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醫教3招防癌、腦轉移!定期健檢很重要,症狀、治療醫解說。

    2024-09-13

    日前一名60歲男性案例,平時規律運動、無抽菸習慣,家人發現他兩個月來漸漸變得常忘記事情、食慾不振、沉默寡言,體型也明顯變瘦,體重下降了10公斤。原以為是失智症前兆,經檢查發現右前額腦部有個3.5公分的腦瘤,肺部也有顆3公分的腫瘤。在接受開顱腫瘤切除手術後,病理診斷為腦部肺癌轉移性腫瘤。目前規則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中。

    不明頭痛、記性差、情緒改變?留意原發性惡性腦瘤。症狀、治療醫解說!

    2024-09-13

    頭痛、記性變差、情緒改變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不過隨著這些問題越多,越得留意是否有腦部惡性腫瘤在作怪,尤其原發性。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醫師提醒若察覺不對勁盡早檢查,以排除惡性可能或安排相關治療。

    大腸息肉腺瘤型易癌化。4觀念防腸癌,定期大腸鏡抓息肉!

    2024-09-05

    鄭乃源總院長表示,大腸息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腺瘤型三大類型,其中腺瘤型息肉易有癌變的機會,據研究超過8成的大腸癌與腺瘤型息肉有關。聯安統計資訊也發現,腺瘤型息肉檢出率男性約有21%,女性則約有14%。換句話說,平均約5名男性受試者當中就有1位是易癌化的腺瘤型息肉,不容小覷。

    輕鬆4步驟做好乳房X光檢查!揪出6成早期乳癌,助防晚期乳癌。

    2024-08-23

    乳癌防治是女性重要健康課題,乳房X光檢查是國際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只需要輕鬆的4個步驟,若有早期乳癌便能及時揪出並及早治療,若無乳癌也能測個放心,後續定期檢查。

    乳房有硬塊可做哪些檢查?醫指7大項,2種人定期檢查防乳癌。

    2024-08-23

    生活中發現乳房有硬塊難免讓人緊張,不過其實有硬塊未必就是有乳癌,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表示也有其他可能,重要的是盡早檢查。可以做哪些檢查?醫師一一說明。

    臺中榮總早期肺癌多專科治療共識出爐 基因檢測有助精準治療拚最佳預後

    2024-04-16

    據最新的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肺癌初次診斷人數為16,880人,已正式超越大腸癌,成為發生率及死亡率第一的癌王,其中早期肺癌第0、1期的佔比也從上年度的13.7%上升到35.4%,早期肺癌人數的明顯提升,代表政府推動的肺癌篩檢收到成效,及早揪癌以及早治療,另一方面也促動早期肺癌的最佳預後治療發展。

    早期肺癌不是開完刀就好!醫師:選擇術後輔助治療記得『一』檢測

    2023-12-11

    「近年外科手術技術精進,多數三期以前肺癌患者都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但外科醫師僅能切除看得見的腫瘤,而一顆一公分大的腫瘤、其實是一百萬顆癌細胞聚集而成。也因此,那些手術前已進入血液或是淋巴等微循環的肺癌細胞,影像上看不到,無法手術切除,未來就有可能再度聚集、重起爐灶。」

    是痣?皮膚癌?還是什麼?常見Q&A解惑!醫教揪出「假的痣」

    2023-10-27

    發現痣的時候常會讓人有點擔心是否為皮膚癌,還是什麼?尤其是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痣,例如凸起、長毛、流血、藍色、紅色等。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醫師指出痣的主要類型,以及常見醫學定義的痣和「民眾所稱的痣」,並教大家怎麼看是不是有皮膚癌風險。

    乳癌防治月 三陰性乳癌揮別陰霾迎新治療曙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突破瓶頸 關鍵Trop-2不怕基因檢測被排擠

    2023-10-13

    三陰性乳癌雖然不是最多病友的乳癌亞型,但需要幫助的程度絕對高於其他類型,雖然已有治療新利器,但沒有健保給付的幫助下,對大多三陰性乳癌病友來說,幾乎等於「看的到用不到」,像事前基因檢測帶給患者一線希望,但檢測結果不符對於懷抱希望的姊妹來說無疑是判處死刑。因此,期望健保加速給付新藥,藉此減輕病友與家屬的壓力,並給予她們活下去的希望。

    攝護腺癌死亡率已到第6名!醫籲:逾50歲定期檢查 降低死亡風險!

    2023-08-25

    歐宴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徵兆,或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與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直到第三、四期,隨著腫瘤增長,出現包括頻尿、排尿困難,排尿疼痛、灼熱、出血,精液中有血或疼痛等。

    這兩種職業要當心!發現黑色素瘤別輕忽!醫:加做前哨淋巴結手術揪出轉移

    2023-08-14

    黑色素瘤是亞洲第三常見皮膚惡性腫瘤,據統計,發生率約一年250到300人,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卻容易轉移,且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之一。據2018年統計,當年度因為惡性黑色素瘤死亡的人數共有162人。所幸,現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可以針對對應的基因突變,如:BRAF進行標靶治療,而無突變者,也有機會使用免疫治療,維持一段無復發時間及良好的生活品質。

    皮疹、全身痠痛竟是黴菌感染?!他胸痛就醫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2023-04-19

    一名52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於住院化療數日後開始發燒、腹痛,隔天四肢及軀幹部位並開始冒出許多皮疹,且身體痠痛到幾乎無法下床。醫師推測,極有可能是侵襲性真菌感染,經抽血檢查確定,患者有熱帶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感染;而且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患者肺部也有許多病灶。

    男性也會得乳癌?!乳頭癢等3症狀留意,常比女性晚期

    2023-03-24

    男性也有乳腺,確診時大多比女性晚期,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就是認為乳癌是女性疾病,不會發生在男性身上而忽略。另外也有患者會認為自己身為男性卻得女性疾病而不願接受、覺得丟臉、或甚至拒絕就醫。

    腹痛、沒食慾、體重下降?膽道癌警訊10種人注意,7成確診即晚期

    2023-03-21

    賴基銘教授表示,膽道癌初期幾乎沒有徵兆或明顯症狀,即便是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難聯想和癌症有關,通常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等明顯症狀才有所警覺,約有6-7成患者確診已是晚期。提醒民眾如有相關症狀務必有所警覺。

    睪丸變大但不會痛?醫教2自檢防睪丸癌:有人腫成像排球。

    2022-12-27

    男性蛋蛋變大可別沾沾自喜,若會痛可能為其他疾病,若不會痛很有可能是睪丸癌。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建議,若有發現到睪丸變大,可以自己稍檢查一下,或盡早就醫檢查,以防睪丸癌。

    乳癌治療一定要切除乳房?「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有利保留兼顧治療!

    2022-10-06

    陳守棟理事長表示,現今「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有別於以往「手術優先」觀念,對於腫瘤較大、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患者,不僅有機會在術前縮小腫瘤、降低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除,提升乳房保留機會及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可幫助提早得知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有利於作為術後治療的依據,助提升五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除此之外,也有助於將無法以手術切除的腫瘤,轉變為可接受手術。

    全民抓腸癌2檢查超重要!醫:血紅素濃度高更要提高警覺。

    2022-09-19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持續居高不下,可說是「最平易近人」的癌症之一,每年有超過一萬七千人罹患、逾六千人死於大腸癌。奇美醫學中心提醒民眾,有風險、到了一定年紀應定期檢查,檢查前也作好前置準備,以利準確檢查。

    便祕、腹瀉、血便是大腸癌?3症狀速就醫,早期存活率達9成!

    2022-03-30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然而,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故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三大「自覺症狀」

    咳嗽超過2週小心肺癌!8種人沒抽菸也要注意6症狀。

    2022-02-25

    肺癌位居十大癌症第二名,但症狀在早期卻不容易被發現,且不少患者甚至根本沒有抽菸的習慣,往往確診時感到錯愕。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博奎表示,肺癌早期症狀雖然不明顯,但依然有跡可循,可提高警覺,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癌症飲食不能吃糖?專家指1例外,5妙招促進食慾助抗癌!

    2022-02-21

    許多癌症患者易誤信偏方、謠言、迷思,包括「聽說癌細胞喜歡吃糖,那就不要吃糖把癌細胞餓死」,進而變成除了甜點、手搖飲等甜品不吃,白飯、麵條等澱粉不吃,就連水果、全榖雜糧類等也通通不吃。嫚嫚營養師指出,這樣的極端作法反而容易使得癌症病程更不樂觀、更加惡化,並分享有助抗癌的飲食關鍵及促進食慾的妙招!

    喉嚨痛久當心食道癌!醫指2關鍵跡象,愛喝熱咖啡要小心。

    2022-02-15

    徐博奎醫師指出,食道癌初期症狀非常不明顯,且不如大腸癌、肺癌等更常見的癌症,民眾會特別關注,在健康檢查時可發現,食道癌健檢時民眾較少會特別檢查,一般食道癌患者往往發現較晚,常是在有症狀、已進入中後期才被發現,例如吞嚥卡痛、吞嚥困難、喉嚨卡卡、聲音沙啞等。

    十大癌症最新統計!最新癌症人數增加逾五千人!務必定期做四篩檢

    2022-01-20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107年增加5,123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胸部摸到硬塊是乳癌嗎?醫指常見症狀:盡早檢查但不必恐慌。

    2021-12-28

    蔡明霖醫師表示,女性平時在洗澡時就可以自我檢查,不必有特別的方式或姿勢,重點在整個乳房全部都要檢查到,而只要是摸到有異常、以前沒有的腫塊、有疑慮,就提高警覺。一般而言,摸到的感覺是可活動、較軟的多為良性,不會動、較硬的大多可能是惡性。

    女常腹脹、腹痛婦產科也要看!醫:慎防卵巢癌,6族群更要注意。

    2021-12-16

    郭安妮醫師表示,卵巢癌的症狀非常不明顯,並不像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等,可能會有出血的情況發生,卵巢癌在第一期、第二期常見沒有任何異狀,此時發現的患者,大多是因為健康檢查、定期檢查時發現。而進入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症狀也依然不大明顯,多以腹脹、腹痛、噁心、有壓迫感等腹部不適症狀呈現,也因為受到腫瘤壓迫,可能出現頻尿的情況,不少患者常會是從腸胃科轉診至婦產科,而此時發現的族群約高達75%。

    沒抽菸也會得肺癌!醫指3大風險,油煙、精油等都要注意!

    2021-11-12

    許多民眾生活當中為了增添生活質感,會使用香氛蠟燭、精油等香氣產品,也有可能造成肺部刺激。林美秀院長提醒,這類的產品最好挑選天然成分、少化合物的為主,若在燃燒時會產生芳香胺等化合物,長期也有可能藏有致癌的風險。

    手指不明黑點小心皮膚癌!醫指5徵兆惡性高盡早檢查。

    2021-08-04

    唐豪悅醫師指出,一般的痣若沒問題,多是形狀規則、成對稱的圓形狀,並好好的長在現有的位置。而如前述所提,隨年紀增長也可能從無到有慢慢浮現,但不會有特殊的特徵。

    胰臟癌難發現、進展快、高死亡!醫指癌王6特性:風險族群定期檢查!

    2021-07-29

    陳信佑醫師表示,胰臟癌早期無症狀難察覺,檢查時也不容易發現,症狀出現時大多已進入3~4期。治療上也因體型及位置關係容易受限,使得治療困難、復發率高、死亡率高,即使是三期以下可接受手術者,五年存活率也不到20%,至於無法開刀者僅剩3~5%,僅有少數偶然發現的早期胰臟癌可以存活超過五年。

    沒抽菸也要防範肺癌!認識肺癌7警訊,顧肺5招不可少。

    2021-05-2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排名第一;臺灣也是如此,我國108年共9,701死於肺癌,占了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的5分之1(19.3%)。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9倍,每天吸20根菸以上的男性,風險可達13.7倍,而女性之風險則可高達24.1倍。

    29歲燒聲竟喉癌癌前病變 醫:燒聲、喉嚨痛兩週未好速就醫

    2021-05-14

    賴盈達醫師表示,喉癌常常出現在40~50歲以上常接觸危險因子的風險族群身上,鳳梨鼠薯29歲就出現癌前病變的例子算是較為少見。賴盈達醫師指出,雖然喉癌的風險年齡一般而言偏高,但倘若生活習慣有非常高的頻率接觸危險因子,確實也會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而外界許多民眾揣測也或多或少也可能和他直播節目發生多為嘶吼有關,對此醫師則表示,雖然嘶吼確實可能會傷害到聲帶造成燒聲,但因此罹癌的機率並不高。

    3症狀當心胃癌前病變!吳文傑醫師:7危險因子要注意

    2021-05-12

    臺灣胃癌常年名列十大癌症之中,每年奪走超過2,300條人命。根據每年癌症發生與死亡統計顯示,胃癌新增人數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死亡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平均每天超過6.5名國人死於胃癌。同時,胃癌早期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變瘦,與一般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相似,惟有改變飲食及及早篩檢方為預防之道。

    前主播揪出0期肺腺癌!沒抽菸也會得,留意5不明顯症狀。

    2021-03-26

    即便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黃柏瑞醫師還是指出藏在細節中的魔鬼。醫師表示,平常在沒有減肥等任何情況下出現不明體重下降、沒有食慾就需稍微提高警覺。若出現了咳、累、喘等情況更要多加注意,特別是超過兩周的久咳不癒。因為這些雖然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現,但確實也是肺腺癌的不明顯症狀。不論是否為肺腺癌,都不是好事。

    喉嚨痛是感染?胃病?癌症?醫:同處2周沒好盡早檢查!

    2021-03-16

    施佑蓁醫師表示,口腔構造複雜,感染是引起喉嚨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扁桃腺發炎或扁桃腺周圍膿瘍,會造成病人喉嚨腫痛,且聲音像含滷蛋般模糊不清。此外,腸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也可能引發喉嚨破皮,喉部出現一顆或多顆破洞,導致難以吞嚥或連續多日疼痛。

    婦自認健康卻驚見乳癌 乳房檢查6大風險族群更要做!

    2021-03-15

    乳癌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當中持續居冠,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107年新增診斷乳癌個案為14217人,換言之,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每12人就有1人一生當中可能罹患乳癌,當中就有許多生活型態良好的婦女隱藏在其中。

    肚子痛竟是肝癌警訊?晚期肝癌難發現!醫師: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

    2021-02-24

    曾政豪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肝癌最常見原因為「肝癌三部曲」,先從慢性肝臟發炎進展到肝硬化,再由肝硬化進展為肝癌。最大宗的風險因子則是B型肝炎、C型肝炎與飲酒。近年來由於飲食改變、國人營養過剩,脂肪肝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口腔癌5成確診已晚期?醫:傷口2週不癒等症狀盡早就醫!

    2021-01-26

    程稚盛表示,口腔癌的威脅不僅在於疾病對身體的迫害,也包括術後患者生活型態的影響。癌症治療後身體機能難免受損,口腔又是生活上相當重要的器官,即便是治療妥善,患者也常見存在著因治療損傷帶來各種生活障礙,特別是中老年族群更為明顯,如吞嚥困難,飲食不便、營養不良,從而間接影響到身體免疫。

    年輕乳癌增加!朱俐靜39歲確診 醫籲:30歲起定期篩檢可降4成死亡率

    2021-01-13

    當年輕女性確診荷爾蒙陽性乳癌,距離停經期相對更久,暴露於荷爾蒙刺激的時間更長,自然癌症惡化風險有機會高於年長病人。李忠良舉例,曾收治一名僅28歲的乳癌病人,她在月經後發現乳房硬塊未消退甚至變大而求醫,照超音波發現腫瘤近3公分大小,切片後證實為2期乳癌。透過前導型化療合併標靶治療,讓腫瘤縮小至0.5公分左右後切除,持續追蹤下控制良好。

    怕染疫不做篩檢?大腸癌無症狀 當心早期拖成晚期!

    2021-01-11

    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癌持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持續居高不下,不過自國內提倡大腸癌篩檢以來,初期確診有增加的趨勢,這表示民眾普遍已對定期篩檢的有一定程度的觀念。惟自疫情期間,有民眾因怕染疫不願前往醫院,甚至出現身體狀況也不願意篩檢的情況,對患者或風險族群而言相當不利。

    血尿不會痛要不要緊?醫:8成膀胱癌會出現,相關症狀速就醫!

    2021-01-05

    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鄭百諭表示,臨床上大約有85%的膀胱癌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血尿,但也因不會疼痛,病人往往會選擇性忽略而延誤就醫;除此之外,膀胱癌也會出現頻尿、急尿等症狀。鄭百諭醫師指出,雖然診斷上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對於偵測膀胱癌有一些幫助,但是目前診斷上的黃金標準仍然以膀胱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為主,依據病理報告中癌細胞的惡性度以及侵犯的深度來決定癌症期別及預後發展。

    腸癌居首、肺癌激增 十大癌症最新統計,專家:4篩檢做好做滿

    2020-12-29

    男性十大癌症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肺癌超過肝癌,成為男性第二大癌症。另外,攝護腺癌發生率上升,顯示邁入高齡化社會,男性需警覺攝護腺癌風險。

    胃癌日奪6.5條人命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前兆!醫籲風險族群及早照胃鏡

    2020-12-29

    胃癌新增人數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死亡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平均每天超過6.5國人死於胃癌。同時,胃癌早期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變瘦,與一般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相似,惟有改變飲食及及早篩檢方為預防之道。

    大腸直腸癌地圖公佈:雲嘉南發生率和第四期最多!醫師點名5種錯誤飲食習慣

    2020-12-21

    王照元指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包括有無基因遺傳史、錯誤的飲食習慣如高糖、高油炸、高脂肪、過多紅肉攝取、纖維攝取不足、運動量不足;此外健檢意識低落,導致部份病人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因此死亡率相對高。相較於2014年全台大腸直腸癌人數約9.5萬人,2018年已突破10萬人,顯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仍呈現持續上升,國人應重視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

    肝癌統計顯示南臺灣最多?醫勸:出現6症狀速就醫

    2020-12-18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108年造成7,881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人被肝癌奪走生命。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以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來看,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國人健康威脅之鉅。

    罹癌是因為運氣不好?醫指3大原因,了解自己更有助防癌。

    2020-12-15

    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醫師表示,罹患癌症主要有三大類原因,除了運氣不好以外,也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如日前影星安潔莉娜瓊斯罹患乳癌的案例就屬於遺傳因素,其占約5%~10%。環境因素如長期抽菸形成的肺癌等,其占約30%。至於運氣方面醫師則表示,有些癌症患者它既沒有接觸相關的環境因素,也沒有遺傳的因子,確切的原因也找不到,姑且歸類在運氣不好。

    肺癌只能單用標靶或免疫?組合治療分進合擊 老翁7公分腫瘤消失

    2020-12-04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秘書陳崇裕醫師指出,肺癌不單在十大癌症死因中位居第一,死亡趨勢亦呈現上升,尤其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尚未見到明顯改善,顯示肺癌的治療成效仍有一定困境。

    壓力大害乳癌淋巴轉移!原本最多剩2年合併療法幫她續命

    2020-11-16

    陳達人指出,三陰性乳癌在手術後5年內,復發機率是其他類型乳癌的1.5倍。台灣本土的數據也顯示,9成以上三陰性乳癌患者,會出現癌細胞轉移現象,且以肺部和骨頭轉移最常見。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有對應的荷爾蒙療法、標靶治療可使用,三陰性乳癌過去20年來主要以化學治療為主,化療藥物雖陸續有新藥問世,但快速失效也導致預後較差。

    血癌有得治?認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警訊:疲倦、發燒、出血、骨頭疼痛

    2020-11-12

    急性白血病即為一般所稱之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其中一種,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過去民眾對於血癌聞之色變,現在只要認識主要症狀,及早檢查確診並接受治療,血癌已是可以治癒的疾病。

    HER2陽性乳癌易轉移、復發?醫籲預防性治療、術後輔助治療很重要

    2020-11-11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解釋,HER2是人類生長因子接受體,位於第17對染色體上,許多正常組織如肺、食道、胃、大腸、卵巢或乳房都能偵測這個蛋白質的表現。HER2陽性乳癌與基因的過度表現、腫瘤惡化和復發極有關聯,平均每4至5位乳癌患者中有1位是HER2陽性乳癌患者。

    三陰性乳癌治療契機!正確面對三陰性乳癌

    2020-11-11

    譚家偉提醒三陰性乳癌要特別注意術後前三年,轉移的速度和發生率較高,也要特別留意轉移的部位與其他乳癌類型不大相同,因此定期追蹤就顯得特別重要,此外,如果發現確診三陰性乳癌的年齡較輕,醫師建議可以進行基因檢測,能更針對不同的特性選擇適當的治療,隨著精密治療越來越蓬勃發展,將來也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治療選擇。

    三陰性乳癌術後三年易復發?現今治療趨勢

    2020-11-11

    譚家偉提醒三陰性乳癌要特別注意術後前三年,轉移的速度和發生率較高,也要特別留意轉移的部位與其他乳癌類型不大相同,因此定期追蹤就顯得特別重要,此外,如果發現確診三陰性乳癌的年齡較輕,醫師建議可以進行基因檢測,能更針對不同的特性選擇適當的治療,隨著精密治療越來越蓬勃發展,將來也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治療選擇。

    三陰性乳癌有什麼特性?乳房篩檢怎麼選擇?

    2020-11-11

    譚家偉指出三陰性乳癌有三大特徵,第一與其他乳癌類型相比,確診年紀較輕,第二擁有BRCA基因突變的機率較高,第三惡性度較大,尤其在治療後三年內,復發率又比其他乳癌類型更快且更高,復發的部位也有些不同,一般乳癌常轉移的部位為骨頭、肝、肺,只有少部分會轉移到腦部,三陰性乳癌常轉移反而是肺、腦部為先。

    確診乳癌一定要切乳房嗎?該選擇哪一種重建手術才好?

    2020-11-03

    湯月碧主任表示,乳房切除與重建的方法選擇,對於罹癌女性而言是攸關一輩 子的大事。乳房上皮膚是否保留足夠?乳頭乳暈是否能保留?健側乳房的大小 、外型、懸垂度及相對位置,開刀前都需要做適當評估。理想的乳房重建,需 要整形外科與一般外科醫師於「術前」共同討論,依據不同病人的需求擬定適 當的切除與重建對策。

    年輕人得大腸癌比較危險?醫師籲及早檢查避免發現就晚期

    2020-10-27

    大腸癌在國內發生的人數近年持續攀升,且連續位居十大癌症之首多年,亞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曾立銘主任表示大腸癌發生的比例與年齡有關,好發的年齡多在50歲到70歲,不過也有部分年輕族值得關注,尤其是有特定的發病原因,家族性遺傳性息肉症,在10來歲時,大腸就會產生許多息肉,進而罹患大腸癌

    三陰性乳癌晚期先化療再手術?鄭翠芬醫師:增加手術機會及乳房保留機會

    2020-10-22

    晚期的三陰性乳癌,治療大多會先採取化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鄭翠芬主任表示先化療有一個好處,可以先得知腫瘤對該治療有無反應。如果術前接受化療能夠先縮小乳房腫瘤,包括轉移出去的病灶也控制的話,就更能增加手術機會並成功保留乳房,因此不用太擔心晚期發現就是沒希望

    三陰性乳癌早期確診治療存活率高?要注意哪些家族史?鄭翠芬醫師:定期檢查最重要

    2020-10-22

    由於乳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人都是摸到乳房腫塊後才驚覺異常,因此養成自我檢查習慣非常重要,鄭翠芬說明乳房的自我檢查在洗澡時就可以進行,只要乳房發育完全,沒有年齡限制。真正需要專業檢查時,建議30歲開始,應定期進行乳房篩檢,了解自己有無囊腫或是纖維瘤等

    三陰性乳癌與其他乳癌有何不同?鄭翠芬醫師:治療選擇少風險高

    2020-10-22

    三陰性乳癌是由病理切片所分類出的一種類型,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鄭翠芬主任說明四個重要因素,一個是荷爾蒙接受體,ER、PR,另一個是HER2接受體陽性或陰性,還有KI67的高低,所謂三陰性是指前述三個,ER、PR、HER2皆為陰性,鄭翠芬表示三陰性乳癌佔所有乳癌的比例,約13至15%。

    大腸癌一定要化療?先認識「免疫評分」

    2020-10-15

    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2019年發佈的統計顯示,台灣一年新增1萬6千多例大腸癌。在治療上依照分期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針,而大腸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化療,目前也有新的評估指標「免疫評分」可作為重要參考。大腸癌治療根據期別,第一期以手術為主;第二期則分為高風險與低風險,高風險族群建議手術後接受化療降低復發機會;第三期則一定要接受化療;第四期則須化療為主加上放療或標靶治療輔助,六成以上患者手術後需再追加化療。

    年輕型乳癌難察覺死亡率高?醫師籲遠離風險因子多運動

    2020-10-15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醫師指出,年輕型乳癌發生數持續上升,佔所有乳癌三成以上,多數為停經前狀態。年輕女性可能因為工作、生活忙碌,或不自覺身體症狀異常,導致部份年輕型乳癌不易早期覺察,初診斷即為晚期的比例約近7%,且腫瘤較大、惡性度高。

    防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乳癌 醫:有年輕化趨勢,3種人更要定期檢查

    2020-10-15

    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陳振德表示,乳癌一直以來都位居於女性十大癌症之首,十大死因也從排行第四位往前邁進至第三位,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原因主要和基因遺傳、環境因素、飲食習慣以及生活壓力有關。

    三陰性乳癌有哪些治療選擇?晚期治療失敗後還有哪些希望?

    2020-10-07

    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曾令民教授說明,所謂早期三陰性乳癌,是指在第四期之前廣泛定義皆稱為早期。針對早期三陰性乳癌,目前常採取的治療模式之一是先給藥再開刀,先測試術後給予的藥物能達到的治療反應如何。目前來說,三陰性乳癌化療的常用藥物包含小紅莓與紫杉醇。

    三陰性乳癌與遺傳有關?轉移和復發風險比較高?

    2020-10-07

    基因與腫瘤的關係,逐漸成為防治癌症的重要課題,乳癌是否會遺傳更攸關女性國人的切身健康。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曾令民教授表示,以目前資料統計而言,如果是遺傳性乳癌,被診斷為三陰性乳癌的比例稍高,但家族史及遺傳性乳癌並非畫上等號。

    三陰性乳癌是什麼?好發年齡以及治療預後如何?

    2020-10-07

    乳癌持續為女性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曾令民教授說明,乳癌會依照不同的腫瘤狀況定義出不同族群,其中「三陰性乳癌」逐漸為大眾所知。不過,曾令民教授指出,三陰性乳癌也並非只有一個族群,可能有5至6個不同亞型,每個族群的腫瘤特色皆不同,也會對應不同的治療方向。

    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醫教簡單3招自我檢測!

    2020-09-18

    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昭瑜醫師表示,皮膚突然出現不明的黑點確實是皮膚癌的症狀之一,難免會讓人緊張,不過皮膚癌所出現的黑點常見會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大小不正常、變化不尋常5大特徵,因此黑點未必就是皮膚癌,民眾發現時可先以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3種方式初步自我檢測。

    黑豹查德威克43歲大腸癌逝世!大腸癌年輕族群少警覺?醫籲:勿拖到有症狀才檢查

    2020-09-02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科主任李克釗醫師表示,以台灣來說,大腸癌10年多來持續居冠,且人口數也持續增加,不僅如此也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年輕化的大腸癌之所以危險,通常主要是因為大腸癌常見於50歲以上的族群,這也代表著年輕族群檢查時,往往較少警覺大腸癌的風險,接受大腸癌相關檢查的比例也較低。

    腸癌免化療?! 不靠偏方,靠免疫評分!

    2020-08-26

    高雄長庚大腸直腸外科副主任李克釗醫師指出,二期大腸癌需不需要術後輔助化學治療,傳統臨床主要判斷依據「腫瘤特性」,也就是看腫瘤侵犯深度、腫瘤是否分化不良、腫瘤是否阻塞腸胃道或破裂,以及在顯微鏡下是否觀察到腫瘤已有神經、血管、淋巴浸潤等來決定。

    沒抽菸也要小心肺癌 醫:50%患者無抽菸習慣,久咳等症狀速就醫

    2020-08-19

    黃明賢教授提醒,抽菸雖然是和肺癌等癌症關係最密切的風險之一,但其實有50%以上的肺癌患者本身沒有抽菸的習慣,雖目前尚未有確切的原因,不過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肺癌也和室內及室外空氣汙染息息相關,例如PM2.5、廚房的油煙等風險因子。而平時有有抽菸習慣者,更要特別注意。

    久咳不癒竟可能是肺癌徵兆?醫:超過2~3週等情況應盡早檢查

    2020-08-10

    咳嗽的表現方式主要分成乾咳、咳痰、咳血三種,一般乾咳常見為慢性鼻咽炎或特發性肺部纖維化等所產生的症狀;咳嗽中帶有痰的除了感冒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氣喘、肺阻塞等所引起;若是咳嗽咳到出血,則有可能是肺部腫瘤或肺栓塞、急性支氣管炎等較為嚴重的問題,此時一定要提高警覺。除此之外,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問題,也容易以咳嗽的方式表現,例如新冠肺炎等。

    乳癌最怕驗出三陰性?化療易復發難活兩年?劉良智醫師:化療加免疫是新希望

    2020-07-14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主任指出,依據癌細胞上特定接受體的表現,又可再細分為不同的種類。這些受體分別為動情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HER2),當這三種受體都呈現陰性時就是「三陰性乳癌」。近期研究發現,三陰性乳癌還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型態,未來可望針對不同的型態來研擬精準的治療效果。

    發現三陰性乳癌可用免疫治療?劉良智醫師:先驗PD-L1陽性效果佳

    2020-07-1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醫師表示,三陰性乳癌患者在進行免疫治療之前,需先經過PD-L1檢測,病理科醫師會根據檢體進行PD-L1用藥標記,若標記呈現為陽性,患者進行免疫治療對抗三陰性乳癌時,便能得到很大的幫助,目前也有臨床實驗證明化學治療加免疫治療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三陰性乳癌晚期轉移治療難?劉良智醫師:用對免疫治療助延長存活

    2020-07-1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主任表示,治療乳癌的方式除了以常見化學治療進行外,免疫治療對於患者的治療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已成新的治療趨勢。其中一個優勢,就是對於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肺、骨頭等其他臟器,已進入到第三期、第四期的晚期患者,免疫治療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確診三陰性乳癌更要積極治療?劉良智醫師:化療加免疫是目前最好

    2020-07-1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主任表示,乳癌依據癌細胞上特定接受體的表現,又可再細分不同的種類。這些受體分別為動情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HER2),當這三種受體呈陰性即為三陰性乳癌。 近年來醫療發達及篩檢的推動,使乳癌存活率已超過九成。但是三陰性乳癌較為棘手,不僅復發性較高,且復發後的存活期平均不到兩年,因此在治療上需更為積極。

    長息肉會罹癌嗎?專家:置之不理可能癌變,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2020-07-10

    王海玲表示,息肉是一種從上黏膜細胞層增生,進而產生向外突出的組織贅肉,其常見表面光滑且呈現粉紅色、深紅色狀態。人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息肉,大多數生長於表皮或內腔,例如鼻腔的鼻息肉、子宮頸的子宮頸息肉、大腸的大腸息肉等。

    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50歲起定期篩檢降死亡風險

    2020-07-02

    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台灣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前往醫院的意願降低,就醫接受篩檢的民眾也明顯減少,與108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檢查率約下降了1成左右,初步估計約有1萬名篩檢為陽性者上未接受大腸鏡檢查。

    不明原因發燒咳嗽注意!濾泡性淋巴癌變化大,快速復發存活恐剩五成

    2020-05-20

    唐季祿指出,濾泡性淋巴癌的常見徵兆,除了淋巴腫脹之外,也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暴瘦超過10%、腸胃不舒服、咳嗽、喘。且大多好發於中老年人,平均年齡約在60至65歲。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未必能提早自我警覺。

    口腔癌年奪3000命9成為青壯男,嘴破超過2周、口腔腫脹麻木莫輕忽,早期檢查是存活關鍵

    2020-04-21

    口腔癌死亡率高,是青壯年男性的健康殺手,高居男性腫瘤死亡原因第四名。症狀包括口腔內部周圍有腫脹、硬化、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或是嘴唇或口腔出現2周以上無法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此外,口腔周圍感覺麻木、不明原因出血、舌頭活動受阻、牙關緊閉、張口困難等都是可能的症狀。

    三陰性乳癌曙光:免疫治療新武器,所有三陰性病友皆適用?最好先驗哪些抗體?

    2020-04-17

    三陰性乳癌在過去多只有化療一途,近年來各種治療有長足突破,免疫治療更被視為三陰性乳癌的新武器。陳訓徹表示,免疫治療是經由刺激T細胞來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以往免疫治療在乳癌應用上較少被重視,但三陰性乳癌具有腫瘤成長快、突變多等特性,免疫治療介入反能使原先沒有感受力的腫瘤提高治療敏感性。

    三陰性乳癌治療選項,哪一種最適合我?陳訓徹醫師:找到適合藥物治療愈早愈好

    2020-04-17

    先期性化療是指在手術前採取化學治療,目前普遍使用紫衫醇、小紅苺(蒽環類)等藥物,之後再視情形搭配免疫製劑藥物或者標靶藥物。醫師表示,這樣的治療策略是為讓腫瘤能盡快消失,平均大概有30%的腫瘤會全部消失

    三陰性乳癌分4種?分子型態大不同?陳訓徹醫師:先測基因找對治療武器

    2020-04-17

    三陰性乳癌根據分子型態,常見可分為四大類:基底型、間質細胞型、免疫型、雄激素受體型。藥物治療可分為三大類,包括乳癌基因突變藥物、免疫治療藥物、以及雄激素受體抗拮劑。這是近五年內三陰性乳癌治療的進步。

    大腸癌有辦法在初期就發現?醫:有跡可循,出現這些症狀多加留意

    2020-03-26

    陳一毅醫師表示,大腸癌之所以難發現,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進展較慢的癌症,前五年在初期階段時,常見頂多是以貧血的方式表現,其他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症狀的,而當發現血便的時候,通常是已經到了二期、三期。

    卵巢癌關鍵:排卵過勞加月經倒流,醫籲多生育吃對避孕藥可降80%風險

    2020-02-21

    卵巢癌發生率在台灣近十多年來已增加二倍,死亡率更超過子宮頸癌,是女性第五大殺手。卵巢癌成因有兩大關鍵一是排卵次數,一是月經倒流。如果讓卵巢每個月持續排卵產生過勞情況下,會讓卵巢癌產生的機會大大增加,

    發生率第一的女性癌症:乳癌,血腫科醫師李楊成教自我檢查早期發現。

    2020-02-11

    李楊成醫師表示,乳癌常見因素包括如家族史、不生、晚孕、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停經後肥胖者等,相較之下確實會比一般常人高出許多,這些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族群;另外像是飲食西化易造成肥胖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而大家不陌生的環境荷爾蒙也會對此有影響。

    寶媽沒抽菸也罹肺癌,哪些人最好提早篩檢?早中晚期症狀治療大不同

    2020-01-10

    雙和醫院胸腔外科專科醫師馮博皓醫師表示,肺癌的危險因子最常見的還是以抽菸、二手菸為主,即便是沒有抽菸的民眾,在長期接觸二手菸的情況下,其風險一樣不亞於抽菸者,這不論是在台灣或世界各地都已有相關的研究證實

    隱藏癌王小細胞肺癌難活一年 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突破瓶頸

    2020-01-09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處長李岡遠指出,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前者以肺腺癌發生率高而較為民眾熟悉,後者佔整體肺癌人數高達10%左右,且與抽菸的關係重大,台灣每年約有1000例病人。李岡遠說明,非小細胞肺癌如肺腺癌等,可用標靶治療等藥物選擇,但小細胞肺癌過去一直沒有標靶治療可用,僅能採取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一旦復發後再投以第二線藥物,治療效果就非常不理想。

    防範子宮頸癌3部曲:預防、篩檢、接種HPV疫苗缺一不可,醫:國一~國三者應盡早施打。

    2020-01-06

    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中未曾缺席的主因之一,如子宮頸癌、卵巢癌等也一直都是榜上有名,且許多癌症因諸多原因都是相當難以發現,等到身體出現症狀再進行檢查時往往以進入了晚期,治療效果自然不如初期時來得理想,因此如何在發現癌前病變時就先搶得先機便是防癌的重要關鍵。該怎麼做?來看臺大醫院婦產部/鄭文芳醫師怎麼說。

    卵巢癌初期無臨床症狀,醫:往往發現時已晚期,「維持療法」有利延長整體存活期。

    2020-01-03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周宏學醫師表示,卵巢癌的治療一定要做手術及化學治療,而手術有一個相當特別的名稱「減積手術」。其為一種減少腫瘤體積的手術,當腫瘤體積減少的越乾淨,後續的化學治療對病人就越加有利,整體來說必需切除的器官包括了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大網膜、淋巴結、骨盆腔/腹腔轉移腫瘤、盲腸。而在經過手術後有75%患者可得到完全緩解,但其中有7~8成的患者會在1年左右出現復發、產生抗藥性。

    子宮頸癌地雷另一半也在其中?醫:非不可逆,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2020-01-03

    子宮頸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且同時排名於女性癌症死因第七位,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賴瓊慧醫師指出,女性子宮頸癌主要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演變所造成,其可能像感冒一般自行好轉;也可能成為持續性帶原;也有可能演變成尚未有能力侵襲、擴散,可經妥善處理便能避免轉變成癌症的皮內腫瘤。

    腸癌復發非不可逆!維持生存率7招防復發,第一點一定要做到!

    2019-12-19

    較為常見的跡象如從肺臟復發,會容易出現咳嗽等症狀,就如余苑綺就一直出現咳嗽的狀況;而如果是腹部就容易壓迫腸道,可能就會出現腸阻塞的情況、腸沾黏、食慾不振等情況;而復發在肝臟則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而在原地復發則也會出現腸癌的徵兆:血便。而往往在發現徵兆出現時,基本上已進入晚期,應多加留意。

    洗腎久易變泌尿道上皮癌?醫師盤點風險因素:飲水、草藥、重金屬

    2019-12-19

    腎盂長期發炎是否可能變成癌症?不少腎臟科病人都有相同疑問。郭克林解釋,原則上長期發炎會傷害腎臟功能或腎臟萎縮,與癌症的關係未必直接,倒是泌尿系統癌症風險因子裡,草藥偏方的「馬兜鈴酸」需要注意。人體吸收馬兜鈴酸後會讓腎臟急速受損,很快進入透析洗腎。此外,馬兜鈴酸會影響DNA,因此洗腎的患者可能會在幾年後產生泌尿道的上皮癌。郭克林指出,十年前國內已立法禁止所有含馬兜鈴酸的藥材上市。但國人仍不應購買來源不明的國外藥材與草藥以確保健康。

    肺癌晚期可用組合療法?免疫+化療+標靶「雞尾酒策略」醫:效果更明顯

    2019-12-18

    由於發生率逐年增加,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儼然成為台灣的新國病,且肺癌早期無明顯兆,過去發現確診時大多已是晚期。不過隨著篩檢工具與治療藥物的進步,肺癌的存活情形得到了改善。

    今健康New新聞
    華航董座突傳心梗逝世。醫:心梗如土石流,察覺徵兆即刻就醫。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傳於16日上午心肌梗塞逝世,享年73歲,消息震驚各界、令人惋惜。據悉,謝董離世前得了流感,曾向家人表示感覺不適,沒想到竟發生心肌梗塞。提醒民眾,流感、心肌梗塞都可能出現的不適:胸悶、胸痛,其感受有時相似,可能讓人混淆。呼籲日常留意防範;如遇警訊,即便不確定也應即刻就醫。
    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探討肺癌新興治療趨勢 響應總統降低癌症死亡率1/3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本月11日至12日,假臺大醫院癌醫中心,與世界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
    健檢30歲就免費!還有5癌篩檢,厝邊頭尾作伙檢!
    2025年衛福部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包含擴大免費成人健康檢查、5癌篩檢等。快來了解健檢項目有哪些?癌症篩檢有哪5癌、自己有沒有符合條件?厝邊頭尾為自己的健康作伙檢起來!
    別去診所!「懷疑感染麻疹,去急診」醫示警揭原因。
    李尚謙醫師在社群上示警「如果懷疑自己感染麻疹,麻煩去急診、去急診、去急診,而不是跑去門診或者診所。(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受訪指出關鍵,提醒不可大意。
    諾華引領醫藥領域變革 連續三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第21屆「國家新創獎」六大獲獎名單於12月26日揭曉,深耕台灣30餘年的台灣諾華以血脂控制針劑參賽,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主任秘書李明鑫手中獲頒「國際新創獎」,該公司連續第三年以創新治療藥物蟬聯此獎項,代表台灣諾華在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等藥物研發及創新領域有著關鍵角色。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