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第N次投胎?

这是一片树叶,在秋风中飘飞。这是一片片树叶,在秋天里散落,成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回复了暖冬酷夏的有关堂弟堂妹再婚遇良人的文章。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当我们把婚姻比作投胎时,已经过分看重了婚姻在人生中的分量,投胎是命,婚姻=生命吗?

身为七零后,我常常和朋友说,我们这一代人处在社会变革城市化大潮的中间,承上启下。我们承的是五零后六零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启的八零后九零后的个人主义幸福观。我们生子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义务为我们养老送终。所以,放羊、盖房子、娶媳妇、生娃、再放羊…….,这个循环已经不再适用所有七零后和更后面的人。

前段时间硬着头皮读了一篇名为《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当绝对贫困被消灭,大部分人足以再温饱线以上生活时,现实世界实际将从一个竞技类的‘游戏’变成一个无主线剧情的开放‘游戏’,我们需要意识到个体幸福的多元性和什么样的事情是专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遵从于现代社会主线叙事所定义的唯一路径——考学、高薪、买房、生子、鸡娃,下一代考学……

对此叙述,我深以为然。结婚生子,就是主线叙事。尽管婚姻是千百年来人类认同的最安稳最实惠的人生模式,然而,在当代、在当下,在一个相对发达的社会中,无论中国美国,它不再是唯一选项。

来美十几年,身边接触到的大多是高学历知识分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在他乡,更容易被文化边缘化,或者身处异国,更加缺乏安全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么非常重视物质的积累,要么极其重视子女的世俗成功,包括一定要他们结婚生子;抑或二者兼有。一个六零后朋友,父母已经百年,职业也近退休,近年来情绪低落。她说要等到孩子结婚成家,自己升级当祖父母才能真正走出低谷。我无语,只能告诉她,私下说说可以,千万不要把这念头告诉孩子。顶着博士学历,留洋几十年,她和国内广场公园那些举牌替子女相亲的半老同胞们,有何区别?

都是过来人。我们明明看到有些人天生不适合结婚,知道经营婚姻远比恋爱领证困难大得多,明明许多人在婚姻中以各种借口隐忍挣扎,并不幸福,为何一定要迎难投胎? 不是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吗?技术盲,怎么办?

早就有社会学统计说,未来一代40%的人终身不会结婚,砍去一半,20%总归差不多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发现,美国40岁人群中有1/4的人从未结过婚。数字似乎对得上。

要不要投胎,投几次,随遇而安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