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利菁突爆料兒子父親身分 謝金燕親回應:他人的恥笑歧視我承受

「將世界目光帶到台灣」黃仁勳行程滿滿 今晚在這與張忠謀共進晚餐

川普重返白宮:2025年美國的預期施政和對國際影響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TRUMP)與其團隊將於2025年1月20號重返白宮、再度執政。此次的第二任期又稱作川普2.0,其歸屬美國共和黨,同時掌握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於TRUMP團隊來說,將會有充分的時間改變BIDEN政府執政時期的許多政策。本文係整理美國新任總統TRUMP於上任前的施政觀點,並延伸介紹其未來對美國的施政走向及可能對國際間帶來的影響。

政治導向的轉變

美國未來四年的政治導向,很可能會由左派逐漸轉化為右派,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的美國政府是一部很大的國家公務機器,Trump只是掌握行政權。共和黨掌握參、眾兩議院的初期,Trump與其團隊未必能完全駕馭此一龐大的國家機器,其中的基層公務人員通常不會立即效忠新上任的執政者。然而,公務人員的表現是一回事,心中的意識形態又是另一回事,在全球各國的公務機關都是如此。一個長期體制化的官僚系統,當國家換人執政,且若是從自己原本支持的政黨,換成自己心中不支持的政黨時,絕不可能每一位原本的各部會首長都願意替你辦事,就算要做事,也會讓你綁手綁腳,效率低弱。Trump在其第一任期(川普1.0,2017 – 2021)時,就是邊錯邊學,慢慢調整到位。經過第一任的經驗,Trump此次重返白宮後的調整應該會快速許多,如果其施政非常大膽,或許美國政府會驟轉為右派,但改革帶來的影響還是需要時間才能呈現其變化。

川普2.0將影響的美國政策

非法移民政策的可能變動與美國仍待解的缺工問題

美國前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曾公開表示,如果準總統Trump真的兌現承諾,美國將會再度經歷像2022年那樣的嚴重通貨膨脹危機,因為減稅、提高關稅、驅逐非法移民等政策,可能會使物價更高,這是Trump上台的其中一項副作用。但實務上,就算Trump施政第一天就簽署行政命令,實施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法移民驅逐,把在美墨邊境或相關的非法移民與庇護者,送回墨西哥等候審查,並擴大執行遣送非法移民,甚至終止在美國土地出生即取得公民權的政策,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總數也很難大規模的減少。實務上能驅逐的非法移民人數相當有限,Trump能做的主要是減少非法移民持續湧入,但若已經是居留在美國境內的多數非法移民,恐怕能改善的情況有限。畢竟非法移民影響美國的缺工問題,不過,在Biden執政時期並沒有嚴格驅逐非法移民,美國缺工問題卻依然存在,因此假設川普2.0選擇嚴格執行驅逐非法移民的政策就會加重缺工問題的論述難以成立。

財稅政策採取的走向對美國通膨問題的影響

美國民主黨執政時期在財政政策傾向採用補貼政策,然而,共和黨執政時期則傾向使用減稅政策。雖然兩項政策目的都是希望增加美國家庭的財務能力,但效果其實不一樣;「補貼政策」通常是針對可支配所得較差的家庭進行補貼,若本來經濟富裕的家庭較難從此政策有所獲益。因此,該政策對中產收入以上的家庭而言不無小補,但富豪們通常不缺那一點點的補貼。然而,「減稅政策」則是對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較有利,因為收入較高而需要繳稅的家庭,才有機會獲得減稅,所以減稅政策較難以讓中低收入的家庭有受惠,有繳稅的家庭才會有額外的收入。通常中低收入的家庭有額外收入是以「必須型」消費型態為主,例如基本的食衣住行比較會推升通貨膨脹。然而,中高收入的家庭通常是「非必須型」的消費型態為主,例如娛樂等消費較不容易推升通貨膨脹。因此川普2.0如果實施「減稅政策」,美國將出現更多「非必須型」的消費型態,這對美國的經濟而言,不僅不會受到負面衝擊,反而會是正面的幫助,通貨膨漲也較不容易大幅增加。

美國未來可能退出更多國際公約、國際組織及可能變動的性別認同政策

不過在未來四年內,川普2.0確實很可能會讓美國退出許多國際組織及承諾簽署的相關公約,例如《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讓美國可能就不去實現國際間約定的減碳排放目標,並且,Trump很可能會取消電動車的補貼政策跟廢除2022年的「降低通膨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這些都是Biden政府透過增加補貼支出、減稅激勵來讓美國進行綠能經濟的轉型策略。實際上,透過生產效率、再生能源的提升和利用,美國早就進入減碳排放的趨勢,且美國企業也能在長期減碳排放的趨勢下減少對營利上的衝擊。因此,就算美國沒有加入《巴黎協定》,美國仍會持續減少碳排放量的規模,反而是持續在《巴黎氣候協定》規範的中國,短期內的碳排放量很可能還會持續增加(詳參圖1)。

圖1. 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德國、印尼、伊朗、日本、俄羅斯、印度、美國及中國在1850~2022年的碳排放量排名;圖片來源:(1)CO2 Emissions Excluding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Climate Watch – PIK (2024).;(2)CO2 Emissions by Country, 1850-2022 (MtCO2). Posted on June 3, 2024, WORLD RESOURCERS INSTITUTE.
圖1. 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德國、印尼、伊朗、日本、俄羅斯、印度、美國及中國在1850~2022年的碳排放量排名;圖片來源:(1)CO2 Emissions Excluding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Climate Watch – PIK (2024).;(2)CO2 Emissions by Country, 1850-2022 (MtCO2). Posted on June 3, 2024, WORLD RESOURCERS INSTITUTE.

除了退出《巴黎協定》外,Trump還打算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Trump政府對於WHO沒有太多的信心,因此退出後減少更多花費,對美國來說也不是壞事;另外,在縮減非異性戀者族群(LGBTQ+)的權益也是接下來川普2.0會執行的政策,目的係讓美國官方政策回到只有男性和女性的兩性議題上,這對美國社會的衝擊,理論上不會太大。

川普2.0將有可能澆熄俄烏烽火

川普2.0非常有可能會讓持續多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終止,Trump算是相當擅長談判的商人,川普1.0在國際地緣政治議題上的處理其實很不錯,除了減少中東的軍事衝突外,盡可能讓產生衝突的雙方都有可以退場的台階。因此,若川普2.0能協助平衡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取得一些尚能接受的得失共識上,那麼戰爭就很有機會在Trump第二期的任內結束。畢竟俄羅斯跟烏克蘭雙方也都因為戰爭而消耗大量國力、需要停戰而有所喘息,只是目前沒有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退場方案,只好繼續陷在交戰的泥沼中。

中美雙方經濟貿易攻防戰在川普2.0將持續升溫,並將延燒到汽車產業

川普1.0對中國發起的經濟貿易攻防戰,在川普2.0很可能會持續下去,主軸很大機會是涉及製造業的最重要產業 — 汽車產業。依據全球調研機構BofA Global Research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過去20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從零到達成全球出口市占率39%(詳參圖2),這是非常大的躍進。中國利用其龐大的市場,吸引已開發國家的汽車業長期深耕於中國,並在中國生產、製造汽車。當進入電動車時代,Tesla在中國生產和電池的技術大幅進步,同時帶動中國在電動車生產技術的大幅成長。因此,就算中國沒有先進的引擎技術,一樣能製造出便宜的電動車,然後出口到全球,連汽車生產重鎮的歐陸市場,也被中國電動車登陸。如果不是高稅壁壘的阻擋,美國的汽車市場大概都已經有不少的中國汽車了,因此,Trump政府揚言在川普2.0時期要對中國電動車課予重稅,以此主打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可以避免高關稅。目的就是希望把美國製造業實質扶植起來,並打擊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自然就是中國。所以可以預估的是,中美間的經濟貿易攻防戰在川普2.0未來四年的執政時期不僅會持續,同時還會延燒到汽車產業。

圖2. 中國、歐洲、日本及美國在汽車產業的成長趨勢;圖片來源:(1)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s. *Europe ‘Big 5’ = Germany, Span, France, Italy, UK. Bloomberg.;(2)China car production share from 1% to 39% past 20 years. BofA Global research.
圖2. 中國、歐洲、日本及美國在汽車產業的成長趨勢;圖片來源:(1)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s. *Europe ‘Big 5’ = Germany, Span, France, Italy, UK. Bloomberg.;(2)China car production share from 1% to 39% past 20 years. BofA Global research.

結語

回顧川普1.0的施政過程與結果,雖然Trump經常在出席公眾場合及接受媒體採訪時語出驚人,但是以他的施政結果來看,其實對全球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比較遭殃的大概只有中國。Trump comes again,川普2.0的到來,可能讓美國未來四年將會有不少surprise time,但這次的結果應該會比川普1.0時改善許多﹝Trump上一任期的最後一年(2021)爆發COVID-19﹞,can’t be worse。

責任編輯:盧頎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Joe(蔡佑駿)
現任: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2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美國解除古巴制裁 敘利亞也想沾光

法巴銀行:人民幣貶值護出口 川普高關稅不見得造成美國通膨

3位前總統將出席川普就職典禮 歐巴馬夫人不出席

賀錦麗因洛杉磯野火取消訪星 致電黃循財李顯龍

相關新聞

回顧2024年美國的設計專利法案-1:LKQ案裁決背景及CAFC給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

2024年5月,CAFC在LKQ CORP. V. GM GLOBAL TECH案中全院聯席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推翻了已有40年歷史的設計專利非顯而易見性檢測和判例法。LKQ案動搖了設計專利法的核心,並對已頒發設計專利的有效性以及獲得新專利的能力提出了質疑。由於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且新的顯而易見性檢測的應用還需要解釋,因此LKQ案造成的全面影響尚不清楚,或許將在未來幾年內才會逐漸顯現。 故北美智權報將分2期回顧此一影響重大的美國設計專利法案件,並於本期(372)優先介紹2024年度的LKQ案裁決,以及CAFC給予該案改變「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方式,並將於下一期(373)接續介紹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S.D. CAL.)如何開始適用因應2024年美國LKQ案而生的新標準內容,以及說明USPTO針對LKQ案發布確立顯而易見性的審查指南和以DECKER案為例來論述PTAB如何採用LKQ案和GRAHAM因素,並由在設計專利領域具豐富實務經驗的筆者提供最後總結。

川普重返白宮:2025年美國的預期施政和對國際影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TRUMP)與其團隊將於2025年1月20號重返白宮、再度執政。此次的第二任期又稱作川普2.0,其歸屬美國共和黨,同時掌握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於TRUMP團隊來說,將會有充分的時間改變BIDEN政府執政時期的許多政策。本文係整理美國新任總統TRUMP於上任前的施政觀點,並延伸介紹其未來對美國的施政走向及可能對國際間帶來的影響。

2050全球氫能市場達1.2兆美元 亞太地區占一半、技術領先歐美

亞太地區正處於潔淨氫能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氫能在減少碳排放、推動能源轉型和經濟增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鋼鐵製造、化工、航空、航運等高排放產業的逐漸轉型,亞太地區對氫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根據預測,亞太地區的氫能需求將從2030年的6700萬噸增加至2050年的2.35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氫能需求市場。

AI應用為氣候投資亮點、能源新創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PWC近期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在歷經三年投資高峰後,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緩,但人工智慧(AI)應用、氣候變遷調適及前瞻性能源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仍然受到資金青睞。

談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兩類「所失利益」計算法及給予台灣司法建議

美國《專利法》第284條(35 U.S.C. § 284)規定「當裁定對原告有利時,法院應核予原告適當的損害賠償以補償所受之侵權,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低於侵權人為了發明的使用所付之合理權利金,並加上法院所定之利率與成本」。其中一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是「所失利益(LOST PROFITS)法」,此相當於台灣《專利法》第97條損害賠償條文中之第1項第1款之「具體損害法」與「差額說」。本文意在介紹PANDUIT測試法與「若非」(BUT-FOR)測試法這兩種類型的美國所失利益法。

政府標案承包商專利侵權責任誰扛?美國2023年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

在美國,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幫助政府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當發生專利或著作權侵權爭議時,聯邦法律賦予廠商豁免權。權利人只能控告政府,且只能請求金錢賠償,以避免政府施政受挫,也避免廠商不敢接政府標案。美國加州地區法院2023年的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即涉及是否適用此種豁免權的爭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