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加薩走廊戰火歷經15個月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談判代表15日達成初步的停火和釋放人質協議。該協議的第1階段為...
航空警察局副局長張文瑞是警界公認的談判專家,曾赴美國接受聯邦調查局(FBI)談判訓練,高雄監獄、台東縣大學生、桃園市車行人質挾持事件,均有他在幕後向警政高層獻策的身影。他說,美國設有危機談判隊,以任務編組方式執勤,統計發現八成危機事件可靠談判化解。台灣雖曾開班訓練談判官,但迄今7年未複訓,談判機制不成熟,建議各地警察局應成立談判隊,別讓第一線員警承擔全部壓力,處理自殺、精神疾病患者滋擾等事件更應優先採取談判救援,而非使用強制力。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警察與歹徒對峙危機重重,若歹徒挾持人質,處理更棘手。2015年,高雄監獄受刑人挾持人質案後,警政署訂定挾持人質事件危機處理及談判作業程序,2015年、2017年辦理兩次談判人員訓練講習。但這些領有「談判官」證照的人員分散各縣市,警察單位也未設專責談判組織,碰上需要談判的緊急狀況,經常還是由未受過訓的第一線刑警幹部上陣土法煉鋼;官警更憂心,談判官沒有經常回訓、演練,真正碰到狀況,恐怕也派不上用場。
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8月1日與俄羅斯完成後蘇聯時代規模最大的換囚行動,一共24人獲釋;俄羅斯在土耳其釋放華爾街日報記者格什科維奇、美國前陸戰隊員惠蘭等3人。美國總統拜登親自交涉協商,盛讚這場「外交壯舉」。白宮則稱副總統賀錦麗在談判中起關鍵作用,拜登、賀錦麗一起會見獲釋人質家屬。拜登暗諷川普表示,對於那些質疑盟友重要性的人,這場換囚就是強而有力的證明;川普反批換囚設下糟糕先例。
以哈戰爭讓加薩走廊遭到毀滅性破壞,在街頭和網路上,當地巴勒斯坦人批評哈瑪斯組織的聲音正在升高,愈來愈多人認為,哈瑪斯不該挑起衝突。 在網路流傳的一段影像裡,一名男子表情痛苦,臉上血跡斑斑,「我有博士學位,我擁有美好的人生,但我們有個下流的(哈瑪斯)領導階層。他們習慣我們流血,願真主詛咒他們!他們是人渣」。
把人當風箏放,而且是由運輸機操作,太大膽了吧!但這是真的。美軍「地對空回收系統」(STARS)由改裝後的MC-130挑大梁,機鼻多出2根鬍鬚,像極「鯰魚機」。 資深軍事記者徐宇威和軍事雜誌資深編輯宋玉寧說,這樣的地對空回收系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提出的需求。而除了MC-130,C-130運輸機究竟還經歷過哪幾次魔改?來看這篇文章,還有Podcast節目《部隊鍋》聯結,一兼二顧。...
在1996年電影《絕地任務(the Rock)》中,海豹突擊隊搭乘微型潛艇到惡魔島執行人質營救與拆彈任務,這種特殊的裝備,在現實中的確存在,而且歷經了數代的更新。這集部隊鍋我們聊聊特種部隊在水下作戰時使用的特殊裝備,從水下的突擊潛艇、再到水中推進器,還有愈來愈科幻的突擊小艇。
以哈戰爭讓人困惑於到底要站哪一邊,其實每一個手無寸鐵的生靈都值得同情,例如獲釋的以色列人質雅奈(Moran Stella Yanai)。她第一手曝光遭哈瑪斯綁架經歷,包括令人頭皮發麻的治療醫師、自曝奇怪癖好的盤查者,還有動不動威脅讓她大腦開花的看守人……。這場戰爭讓人看見真實人生的各種粗暴殘忍,最令雅奈揮之不去的凌虐記憶是什麼?
以色列對加薩的攻擊邁向第七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第七度造訪中東,斡旋停火協議,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卻當面給他軟釘子,會後布林肯反而責怪哈瑪斯是實現停火的障礙。照理講,敲定停火協議,哈瑪斯釋放人質,以軍暫停殺戮,挽回點國際聲譽,堪稱雙贏的結果,為何始終談不攏?
「你知道我的兒子被埋葬在哪裡嗎?」她問著眼前的恐怖份子。這場對話背後是一位母親從悲痛到慈悲、化悲憤為勇氣的過程。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在2014年公開斬首美國獨立記者佛里(James Foley)的畫面,是世人難以抹滅的記憶。多數人恐怕未曾想過,佛里的母親黛安(Diane Foley)是如何走過目送兒子追尋夢想、又目睹兒子慘死的心路。黛安近日出書美國母親(American Mother)》記敘她喪子10年化哀痛為慈悲的真實人生,包括她鼓起勇氣會見IS主嫌,親自探問兒子屍首何在。...
在講求精確的外交辭令中,「深表關切」(deep concern)有兩個意義。其一,自然是「我們很憂心」;第二個意義則是:「我們不打算有任何行動!」這大致說明了以色列對加薩盡情殺戮,西方國家表達出的態度,新聞稿出現「深表關切」的頻率增加,但實際上看不到任何遏止殺戮的有力行動。反倒是美國20日第三度否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關以哈衝突的決議草案,阻擋立即人道停火的要求。
以色列國防軍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之前的停戰協議,訂於11月29日午夜到期,現可望延長3天到12月3日早晨,前提是哈瑪斯同意釋放所有婦孺人質。決定加薩命運的密會正在卡達召開,出席者包括美國CIA局長柏恩斯、以色列情報局長巴尼亞,卡達總理兼外長穆罕默德,埃及情報局長卡梅。白宮除了否決以色列加大力道攻擊南加薩的計畫,另要求總理內唐亞胡交代未來規畫,兼併加薩的選項被美國排除,讓內唐亞胡備感壓力。
卡達運用影響力,促成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和以色列達成休戰與釋放人質協議,進一步提高卡達作為解決棘手人質事件的專家地位。為什麼卡達能夠一次又一次成功斡旋敵對勢力達成協議?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11月15日舊金山拜習會後,不少專家學者都不看好美中關係能長期維持,不過在台灣、北韓、烏克蘭及以巴衝突等問題上,美中以往水火不容的立場,似乎開始走向趨合。 看點2:在俄羅斯的技術指導下,北韓第三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但能否有效執行任務令人懷疑;與此同時,兩韓在2018年簽署的《九一九韓朝軍事協議》似乎也走到末路。 看點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達成休戰協議,是美國、埃及和卡達協助談判的成果,至少50名婦孺人質將獲釋,是自10月7日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釋放人質行動,但雙方對彼此猜疑仍深,恐怕讓協議充滿變數。
以色列國防軍出動無人機、電子監控儀器、線民,鋪天蓋地在找一個人,可他就是不見影蹤。他就是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1200人喪命、240人被俘的主謀辛瓦(Yahya Sinwar)。直到雙方開始談判交換人質與囚犯,辛瓦才浮上檯面,與以色列隔空討價還價。 IDF參謀總長哈勒維是進攻加薩的總指揮官,提到辛瓦時咬牙切齒:「對以色列發動令人髮指的攻擊是辛瓦拍板定案的,他和他的手下只有死路一條」。...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達成停戰4天協議,哈瑪斯釋放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受刑人。以色列入侵加薩有2大目標,既要剿滅哈瑪斯,又要救出人質,兩者存在矛盾。而明知實力遠遜於以色列國防軍,哈瑪斯為何還要突襲?衝突落幕後,巴勒斯坦建國的願景有改善嗎?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中將是以色列報復哈瑪斯突襲,大兵壓境加薩的總指揮官。聯合國人權機構指控,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和以色列在加薩的無差別攻擊,雙雙觸犯戰爭罪。哈勒維在近40年的軍旅生涯,素以作戰時謹守法律和倫理原則著稱,加薩這一仗要怎麼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日又跑了一趟以色列,在與總理內唐亞胡及其戰鬥內閣會晤後,舉行記者會呼籲暫時性的「人道停火」,卻慘遭打臉。布林肯記者會結束後不久,以色列播放內唐亞胡的電視演說,宣示以方將全速推進戰事,拒絕「任何不涉及釋放被扣押以色列人」的臨時停火。顯然,人質是美國和以色列投鼠忌器的主因,全面進攻加薩前要先救出人質;問題是要如何確認人質被藏匿的位置,然後從虎口救人?
舉凡發動戰爭都有要達成的目標,要貫徹一個目標都不容易,何況同時有四個作戰目標。這正是以色列對加薩展開地面戰所面臨的處境,麻煩的是這四大目標彼此扞格,顧此注定失彼,難以兼得。如何在戰略與政略間取得平衡,成為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最險峻的挑戰。 以色列的首要目標是摧毀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哈瑪斯10月7日突襲以色列造成1400人喪命後,以色列就決心要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心頭大患,雙方已無可能共存,只要哈瑪斯存在一天,以色列就不會感到安全。
以色列10月7日遭哈瑪斯組織突襲迄今已屆三周,以打閃電戰著名的以色列國防軍,對哈瑪斯老巢加薩直搗黃龍的地面戰,在25日深夜出動戰車與為數不詳的步兵到北加薩掃蕩後,八字總算有了一撇。所謂「兵貴神速」,解決加薩問題的最佳時間點已經過去,留給以色列的只剩四個方案,都不理想。可說是「沒有最糟,只有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