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鄉鎮長補選落幕,民眾黨此次提名林宜豊參選雲林縣麥寮鄉長補選,雖然全黨輔選一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甚至下鄉Long Stay,但投票結果仍屈居第三。到底是柯文哲光環亮歸亮,但還是只能照亮自己,未必能照亮別人;或者是柯文哲的光環已經不再,這種地方選戰,只能回歸基本盤?
花蓮大地震到4月5日已造成12人罹難、多人受困,救援行動持續中。天災後的選舉,災區傾向支持執政黨,還是為不滿政府而投給在野黨?一直是政治學者關心的議題。日本學者發現每個選民分配到的重建經費一旦達平均金額,執政黨在參眾兩院的得票率都會增加。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福田恭輔,與學習院大學政治學教授福元健太郎在最近共同發表的論文指出,過去的主流觀點中,有分析指大型天災後的選舉,災民為教訓執政黨,更傾向投票給在野黨...
2024大選落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558萬6019票、得票率40.05%獲得勝選,但比起四年前蔡英文總統獲得817萬多票、得票率57.13%,賴的得票約流失超過17個百分點。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選票流向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內則認為,柯文哲瓜分了民進黨過去向來占優勢的年輕選票,黨內必須深刻檢討。...
總統大選倒數23天,藍綠白空戰、陸戰、巷戰、肉搏戰精銳盡出,全力搶勝。每次競爭激烈的選戰,人們都會談論「選舉章魚哥」,台灣的總統大選也有章魚哥,而且只有1個縣市7次完全命中,候選人贏得該縣市,最終都能順利拿下總統大位。這唯一的「總統章魚哥」在哪個縣市?
南台灣選票向來是民進黨最堅實後盾,不過,去年台南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收賄案、88槍案、光電弊案等一連串弊端,讓台南籠罩黑金陰霾,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台南本命區「宛如高譚市」。而隨後民進黨高雄市立委趙天麟又爆出桃色風波,港都選情恐出現破口,泛綠支持者激情不再,南台灣「綠色鐵塔」也開始生鏽。...
因為質疑民進黨政策,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砲轟,不少人要求開除黨籍,基進黨員吳欣岱也揚言2024年立委選舉將參選,與高嘉瑜搶票。高嘉瑜是在台北市立委第四選區當選立委,這個選區包括內湖、南港,從選票上看,大致屬於藍大於綠情況,歷次立委選舉,皆由國民黨拿下,直到2020年由高嘉瑜取勝。從過去情況看,如果是由其他人參選,或者綠營分裂,選情對民進黨不容樂觀。
今天舉行的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民進黨再添一敗。這是繼縣市長選舉、嘉義市長延選後,民進黨接連第三場敗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補選投票率不高,爭諸過去經驗,投票率不高,意味藍綠都得靠基本盤取勝,但接連的嘉義市長延選、台北市第三選區補選,選舉結果都對民進黨不利,意味連綠營基本盤也看不下去民進黨的所作所為,投票率低落。
九合一選戰落幕,被譽為「台灣選舉預測神人」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也在選前對選舉結果做出預測分析,本報獨家完整取得其評估報告。雖然選前台北市、新竹市、桃園市等地都認為是激戰區,小笠原仍成功預測選舉勝負,連得票率、得票數預測都相差無幾。唯一預測未中的,只有金門縣。
隨著選前之夜激情落幕,競選活動截止,選前台南市長各陣營候選人雖卯力催票,但選民反應比以往更冷漠,有不少民眾認為是對負面選舉感到厭煩,沒有足夠的動力出門投票,年輕人返鄉及天氣好壞,成了今天投票率高低及候選人得票率的關鍵。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前晚和立委江啟臣在美濃區車掃時,直白對話透過直播流出;柯有感而發說「客庄、原民區以前都是藍的,20年沒有執政,去了了。」有人評估恐影響藍營軍心,也有人認為這就是直話直說柯氏風格,柯言行一向「不太像國民黨」,說出基層怨氣,有助於開拓中間選票。不過,這句話確實透露出了國民黨目前在南部所面臨的困境。
號稱預測台灣選舉的神人級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今年9月起在清大開課,除吸引學生,連校內教授也來旁聽,9月25日清大頒贈榮譽講座給小笠原欣幸。 小笠原欣幸2022年曾在臉書預測該年底台灣縣市長選舉結果是「藍15、綠5、白1」,因預測方向對民進黨不利,一度遭綠營側翼出征。不少綠營支持者質疑他的分析依據,不過最後小笠原仍成功預測選舉勝負,連得票率、得票數預測都相差無幾。唯一預測未中的,只有金門縣。 聯合報數位版記者李光儀當時曾專文解析小笠原預測台灣選情的獨到方法,解密他為對台灣選情的了解和分析精準度,為何能超過多數台灣學者或政治人物…
2022年九合一選舉,雲林縣議員第一選區參選爆炸,應選10席,竟有18人登記角力,除有多名新秀,甚至有多達4名政治素人參選。過去素人參選成功案例不少,台北市長柯文哲、台北市議員呱吉、苗博雅都寫下範例,但在非都會區,老將有深厚的基本盤,素人挑戰所為何來?
拚連任的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一口氣成立甲仙、杉林、六龜、旗山等4區後援會,台上台下互動熱絡,傍晚下起滂沱大雨卻未澆熄支持者熱情,六龜區12個里、12名里長更全部名列後援會幹部,基層實力雄厚。國民黨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也分秒必爭衝刺,除了陸戰行程,也透過空戰添柴火,展現「在野不讓」戰鬥意志。
巴西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果2日出爐,由於無人得票過半,將於30日舉行第二輪決選,首輪得票數前兩名的前總統魯拉及現任總統波索納洛將進行最終決鬥,雙雄將如何捉對廝殺? 巴西跟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一樣,總統選舉採兩輪投票制,第一輪有多名候選人參加,若沒有任何候選人得票率超過50%,排名前兩名的候選人將在預定的第二輪投票日一決勝負。
桃園市長選舉昨為「鄭運鵬是鄭文燦2.0或0.2」戰翻天。 「0.2」酸的是立委鄭運鵬當兩屆卻沒像桃園市長鄭文燦一樣深耕選區,其實鄭運鵬服務被質疑已久,議員參選人甚至心照不宣,但就事論事,從鄭運鵬連任立委得票率小跌的事實來看,綠營應當成警惕,努力面對才是選民樂見。
民進黨自1986年成立迄今超過30年,藍綠對峙形勢逐漸成形。至2018年為止,總共經歷11次縣市長選戰,選舉場數達178場,國民黨獲勝98次,民進黨獲勝63次,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獲勝17次。在藍綠都有推人而又形成「三腳督」三強鼎立戰局下,第三勢力獲勝的屈指可數,僅有5次,分別是1993年苗栗縣無黨籍何智輝、1998年南投縣無黨籍彭百顯、2001年嘉義市無黨籍陳麗貞和台東縣親民黨徐慶元,以及2018年台北市無黨籍柯文哲。其餘三強鼎立格局下的選戰共約有34場,仍是國民黨、民進黨候選人勝出居多。...
距離四大公投投票日不到一周,儘管藍綠陣營全力宣講造勢,選民熱情明顯不如地方選舉,選情冷,藍綠都憂心投票率低,把握最後階段衝刺催票,對綠營來說,這場公投是捍衛蔡英文總統政策的保衛戰,投票結果更是檢驗黨公職人員的成績單,也影響明年地方選舉,台南市政治版塊綠大於藍,歷次總統大選綠營都拿下高票,公投綠營有輸不起的壓力,更有衝出四張不同意票最高得票率的企圖心。
日本眾議院選舉將於31日登場,這次選舉最大特色是日本共產黨等5個反對黨在提名參選人時合作,期盼集中選票擊敗執政的自民黨對手,但支持度一向不高的日本共產黨卻因此遭到自民黨妖魔化,成為選戰中的頭號攻擊目標。
2000年國民黨首度痛失政權,「清黨」後自2001年開始進行主席黨員直選,歷經10次黨主席改選(含補選),其中有3次同額競選、4次補選。弔詭的是,20年來,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尋求連任者有挑戰者一同競選情況下,從未連任成功,無一倖免。
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在14日的巴登-符騰堡邦和萊茵蘭-普法茲邦的地方議會選舉中大敗,選民因疫苗施打進度緩慢和基民黨國會議員在口罩採購案中拿回扣而懲罰基民黨。這次選舉是德國今年選舉年一連串選舉的第一戰,而在6個月後的9月,執政16年的梅克爾將卸任,德國將選出新總理,現在看來,下任總理未必出自基民黨,有可能來自社民黨,德國甚至可能出現第一位綠黨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