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3年:烏克蘭終止俄國天然氣過境,但歐盟還沒準備好
新年初始,圍繞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仍未平息,這次又延燒到能源合作方面——兩國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在2025年1月1日到期停止。這份協議的起源,是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天然氣有很大部分透過烏克蘭管道輸送至歐洲國家,俄國賺取龐大收益,烏克蘭得到過境費用,歐洲國家也能使用大量穩定的天然氣。
俄國2014年進佔克里米亞後,兩國迅速交惡,負責交易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Naftogaz)又起商業糾紛。歐盟為了穩定能源供給,居中協調讓烏俄在2019年簽署了五年過境協定,但當俄國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政府便決定到期後不再續約。
通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起於俄羅斯烏連戈伊(Urengoy)氣田,然後經由庫斯克地區的蘇札(Sudzha)天然氣站進入烏克蘭,截至目前該地區由烏軍實質控制。天然氣從烏克蘭輸往斯洛伐克,然後再分支到奧地利、匈牙利,以及外聶斯特(Transnistria,摩爾多瓦的親俄半自治區)等地。
▌俄國將能源武器化的後果
原本依照協議,除第一年之外,俄羅斯每年應向烏克蘭輸送400億立方公尺(bcm)的天然氣,但烏國與歐盟基於分散來源風險、抵抗俄國能源訛詐,以及避免購買能源挹注俄國戰爭能力,早就逐步減少輸氣量。2024年進口到烏國僅約為110億立方公尺,再進入歐洲的比例只占歐洲天然氣進口的5%。
目前烏克蘭的天然氣可自給自足,終止過境協議僅會損失過境費,約為每年8-12億美元,約是其GDP的0.5%,但俄國損失更多,估計每年超過65億。此外,烏俄戰爭前,俄國佔歐洲天然氣進口份額超過45%,2023年只剩15%,且仍在減少當中,凸顯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主導地位的削弱(2022年歐盟禁運俄國石油、2023年禁運俄國柴油和其他石油產品)。
這是俄國選擇將能源武器化的後果,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後,俄國旋即要求歐洲客戶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而不是合約規定的歐元或美元。當歐洲客戶拒絕,俄國就截斷亞馬爾(Yamel)管道向波蘭等國輸氣;G7設定俄國石油價格上限作為報復,俄國便暫停北溪1號管道供應,管道日後遭到不明人士炸毀。(延伸閱讀:〈西方制裁能有多痛?普丁「能源武器化」的喘息籌碼〉)
當歐俄嫌隙日深,歐盟大部分國家打算逐步排除俄國能源,這不只是回應其入侵行為,也是追求清潔能源、擺脫化石燃料的長久之計。2022年歐盟推出所謂的REPowerEU計劃,尋求在2027年之前完成能源轉型,雖然此計劃旨在逐步淘汰俄羅斯的化石燃料,但時程只是規劃,並沒有硬性規定。
▌歐洲所受影響
歐盟很清楚要改變並非朝夕之功,首先如果過快停止使用俄國天然氣,可能會導致價格上升,如本次烏克蘭停止過境協議已非新聞(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早已表達不會延約),但天然氣價格仍被推升至一年新高。再者,仍有些東歐國家基於歷史、政經因素,持續依賴俄國天然氣,歐盟也不想破壞團結,於是採寬容態度讓這些國家能有時間尋求其他來源。
像是與俄國普丁政權交好的匈牙利奧班(Viktor Orbán)政府,就利用土耳其溪(Turkstream)管道,繼續接受俄國天然氣,不受烏克蘭決定影響。其他受過境協議影響的斯洛伐克、奧地利等國,基本上都有九成以上的儲氣,所以這個冬天不至於受凍,歐盟也做了其他輸送措施,如來自美國、卡達(還有俄國)的液化天然氣(LNG),確保供應無虞。
不過,斯洛伐克卻有極大意見。一方面該國有六成天然氣會經過烏克蘭管道,斷供後須另覓來源,另一方面俄國之前會支付從斯洛伐克分支出去的過境費,這筆收入如今也告吹,種種因素使親俄的斯洛伐克總理菲柯(Robert Fico,菲柯也是烏俄戰爭爆發後,少數仍與普丁保持友好的歐洲領導人)不斷穿梭俄烏協調,甚至施壓澤倫斯基政府,但仍無法說服烏克蘭續約。
最大的受害者應屬正申請入歐盟的摩爾多瓦,原本俄國提供天然氣給外聶斯特的MGRES發電廠,占整個摩爾多瓦供電的八成。如今供應中斷,摩爾多瓦向羅馬尼亞購電解決問題,但外聶斯特則沒有接受摩爾多瓦的援助,摩國總統桑杜政府因而批評俄國想藉此煽動民眾不滿,企圖影響2025年的國會選舉。
▌替代方案
而烏克蘭不續約的決定,其實又未必無可動搖——對烏克蘭來說,即使在戰爭期間,由於繼續輸送俄國天然氣,烏克蘭降低了天然氣管網遭受襲擊的風險(迄今為止,其網絡僅遭受有限的襲擊),停止過境協議之後的風險將提升。如果歐洲天然氣買家有所要求,烏克蘭不排除繼續過境的可能性,特別是入歐盟前夕,烏克蘭也不想受此影響。
因此,各種方案在這幾年陸續被提出討論。有一種是由歐洲買家自行向Gazprom採購,例如斯洛伐克天然氣公司(SPP)與匈牙利國家石油公司(MVM)都表達了意願,再和Naftogaz簽約、藉由烏克蘭管道繼續輸送。但這等於換湯不換藥,並不符合歐盟淘汰俄國天然氣的大原則。
另一種方式是由亞塞拜然對烏克蘭繼續輸出天然氣,既可以滿足歐洲國家,又可維持烏克蘭的過境收入,從中支付管道的維護費用,這個方案也傳出相關各方積極談判。但問題是亞塞拜然近年的天然氣產量沒有增加,無法在短期內補充烏克蘭管道份額,因此被認為此法實際上乃是由俄國轉賣天然氣給亞塞拜然,再對烏克蘭輸出。
這和前一種方式雷同,受到不少批評。因為購買亞塞拜疆天然氣等於換取俄羅斯天然氣,不會減少歐盟對俄國依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且澤倫斯基政府在壓力下也確認,烏克蘭管道將只開放給非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如果歐盟和烏克蘭接受此種偷天換日的方式,會對他們的聲譽造成極大破壞。
目前檯面上的過境協議雖然告終,檯面下的談判相信仍在持續,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三方都有持續輸氣的意願,但必須達到三方都接受的目標。就烏克蘭而言,戰爭期間無法與俄國簽訂協議,就歐盟而言,不能違背最終淘汰俄國能源的方向;就俄國而言,則希望賣給歐洲越多越好,讓歐洲持續依賴。
烏歐和俄國的目標基本上互斥,短期內烏克蘭過境管道無法避免停止運作,即使開放給斯洛伐克等國、以其他非俄國名義輸氣,也將是相當有限。如果烏克蘭與斯洛伐克能達成妥協,也有助於烏克蘭入盟,但同時,歐盟必須讓斯洛伐克等接受放棄俄國能源的必要,避免成為俄國的外交工具。
由於歐盟分散能源來源、持續補充儲氣庫、加強能源效率、部署再生能源部署等措施奏效,天然氣供應安全無虞,不至於像2022至2023年間的能源危機。須注意的是,隨著烏克蘭過境管道停擺,俄國在歐盟能源進口的份額必然下降,但輸入俄國LNG卻是有增無減,這是歐盟下一步要調整的方向。
最後,雖然美國已經是歐洲最大的LNG與石油供應國,但即將上任的川普仍不滿足,宣稱要歐洲購買更多的能源來平衡美歐貿易逆差,否則祭出關稅伺候。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表示會以美國LNG取代俄國LNG,如此既可安撫川普,又能迫使親俄的歐盟國轉向,可預見未來歐盟將與俄國進一步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