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86字
在舊金山舉辦的第43屆摩根大通健康醫療大會,甫於1月16日閉幕;這次,除了台面上的新藥進展、AI、併購案發展;台面下,中國議題也異常熱鬧。
作者:劉軒彤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每年1月在舊金山舉辦的摩根大通健康醫療大會,是生技圈規模最大、資訊量最豐富的研討會;更因為總是選在1月舉辦,承載了業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轉折期盼。
尤其是1月16日剛閉幕的第43屆大會,期待心更勝以往。因為當所有投資人都沉浸在科技股熱潮中,生技圈看到的卻是,最常被拿來代表國際生技股表現的XBI(SPDR S&P Biotech ETF),去年一整年價格勉強維持平盤;但同期間標普500指數漲了24%。甚至把時間拉長到五年,標普500漲了82%,XBI還反向跌5%,被投資圈形容為「荒謬的差」。
真的是悶太久,因此今年的大會,超過8000名的參與者希望再度找到新熱情。「每年最大亮點都是併購案,今年也不例外。」參與大會的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
大會亮點 AI創新醫療
雖然大會開幕第一天,嬌生公司就宣布以146億美元收購神經性藥物公司Intra-Cellular,但比起過去如2019年必治妥施貴寶搶在大會開始前,宣布以740億美元收購賽爾基因的震撼,今年大家對併購案反應平平。反倒是現在的併購傾向於精緻化與小型化,吸引關注。
此外,輝達的AI,也讓會議變得多元有趣。輝達宣布,與基因測序龍頭illumina、美國最佳醫院梅約診所、分析與技術解決方案廠商IQVIA、非營利研究機構Arc Institute,共同合作促進AI創新醫療服務。
無疑的,AI是大會亮點,也是大家對未來的共識。但誠如2020年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基因編輯專家珍妮佛·道德納在一場小組討論中指出,AI的機會是巨大的,但如何確保獲得可靠的高品質數據來訓練AI模型,是最重要的。
然而台面下大家閒聊的話題:中國,卻是令人喜憂參半。
《財訊》雙週刊指出,金融投資機構Stifel的報告顯示,2024年預付款超過5000萬美元的生技授權案,來自中國的比重高達31%;60億美元的授權預付金進了中國企業口袋。值得留意的是,2019年,這個比率是零,顯見近年中國生技業實力大增。尤其全球暢銷大藥面臨2033年的專利斷崖期,大藥廠傾向透過小型收購或授權補足產品線,中國企業是重要來源。
這篇報告在大會茶餘飯後引起回響。正面論者,認為科學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而蓬勃發展,是好事;但同樣的情況在美國眼中,更多的是焦慮。
首先,中國的創新影響力不斷上升,將帶來激烈的競爭。其次,有創投業者表示,「大藥廠直接找中國新創授權,這個趨勢可能動搖美國創投生態圈。」因為美國的創投擅長扶植生技新創,但以後大藥廠直接利用中國授權取代創投的功能,對於美國小型生技公司的發展也不利。
中國生技崛起 喜憂參半
此外,還有外媒引述EY-Parthenon的交易主管Subin Baral說法:「歐洲藥廠到中國不僅是尋找商業夥伴,還有創新夥伴,包括阿斯特捷利康、葛蘭素史克、諾華都進去了。但是在美國,這件事仍是個問號。」
美國與中國之間矛盾重重。隨著中國生技實力崛起,美國感受到競爭壓力,但是中國授權成本相對低廉,又讓藥廠心動。現在廠商私下都希望,不確定性很高的川普上任總統後,能讓諸多施政方向趨於明朗,方便大家思考未來與中國的競合策略,並加重強化創新的能力。
至於台灣,這次生技市值王藥華藥,以及併購王保瑞,都獲邀參加摩根大通健康醫療年會的報告。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保瑞表示,今年會場一大主題,圍繞在地緣政治與熱門藥物造成特定類型產能的排擠問題,因此國際化程度的較高CDMO(委託開發製造服務)後起之秀,以及能提供更客製化服務的CDMO廠商,都成為熱門焦點。
藥華藥連續多年受邀參與大會,今年首次以獲利的姿態上台做進度報告,林國鐘表示:「今年跟以往很不一樣的是,一對一會議增加許多美國中大型基金,大家關心不久前發布的血小板增多症3期臨床正面數據,以及藥品的銷售狀況;投資人也多給予支持肯定。」
延伸閱讀:
熱播韓劇帥氣配備 出自台廠之手!創見打磨10年 穿戴攝影機成世界5強
中國崛起、AI創新 生技圈兩大焦點!摩根大通年度健康醫療大會 併購案最受矚目
台灣光罩串聯子公司 鎖定自動化製造!波若威入主7年,站穩既有業務尋找新機會
觀光推升營收瞄準多元利潤!日本鐵道經濟新藍圖 不動產成新利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