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翔文/「爸爸」:唱一首這是愛
回溯到上個世紀末,香港曾短暫流行過一種次類型叫「奇案片」,根據駭人聽聞的犯罪案件改編,有的還變奏成情色三級片,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黃秋生主演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那時的港片沒有極限,這些作品都展現煽情誇張之能事,完全拍成窺奇扭曲的驚悚路線。時光來到2025年,我們看見「爸爸」,同樣類似的題材,已完全是截然迥異的另一番光景。
導演翁子光北上走了一遭大成本大製作的「風再起時」,綁手綁腳的創作毀譽參半;回到香港本土,「爸爸」像是部反璞歸真的回歸力作。根據思覺失調少年手刃母親與妹妹的人倫慘劇改編,翁子光不著力於犯罪心理的挖掘,選擇把眼光放到獨留面對人世的爸爸身上,以感性的摸索取代其他任何容易陷入爭議或兩難的詮釋觀點,反而開展出更多的情感餘韻。
電影從父親站在準備賣掉的茶餐廳往對樓公寓凝望的鏡頭開啟,看似平靜的日常,定調了全片的態度。這個平凡努力生活的中年男人,其實和大家都一樣,並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電影的敘事緩緩序幕,它並不如傳統手法娓娓道來,反而是不按牌理出牌地在幾個關鍵時空中恣意跳躍。乍看下很突兀,但每每電影回到男主角那張看似冷靜卻又若有所思的臉,觀眾方能漸漸理解,這並非故弄玄虛,這些跳躍、混亂、交錯、悲喜,全都是這個爸爸的內在,像是他的思維,呼應著他真正的心理狀態,他也無法找到肯定的答案。
這種不尋常的敘事得以成功,除了翁子光把幾個時空的拍攝刻意做出了區隔之外,最大的功臣之一是男主角劉青雲。他的表演甚至主導著敘事的節奏,從他的一顰一笑中,幾乎可以清楚分辨此時此刻是在哪一個時空。而劉青雲刻意壓抑不張狂的演法,也呼應敘事流動的情感呼吸。我特別喜歡翁子光唯一一場讓他崩潰落淚的戲,除了荒謬,那是凡人的慾望,卻牽動著更深沈的哀傷。
近年的港產本土電影大量以獨立製片的低限模式關注底層生活,往往題材動人先行,但形式上卻從力求寫實一路壓縮到極近白描,我並不認為這樣一味的素樸就是最好的美學,「爸爸」即證明並非如此。至於電影的核心,泰迪羅賓的一曲老歌「這是愛」幾乎成了最不言而喻的母題,這個爸爸最終只能以愛的本質化解永恆難解的疑惑,這應當是事件主人翁願意被翻拍電影的初衷,翁子光也清楚地承接這樣的概念。從各方各面來看,「爸爸」都是我個人所見去年最好的香港電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