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大國發所長劉靜怡未被推薦為特聘教授爭議才落幕,陽明交通大學段姓教授,則因校方認為她授課時數不足,不審她的特聘案告上法院。學校申訴評議委員會認為段師申訴有理,法院卻兩度駁回,段師感嘆高教險惡,頂大竟把研究人才當成教書匠。被形容為「皇貴妃」的特聘教授,為何選聘標準會有巨大分歧?
教育部參考台大「校學士學位」經驗,邀成大、清大等八所大學,下學期試辦跨領域學士學位。台大校學士修畢後可獲雙主修證書,申請人數愈來愈多,但三年來僅錄取92人。有學校看好科技公司也需要國際關係、政治經濟人才,跟進推跨領域學士學位,教團指出,這政策很吃學生條件,全台適合辦理校院不到20所。
1959年1月12日,旅美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於當日上午8時10分,偕夫人楊步偉及外孫女卞昭波,自美經東京搭乘飛機抵達台北。趙博土夫婦是在抗戰第二年赴美,與祖國闊別21年,12歲的卞昭波,出生在美國,這是她第一次回到她渴望的祖國。全國學術界名流,一清早就趕往松山機場熱烈歡迎趙博士歸來,有胡適、蔣夢麟、李濟、梅貽琦、李熙謀、沈剛伯、錢思亮、朱家驊、毛子水、吳俊升、勞幹、何容、郝更生等數百人。
「讀冊有數,性命愛顧。」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的邱同學,用9年的時間完成學士學業。在學期間,他曾因學業壓力面臨心理崩潰,休學4次、停修10餘次,「停修和休學對於徘徊在退學邊緣的學生來說,是能繼續保持學生身分的生存機制」。
台大等頂大申請「停修/棄修」的人數逐年增加,校方開始思考如何在鼓勵學生探索與抑制不健康追求GPA間取得平衡?頂大教授提醒,停修並非船過水無痕,課程會被登記在成績單,申請國外研究所審查時可能會被問原因。也有教授表示,退學制度幾乎形同停擺,「成績」越來越缺乏鑑別度。
大學的「棄修/停修」制度能減低被退學機率,但也提高延畢可能。聯合報數位版調查發現,台大、成大等頂大每學期約有二至三成學生申請停修。另有研究指出,大二生停修率最高;推薦生與繁星生的棄修率則是所有入學管道中最低。 究竟,停修制對大學生和高教有哪些影響與衝擊?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5成9,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6成4,「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究所也會被質疑。
為避免學生分分計較,台大、清大等大學將百分制改為等第制,卻讓學生更在意89分與90分的差異。有台大教師坦言每學期評分很痛苦,要花時間調來調去。陽明交大教授也說,曾有學生要退選,因為無法容忍有沒拿到A+的課程。面對學生要求調高分數,教授各有不同作法,有的人堅持「三不一沒有」,也有教授盡可能滿足學生請求。
「我在大學時代可是全部拿A」,這句話現在幾乎沒意義了。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總和高達5成9,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6成4。高教成績通膨,影響學術聲譽,求職、申請國外研究所也會被質疑;台大擬修改A+分數區間和人數比例,但若其他頂大沒調整,台大生申請研究所是否會不公?
台大不少博士班要求學生要發表一定質量的期刊文章,成為影響畢業年限的最大變數。有教授直言,博士生若無任何論文發表,將牽涉指導教授的升等和計畫申請。不過台大管理學院長胡星陽說,管理領域尋找教職的競爭非常激烈,累積好的文章發表記錄,對職場非常重要。清大教授建議可用資格預審先「刷」不適合的人。
台灣博士荒原因之一是取得學位時間長,像台大博士平均修業7年,有些系還會要求發表期刊論文才能畢業。台大教務處正研擬博士班標竿計畫,欲訂定建議修業時程表。但有台大院長認為「博士雙學位」更能增加競爭力,真是如此?
私立大學副教授跳到國立大學或頂大,會被「降等聘任」?有資深教授說,有可能是因系所要趁對方最有潛力時「搶聘」衝論文,不過有學術圈人士透露,是否降等聘任,有時僅靠主觀認定。已在私大兩、三年的年輕助理教授若有機會往國立跳槽,需評估哪些面向?台大教授建議對準這個需求。
愈頂尖的大學,新進教師甄選程序愈嚴謹。許多美國頂尖大學各系的不成文內規便是,除少數極為優秀或領域特殊,否則不聘自身系所的博士畢業生任教。這種旋轉門的內規,就是避免出現近親繁殖的現象。台灣學界如何引以為鑑?
有資深學者揭露,台大有部分領域系所聘任新進教師有「暗規」,老教授指定接班人,重挫系所士氣,導致論文質量差,學術界「近親繁殖」引發議論;有教授則認為應考量歷史脈絡,台大系友本來就多,且重視血統文化,同樣崇尚血統的日本學術界會這樣嗎?
台大圖書館近來舉辦台灣史巨擘曹永和逝世10周年紀念展,吸引許多歷史學者參與。諷刺的是,也正是台大在月前無預警拆除曹永和故居,讓人不免聯想國學大師錢穆晚年在連串壓力下搬出「素書樓」、官員安排其故居變紀念館,大師不久就過世的往事。...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台灣島史」概念影響深遠,但此概念的正式成形問世,其實來自一位為找研究期刊題目所苦的執行編輯與其好夥伴,成為曹永和學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鍾淑敏口中的「台灣島史」背後秘密。 今年是曹永和逝世10周年暨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5周年慶,曹永和曾任職38年的台大圖書館舉辦曹永和紀念特展,鍾淑敏在特展開幕及周年慶大會上特別提出此秘密。當年促成「台灣島史」成文的這位執行編輯、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詹素娟,受訪笑談此「祕辛」。
據台大校方統計,台大教師因無法升等而離開的比率低於0.8%,有一說認為新陳代謝太低,進而影響大學世界排名,建議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設定嚴格淘汰率,例如要求每門課要有10%修課學生拿F,同時淘汰同樣比例的不適任教師。 但也有教授認為,台大的環境沒優秀到讓人拚死拚活都要待下來。更有人提醒手段若太激烈,恐重蹈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2011年悲劇。
台大在世界大學排名衰退,充斥「溫情」主義的台灣高教,如何打造精英「海豹部隊」?學者認為,台大等頂大師生淘汰率均低,教育界逆淘汰沒有追求「頂尖」的欲望。 不過,若一定要「取捨」,大學究竟須提升淘汰率爭取高排名,還是應包容學者暫時的「帳面績效低落」?
台大在世界排名狠被中港星前百名大學甩在後面,一句話,問題出在資源。以現在民意凌駕專業的氛圍,若政府把高教資源集中在台大,就是「政治不正確」。台大拿到的經費跟國外頂尖大學沒得比,當人家在比買什麼實驗器材時,台灣還在吵老師研究室有無冷氣、教室會不會漏水。台灣高教充滿「地攤精神」,教授什麼都要自己來,也因此變得很強,但台灣的制度,卻沒辦法把這些強大變成競爭力。
台大在2025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衰退到172名。為何主事者高歌戰果,年輕教授疲於奔命,大學排名卻直直落?頂大教授說,台灣高教出現危機,其中原因恐是日趨「3化」。 美國台籍學者則說,台大經費少、教授薪水低,不能期待50公斤的台大在拳擊賽中打贏70公斤的港大,有172名已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