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15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川普重返白宮被歐亞集團視為2025年十大風險中的全球第二位風險,各國都高度關注川普2.0對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的衝擊。這黑天鵝將對各國刻正驅動的淨零碳排產生怎樣的影響,也不確定。一般說來,川普將再度退出巴黎協定、重新重視化石燃料與油氣產業、可能取消競爭清潔法案,但因馬斯克介入會加速電動車的發展,也因此強化如無人機般的非紅供應鏈;目前已宣稱任內不會建造風機。這個狀況形成回歸化石燃料的雙重矛盾,一方面牽制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卻可能投入電動車智慧發展。
大的氣候治理發展軌道上,川普旋風可能破壞性的毀損、延宕近年全球淨零轉型的機制與速度,但無論歐盟CBAM、各國已經建立的氣候體制,或者全球市場端與金融部門已進入軌道的氣候財務揭露、加入綠能投資,及製造端的供應鏈減碳、盡職調查所延伸的勞動人權與社會公平等,已歷經社會學習曲線的起點、演化、轉換與塑造,這些典範已形塑,現實上已經形成全球先進、綠色、高端的競爭體系。這些制度化的邏輯不可逆,將僅是化石燃料與綠色高端典範的競爭。
對台灣而言,這可能是關鍵的追趕時機。台灣原先在能源轉型、淨零碳排上遲滯各國十餘年,近期在CBAM的趨迫下宣布碳費,並且再生能源如離岸風機也因為俄烏戰爭加速歐盟驅動綠能而堆高了建造成本;美國政府如果退步風機建造、地熱發展,剛好這些技術跟成本的轉移對台灣都是有利。而如果因為關稅戰造成經濟影響並延遲CBAM的執行,如有成員國已要求歐盟延遲2035電動車目標為例,也對台灣內部剛剛顛簸起步的碳定價之產業調適與學習開拓出一些時間機會。關鍵是,台灣要掌握這個迎頭趕上的契機。
目前總統府擬宣布2035年的減碳國家自主貢獻(NDC),而去年底環境部已經初步提出2030的28±2%的目標草案,雖與國際仍有落差卻值得肯定。但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是經濟社會的思維模式(mindset)需要改變,第二是國家應提供資金投入擬定的政策,並且由上而下的從大的產業滲透到中小企業部門,第三是公私金融部門在上述的架構下供給與支持而產生產業與市場的漣漪效應,第四是產業應勇於創新、轉型,在轉型逆境中尋求新的競爭軌道與契機。而這幾部分正是台灣亟需突破的。
如果2035年NDC宣示代表政府建構未來經濟社會從高碳轉向數位、綠色、低碳,這樣思維模式轉換除了由上而下的政策導引,除了先聚焦在國營企業的減碳量能之外,更需要由下而上由市場端、產業端與社會端的支持與共創。因此,溫室氣體減量的模型推估,包括情境分析、產業減量成本、用電成長、節能路徑與用電排放係數等,都應該公開與透明;而這一向是過去政府評估資料不透明,而難以與產業界、學界或公民社會協作,而造成實際推動落差之因。
同時,行政院目前為加速2030減碳目標推出六大旗艦政策與規劃100億綠色成長基金,為政府資金引導的重要架構;而如何具體的執行投入綠色轉型、提供高碳排產業轉型基金,需要更細緻的規劃評估。而金融部門如何對應氣候金融、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之各部門需求,讓市場形成轉型與綠色投資曲線,目前正是形塑的關鍵時刻,政府端可加倍思考如何引入民間充沛的活水。
這些政策與市場要素的驅動,需要不斷多層次、多領域、複數的溝通以驅動社會經濟思維模式改變並影響市場典範的變革,目前這部分仍然缺乏,亟需社會科學投入建立方法論。一旦這樣的制度創新的生態系形成,產業大小供應鏈、建築、運輸、住商等俾能順水推舟的勇於創新躍入新的軌道。(作者是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