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4學測首日登場!理組迎戰 數學A、自然科解答一次看

下周兩波東北季風先乾後濕 過年前還有一波更強冷空氣

利菁突爆料兒子父親身分 謝金燕親回應:他人的恥笑歧視我承受

當組團合作行動 實驗證明螞蟻團隊精神比人類強

(圖片來源:魏茲曼科學研究院)
(圖片來源:魏茲曼科學研究院)

【文‧Emma stein】

與螞蟻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生物,很少見到螞蟻獨自外出,這種合作分工行為最早可追溯至 1 億年前。最近有研究設計了一項有趣迷宮合作實驗,嘗試比較人類和螞蟻誰更擅長操縱巨大物體穿過迷宮,結果發現螞蟻群體行動表現比人類群體還好。

在家中四處探險的螞蟻雖然惹人厭,但牠們的社會結構、行為模式相當引人入勝,為生物學、社會學研究貢獻不少資訊。過去研究表明螞蟻 1 億多年前就發展出基於勞動分工的特殊社會體系,蟻后負責產卵,雄蟻負責交配(不久後便死去),工蟻(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負責照顧後代、尋找食物和築巢。

螞蟻和人類也是自然界唯一扛起遠超自身尺寸物品時會合作的生物。

於是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科學家突發奇想,如果讓螞蟻和人類比賽搬運巨大物體的群體合作度,會得到什麼結果?為了合理比較兩個差異甚大物種,研究員設計了新版鋼琴搬運難題(piano movers puzzle)。

鋼琴搬運難題是經典幾何挑戰題,涉及運動流線規劃的機器人領域常需思考此問題,即如何在複雜環境將形狀異常的物體(如鋼琴)從 A 點移動到 B 點。

實驗將形狀異常物體設計為 T 形物體,並建造兩組尺寸不同的同款迷宮,挑戰者(螞蟻和人類)必須在矩形迷宮內讓 T 形物體順利通過兩條窄縫。

▲ 人類與螞蟻展開巨大物體搬運競賽,迷宮結構完全相同,只有大小不一樣。

招募人類挑戰者很容易,除了自願參加,一方面也可能因為喜歡這個想法,但螞蟻進入迷宮挑戰只是因為被誤導,以為這重物是要運回巢穴的食物。

選中與人類競賽的螞蟻物種是長角立毛蟻(學名:Paratrechina longicornis),俗稱狂蟻、小黑蟻,體長約 3 公釐,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因有四處奔走習性而得名「瘋狂的螞蟻」。

螞蟻和人類也分成三種組合比賽:一隻螞蟻 vs. 一人的個人賽、七至九隻螞蟻 vs. 六至九人小群體賽、約 80 隻螞蟻 vs. 26 人大群體賽。

為了讓比賽更有意義,人類群體需避免說話或手勢交流,甚至戴上口罩與太陽眼鏡參賽,且只能模擬螞蟻扛物體的方式握住把手,把手裝有測量每個挑戰者施力的儀器。

▲ 螞蟻和人類小群體比賽現場,人類挑戰者須戴墨鏡口罩,施力方式類似螞蟻。
▲ 螞蟻和人類小群體比賽現場,人類挑戰者須戴墨鏡口罩,施力方式類似螞蟻。

每種組合都重複多次實驗,然後研究員用電腦模擬、各種物理模型仔細分析影片和數據,毫無疑問,人類強大認知力在個人賽展露明顯優勢,以深思熟慮策略搬移物體,比賽成績輕鬆超越螞蟻。

然而團體賽狀況完全不同,組成大群體的螞蟻表現不僅比單一螞蟻好,某些情況下甚至表現還比人類好,當螞蟻集體行動,牠們表現出經過計算與策略規劃的集體記憶,幫助牠們堅持特定運動方向且避免犯重複錯誤。

相反地,人類群體行動並未提升表現,當成員限制以類似螞蟻溝通方式交流,表現甚至下降──人類傾向更「貪婪」的解決方法,短期很有吸引力,但長遠看沒有好處,大概就是所謂的欲速則不達。

研究員表示,蟻群是關係緊密的大家庭,有共同利益,合作遠大於競爭,研究結果也證實群體行動的螞蟻更聰明,相比之下,人類認知力並未因形成群體增加。

新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被牛排耽誤的炸雞店!南投竹山牛排館裡的神秘炸雞,好吃到可單買外帶

導盲犬上地鐵小心翼翼「怕自己打擾其他人」 無辜動作眼裡只有人類

科學人/顛覆傳統認知 人類的「群體智慧」為何不如螞蟻?

大陸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感染者增 醫憂這件事

相關新聞

電動車一個月不開不充電會怎樣?

電動車上的鋰電池是許多人充滿疑慮的重點,有人擔心它壽命不長,有台灣人害怕氣溫太低讓電池無法運作,也有人說一個禮拜不充電就會壞掉,來看看這位電動車主的小實驗是否證明這項傳聞?

黃石超級火山噴發人類滅亡?《自然》研究稱千年後的事

面積約四分之一台灣大小的美國黃石公園,有 500 多個噴湧的間歇泉,還有許多沸騰的溫泉,此處是一座活火山,過去許多專家稱,黃石公園有可能發生災難性的超級噴發,引發人類生存危機,但《自然》期刊研究發現,黃石公園離大規模噴發還早得很。

川普政府可望開大門?未來搭星艦出國旅行不是夢

比現在客機更快的飛行器一直是人類夢想,即使協和客機停運也擋不住這種需求。樂觀科學家預測,SpaceX Starship 火箭不只為月球和火星任務擔任運輸載具,現在可能川普政府支持下提供地球交通服務,將來紐約到上海只需 39 分鐘。

Beta世代將來臨 專家:更少接觸社群媒體、氣候變遷是大事

你聽過千禧世代、Z世代,可能有些人聽過 Alpha 世代,很快的,下代 2025 年就會來到世界。2025 年 1 月 1 日開始,最新世代群體「Beta 世代」將來臨,這個世代會看到 22 世紀曙光。

當組團合作行動 實驗證明螞蟻團隊精神比人類強

與螞蟻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生物,很少見到螞蟻獨自外出,這種合作分工行為最早可追溯至 1 億年前。最近有研究設計了一項有趣迷宮合作實驗,嘗試比較人類和螞蟻誰更擅長操縱巨大物體穿過迷宮,結果發現螞蟻群體行動表現比人類群體還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