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物

1960年1月18日,時任越南總統吳廷琰(左三)參觀霧峰故宮博物院,由我方政務委員王世杰(左二)親自解說,教育部長梅貽琦(前右起)、副總統陳誠等陪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0年越南總統吳廷琰赴霧峰參觀故宮文物

1960年1月18日,時任越南總統吳廷琰與隨團訪華的文化小組,當日上午9時30分乘我空軍專機自台北飛抵台中,隨即赴台中霧峰參觀故宮文物館,吳廷琰參觀故宮文物時,第一次戴上銀架子眼鏡,以便仔細看個清楚,對漢代玉琮上的花紋、毛公鼎上的圖案、彩毛工筆描畫的佛經卷首千手觀音圖、歷史上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等睛帖,都特別看得仔細。

故宮「大美不言」展櫃中並置的清嘉慶年間彩花花瓶與裝飾藝術博物館提供的彩瓶,兩瓶表面都布滿五彩繽紛的繁花,乍看是同一系列的「姊妹瓶」,但兩者其實相距200多年。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故宮百年/差250歲清廷、加拿大彩瓶像姊妹 玄機在康熙

2025年是故宮院慶百年,各界都期待它嶄新願景。其實在北院深受好評、即將巡迴到南院的「大美不言」展,如故宮院長蕭宗煌所言正是百年慶序曲,副院長余佩瑾更指出展品間跨地域、跨時代、跨文化的對照,正可凸顯故宮與全球對話能量。展場中兩個看似姊妹的彩瓶,背後就蘊藏東西方文化數百年交會。 「大美不言」展由故宮與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共同主辦,是故宮首次與國外場館合作時採不分區展出。余佩瑾說,該展刻意讓每個展櫃都同時放三方文物,希望觀眾在欣賞文物形貌、色彩、材質等表象之美外,也領略彼此背後的文化對話與影響。

高鐵探索館內的高鐵文史庫房,典藏高鐵歷史標的物萬餘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高鐵通車前就預防性典藏 台鐵再不重視恐自斷百年脈絡

台鐵公司鐵路文資調查費遭砍、文獻室成了燙手山芋,台灣高鐵則是「預防性典藏」,早在通車前就開始規畫物件保存、典藏與展示,完整呈現高鐵發展脈絡。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表示,台鐵公司在追求盈利之際,更得維護保存資產,「此舉不僅是文化保存,更可轉化為商品」,否則台鐵的百年發展脈絡可能會斷掉。

台鐵公司和台鐵文化志工隊及台灣博物館等單位合作辦理「走讀台灣鐵路史—舊總局到新公司」活動。圖/台鐵文化志工隊提供 生活

台鐵才說要強化保存文資卻大砍預算 凸顯營運壓力困境

台鐵公司日前才在立院報告如何強化文資保存,還和鐵道博物館簽署備忘錄,但用於調查研究鐵路文物的預算早就被交通部砍掉,台鐵盤點出的2523項鐵路文物,沒錢、沒人清查年資、身分,交通部挨批辜負社會期待。台鐵局改制為公司後,為了賺錢,文資就能草率?

1965年11月9日,故宮博物院為外雙溪新廈落成典禮預先舉行記者會,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向新聞界報告新館建築及設備情形,圖為媒體記者參觀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5年故宮新廈落成暨文物展 質量歷年之最

1965年11月9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外雙溪新廈落成典禮預先舉行記者會,向外界報告新館建築及設施情形。落成典禮在1965年11月12日,該院北遷後的首次文物展覽將同時揭幕。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11月10日預展,招待政府首長和文化界人士參觀。

台大日前拆除溫州街52巷台灣史知名學者曹永和故居。圖/台灣故鄉文史協會提供 評論

台大急拆曹永和故居再辦特展 讓人想起錢穆的心碎晚年

台大圖書館近來舉辦台灣史巨擘曹永和逝世10周年紀念展,吸引許多歷史學者參與。諷刺的是,也正是台大在月前無預警拆除曹永和故居,讓人不免聯想國學大師錢穆晚年在連串壓力下搬出「素書樓」、官員安排其故居變紀念館,大師不久就過世的往事。...

學者鄭穎多年前曾罹患憂鬱症,在低潮時刻是故宮文物救贖了她。圖為鄭穎很喜歡的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她表示每次看水仙盆,都覺得自己被溫柔包圍。記者蘇健忠/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駱以軍之妻鄭穎經歷產後憂鬱 低潮時遇故宮文物獲救贖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學者鄭穎在故宮施施然向我走來,神態舉止宛如身後「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中,把玩文物的古典美人。望著周遭讓她心醉的故宮文物,鄭穎悠悠訴說多年前多重壓力下罹患憂鬱症的過往,在她最低潮的時刻,竟是故宮文物救贖了她。

台南市家齊高中老師杜雅鈴(左起)、邱婉慧、邱涵仕探索白恐受難者施水環,發現施非台南女中校友,而是家齊校友,且延伸出有趣的探究與實作課程。記者鄭惠仁/攝影 教育

調查白恐受害者陷苦戰 台南師「以廟尋人」揭錯誤史實

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要繪製台南白色恐怖地圖,家齊高中負責要找的人資料太少,老師瞎子摸象許久,後來改以廟尋人,終於找到關鍵人並翻出許多學生照,發現受難者並非台南女中校友,而是自家校友,這段奇遇,不但更正維基百科錯誤、發展出一系列探究與實作課程,還牽引出一連串有趣的故事。

史博館整建前兩邊紅色高牆是特色之一,整建後左右側新增玻璃盒,在建築界掀起不少正反意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史博爭議 /正館前建玻璃盒 古蹟專家為何不接受史博卻認同故宮?

歷時6年整建,史博館今年2月21日對外開館後,引發建築界正反評價波瀾。其中,史博館立面左右側新增玻璃盒。對照故宮也擬在正館前建玻璃亭,古蹟專家李乾朗卻較不能接受史博「打開紅牆」。兩案差異在哪?

故宮今年三月捲土重來再次提出「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仍要在故宮正館前設置大型「玻璃亭」建築物,恐遮蔽故宮整體意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故宮「去中化」質疑聲再起 明年百年慶成賴清德難題

故宮今年三月捲土重來再次提出「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計畫案仍要在故宮正館前設置大型「玻璃亭」建築物,恐遮蔽故宮整體意象,也讓故宮再度陷入政治角力戰。而新任總統賴清德5月20日才要上任,故宮在520前拋出此計畫案疑似去中國化;而故宮明年即將迎接「百年慶」,屆時如何定位、看待故宮?將是賴清德大難題。

今年是金庸百歲冥誕,兩岸三地將同步出版《金庸墨蹟》,收錄金庸親筆抄寫的佛經經文與偈句。圖為2022年湖北省圖書館展出金庸手稿等物品。新華社 生活

《金庸墨蹟》收錄親抄佛經 揭金庸武俠佛學背後傷心往事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天龍八部中刻於少林寺菩提院的銅鏡上,成為阿朱開啟銅鏡、盜走武功祕笈的關鍵。金庸小說充滿了佛學,書中許多武功也都取自佛經,今年是金庸百歲冥誕,兩岸三地將同步出版《金庸墨蹟》,收錄金庸親筆抄寫的佛經經文與偈句,也揭開金庸進入佛教世界,抄寫佛經背後隱藏多年的一件傷心往事。

電腦科學家以AI演算法偵測赫克蘭尼姆古卷上的墨跡。圖為電腦斷層掃描出來的高解析古卷文字。圖/取自「維蘇威挑戰」網站 國際

古羅馬燒焦古卷難以辨識 靠AI技術重現當代哲學家論述

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在西元79年爆發時,古羅馬的龐貝城(Pompeii)附近的赫克蘭尼姆城(Herculaneum)也被強烈的高溫和火山灰石毀滅,城內一間豪華別墅的圖書館內的大批莎草紙(papyrus)卷軸被燒焦,18世紀的考古挖掘工程在這棟別墅發現一千多卷完整和只剩一部分的卷軸,但卷軸上的希臘文已難以辨識。現在古文物學家相信人工智慧(AI)可以協助他們辨識,AI如何能辦到?

1958年12月17日,國立北京大學60周年校慶,與校慶同天生日的校長胡適(左二)會中致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8年胡適68歲大壽 與北大60周年校慶合併舉行聚餐會

1958年12月17日,中央研究院長胡適在北京大學旅台師生的熱烈慶賀中,渡過他68歲的生日,上午8時以後,數百位胡適之的朋友和北大的校友,分自台北各地前往南港中研院向胡適簽名祝壽。中研院布置的壽堂是一個小型的文物展覽會,除了三代以下的銅陶器及文物外,並有唐代壁畫和胡適的著作。其中並有胡適從美國帶回來的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的講義。展覽會場洋溢著「為學者壽」的書香。很多人都送了壽禮,但唯一被掛在堂壁上的是一張舊庄國校學童們的一幅簽名紅緞。

喜茶推出的「佛喜」杯子,被深圳官方認定涉嫌違反「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而約談,使這部法規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圖/取自網路 國際

出圈變出格 暴紅的「佛喜杯」為何踩到中共痛點?

在無神論國度,一不小心也會觸碰到宗教紅線?大陸知名連鎖茶飲品牌「喜茶」最近就「犯事」了,讓其一舉躍升到熱搜榜的前列,但這次跟食品安全毫無關係,而是涉及到違反宗教法律,同時在大陸社會引起軒然大波與熱議。

由費囿諒神父設計的知本天主堂,原是典型簡練俐落的現代風格,後來卻被加上富有卑南色彩的裝飾木雕,且諷刺的是,這些裝飾還成了文資局國家文化資產網記載該天主堂登錄歷史建築理由。圖/翻拍自國家文資網 生活

教堂朝聖/台灣天主教1/3歷史資料四散、教堂原貌不再 文化遺跡保護堪憂

台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在台故事一直引人探訪。不過經過70年,當年瑞士神父多已凋零,僅餘的2位神父、修士也已近九旬,而因人力有限、世代乃至本地與外籍神父觀點差異等,常見的瑞士「原裝」建築遭改,失去原本樣貌。文化遺跡的保護課題,讓追溯白冷會歷史的朝聖之旅免不了無奈之處,神職人員也擔憂教會歷年資料的四散遺失,會讓白冷會歷史完整保存有問號。

政治

運氣、時機也是「實力」?解析故宮國寶的條件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故宮國寶有哪些類型,文物如何認定為國寶。

開羅的死人城是世上現存最悠久且使用中的穆斯林墓園,更是活人和死人混居的最奇特墓群。路透 國際

埃及正將開羅千年遺跡「死人城」夷為平地 連活人也逃不過

埃及最大城市開羅的「死人城」(City of the Dead)是世上現存最悠久且使用中的穆斯林墓園,最早可追溯到7世紀。死人城不光有逝者長眠,還有生者生活其中。死人城如何成為死人和活人混居的奇特墓群?寄居墓地的是什麼人?有著什麼樣的生活場景?近月,埃及政府為了蓋高速公路,大舉拆遷墓群,一夕之間,亡者無處安息、生者何去何從?

「逃出大英博物館」描述大英博物館典藏的一只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幻化人形逃出大英,在倫敦街頭巧遇一名大陸記者,在他的幫助下踏上返國之路。圖/取自YouTube 生活

短片「逃出大英」掀文物歸還論戰 給台灣故宮什麼啟示?

YouTube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瀏覽量破千萬,對岸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有3億點閱率,此一火紅短片引起大陸和英國媒體大打筆戰。撇開民族情仇不說,「逃出大英」其實反映大英博物館身為歷史悠久的國際級博物館,卻無法用現代方式管理典藏文物,進而引爆「文物返還」議題。大英的困境令人聯想到去年爆發文物損毀事件的故宮,以及即將重新開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會不會也讓文物想「逃回故鄉」?

大陸文創雪糕熱已從北京蔓延到各省。圖為2023年7月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寺)推出的文創雪糕。記者廖士鋒/攝影 國際

復刻文物、建築 陸博物館文創雪糕賣翻 景點一窩蜂跟進

大陸各地博物館近年興起「文創雪糕」,將雪糕製作成藏品形狀,以相當於、甚或遠高於門票的價格販售,不僅成為打卡的熱門,也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商機。文創雪糕的興起,幾乎是大陸特有的現象,也與大陸社會近年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英國大英博物館16日驚傳監守自盜,千年珠寶、寶石與黃金等館藏不翼而飛,館方火速報警並解雇涉嫌員工,同時全面檢討安全機制。歐新社 國際

「瞞天過海」場景屢次上演 國際知名博物館都難敵內賊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8月中驚傳監守自盜,千年珠寶、寶石與黃金等館藏珍寶不翼而飛,館方火速報警並解雇涉嫌員工,同時全面檢討安全機制。話說回來,大英博物館並非首次失竊,而且世界各地古物失蹤案「一天到晚上演」。然而,外行人多半關注展品安全風險,內行人才知道多數寶物藏庫房。那麼博物館通常如何保存文物?竊取博物館古物猶如《瞞天過海》系列電影一般?最終遺失物又流落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