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木他龍屬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他龍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 (阿爾布階)[1], 107–103 Ma
位於昆士蘭博物館的木他龍骨架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演化支 禽龍類 Iguanodontia
演化支 凹齒龍形態類 Rhabdodontomorpha
属: 木他龍屬 Muttaburrasaurus
Bartholomai & Molnar, 1981
模式種
蘭登氏木他龍
Muttaburrasaurus langdoni

Bartholomai & Molnar, 1981

木他龍屬(屬名:Muttaburrasaurus),又名木他布拉龍穆塔布拉龍馬塔巴拉龍莫它布拉龍,是種植食性鳥腳亞目恐龍,與彎龍禽龍有接近親緣關係,木他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澳洲東北部,約1億0700萬到1億0300萬年前[1]。某些研究將木他龍歸類於禽龍類凹齒龍科[2]。木他龍是敏迷龍之後,澳洲所發現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發現與種

[编辑]
木他龍的顱骨特寫,位於雪梨澳洲博物館
木他龍的想像圖
木他龍的骨架後側面,位於昆士蘭博物館

在1963年,道格·蘭登(Doug Langdon)將一個在澳洲昆士蘭木他布拉附近發現的部份骨骸進行初步研究。在1981年,Alan Bartholomai博士與拉弗·莫納兒(Ralph Molnar)這些化石命名為木他龍[3]。發現地點即是木他龍的屬名來源,種名則是以發現者名字為名。

正模標本(編號QM F6140)是一個頭顱骨下側、下頜後段、眾多脊椎骨、部分骨盆、部分前肢與後肢。化石發現於Mackunda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阿爾比階森諾曼階

在北方的昆士蘭休恩頓發現的一些牙齒[4],附近發現的一些個別的牙齒與骨頭,以及南方的新南威爾斯閃電山脊發現的一些牙齒與一個肩胛骨,可能也屬於木他龍[4]

在1987年,John Stewart-Moore與一個14歲少年Robert Walker,在休恩頓與里奇蒙之間的Dunluce Station,發現了一個名為「Dunluce Skull」的頭顱骨。這個頭顱骨發現於Allaru泥岩層,地質年代略早。拉弗·莫納兒認為牠們代表木他龍的未命名種(Muttaburrasaurus sp.)。兩年後,同一地區還發現兩個破碎的身體骨骼[4]

古生物學

[编辑]

正模標本股骨長度為1.05公尺。根據估計,木他龍的身長約10公尺,體重約2.8公噸[5]

木他龍外形類似禽龍,但體型較小。木他龍能夠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前肢的中間三個指骨連接在一起,形成類似蹄的外型,可在行走時支撐身體重量。在早期重建裡,木他龍被推測有尖狀拇指。近年研究質疑木他龍是否具有這種尖狀拇指[4]。木他龍的腳掌寬廣,有四個腳指。

木他龍的頭顱骨相當平坦,從上側俯瞰呈三角形,口鼻部略尖,頭顱骨後段寬廣。木他龍有加大、往上突起的中空鼻部,可能用來發出特殊聲響以傳達意圖。然而,因為沒有發現鼻部的軟組織,所以這功能是推測的。木他龍的未命名種,加大的口鼻部較短。正模標本的口鼻部部分則沒有被保存下來,而第二個發現的頭顱骨則保存了圓形的口鼻部[4]

木他龍擁有非常強壯的頜部,內有切割用的牙齒。在更為衍化的鳥腳類恐龍,則演化出複雜、持續替換的齒系(Tooth batteries);而木他龍只有一排替換用牙齒,直接位於使用中牙齒的下方,因此木他龍無法做出鴨嘴龍類的咀嚼動作。另外一種基礎特徵是,木他龍的牙齒側邊缺乏明顯的稜脊,只有低矮、不明顯的稜脊。在1981年,拉弗·莫納兒曾推測木他龍是雜食性動物,偶爾以動物屍體為食。在1995年,他改變他的假說,認為牠們的牙齒是與角龍類平行演化的結果。木他龍的這些牙齒可能已適應咬碎堅硬的植被,例如蘇鐵[6]

種系發生學

[编辑]

木他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禽龍科。之後研究發現牠們比較原始,可能屬於彎龍科橡樹龍科、或稜齒龍科。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將木他龍歸類於禽龍類凹齒龍科

澳洲昆士蘭州休恩頓市中心的一個木他龍塑像

大眾文化

[编辑]

木他龍的重建骨架模型在以下博物館展出:昆士蘭州布里斯班昆士蘭博物館休恩頓弗林斯德發現中心澳大利亞首都特區坎培拉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福井縣福井縣恐龍博物館

木他龍曾出現在電視節目《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第五集,片中的木他龍在夏季時成群由北往南遷徙短暫停留,並於秋末展開回程,是南方獵龍的獵物之一。在《歷險小恐龍3:海洋歷險記》(The Land Before Time III: The Time of the Great Giving)出現一隻年輕木他龍。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Holtz, Thomas R. Jr. (2012)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1 Appendi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McDonald, A.T.; Kirkland, J.I.; DeBlieux, D.D.; Madsen, S.K.; Cavin, J.; Milner, A.R.C.; Panzarin, L. New Basal Iguanodonts from the Cedar Mountain Formation of Uta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umb-Spiked Dinosaurs. PLoS ONE. 2010, 5 (11): e14075. PMC 2989904可免费查阅. PMID 21124919. doi:10.1371/journal.pone.0014075. 
  3. ^ Bartholomai, A; Molnar, R.E. Muttaburrasaurus: a new Iguanodontid (Ornithischia:Ornithopoda)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Queensland. Memoirs of the Queensland Museum. 1981, 20 (2): 319–349. 
  4. ^ 4.0 4.1 4.2 4.3 4.4 Molnar, R.E. Observations on the Australian ornithopod dinosaur, Muttaburrasaurus".. Memoirs of the Queensland Museum. 1996, 39 (3): 639–652. 
  5.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86.
  6. ^ Molnar, R.E., 1995, "Possible convergence in the jaw mechanisms of ceratopians and Muttaburrasaurus". In: A.Sun and Y.Wang (eds) Sixth Symposium on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Biota, short papers.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pp.115-117

Cannon, Libby. The Muttaburra Lizard. 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2006 (4): 16–3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