可能是來自之前的親密關係中的創傷、目睹父母之間的衝突、聽聞到的伴侶互動,和對人性的想法等,這些都有可能讓我們在進入關係前產生不安。然而,除了關係中的傷害,更多的是沒有辦法確定在兩個人之間「愛」真的存在,這也是主角後續在不斷探索、感受的。
「愛」是什麼?你是否願意告訴我,愛的存在證明呢?
主角感受到了自己的執著,明明有這麼多人,但偏偏只想要見到對方,「還真是擅自妄為呢」他想著。他感覺到自己的猶豫和掙扎,想和對方確認心意,但是又沒有自信,也不想要改變現在兩人的關係,因為他害怕會因此變得尷尬,害怕對方不接受自己。在長時間的相處後,主角發現明明對方一直待在那裡,自己卻仍然向對方索求著更加具體的證明,那愛到底是什麼呢?
在Sternberg教授提出的愛情三元論中,包含了親密、激情和承諾,當中的激情就是歌中主角所感受到的執著。我們在思考自己是否愛上對方時,也會去感覺是不是非他不可,這種看似自私的渴望,恰巧是親密關係形成的關鍵因素。然而若只有自己愛上對方,那只會變成單相思,因此對方的表態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對方沒有很明顯地舉動或表態,那我們通常會自己去想像或去猜對方的意思。更不用說對方同時和好幾位「可能的競爭對手」互動。這些都是為什麼在曖昧關係中,有時會讓人感到難受的原因。
從幾十、幾百次的嘗試,到幾千、幾萬次的承諾。
主角在經歷了個月後,都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心想如果我試了,對方有回應那很好,但如果沒有也就那樣,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是在經歷了幾年後,主角的心境產生了變化。因為他發現自己不希望對方離開,也發現到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只有對方不曾離開過。於是主角開始期待著自己能夠和對方產生更多交集,也變得更加肯定。副歌歌詞從幾十、幾百次的「試著」,變成幾千、幾萬次的「將會」。從幾千次的夜晚開始期待「因為」自己做了愛對方的事情,「所以」對方也跟著做出愛自己的事;從幾萬次的夜晚開始,讓那些事情不再「無法做到」,並且「不會被忘記」。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穩固,在發展上也會變得更加順利。但是時間只是包裝,實際上還是要看這當中包裹著什麼東西,就像是人們常說時間會沖淡痛苦,但沖淡痛苦的實際上是這段時間中經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而tuki將關係比喻成西式全餐的巧妙之處在於,西式全餐有著一套既定的順序,但是其中的餐點內容,以及食材之間的搭配,卻會因為煮的人不同而有所變化。這就像是在和對方建立關係時,我們都在向彼此展現出各自獨特的「西式全餐」。
我們在和對方互動時,那些感覺安全,或是感覺到被接納、支持的感受,這些會讓我們對對方產生依賴感,同時也會產生幫助對方的想法,這種感覺是愛情三元論中的親密感。在這種正向的循環下,我們會向彼此展現更多不敢在其他人面前展現的部分,如果雙方都能夠接受,那關係將會變得更加穩固。而最後的幾千、幾萬個夜晚所表達的「將會」,也象徵著在長時間相處後沉澱出的承諾。而親密關係最吸引人的,也正是這種承諾之下蘊含的安全與穩定的感覺。
(本文經《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