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就職韓國瑜確定無法觀禮 外交部:其餘行程不變

千人狂奔進場要吃「夜市王」 夢時代廣場塞爆看不到盡頭

影╱史上首次拍到!他家攝影機全程捕捉隕石落地瞬間 連聲音都收錄

高齡家庭收支年所得72.4萬 低於平均值113.7萬

根據統計,全台有236.8萬戶家庭是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但逼近5成的高齡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聯合報系資料照
根據統計,全台有236.8萬戶家庭是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但逼近5成的高齡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少子化及高齡化雙重夾擊之下,台灣今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根據統計,全台有236.8萬戶家庭是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但逼近5成的高齡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凸顯台灣高齡貧窮的問題。

主計總處官員也說明,家庭收支調查是由調查員訪問,了解家庭年度所得、收支情況,不過並不包含「財富」,也就是說,儲蓄不會包含在內。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突破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但若根據現有統計,拆解以高齡者為主要成員的家庭結構,便會發現,「高齡貧窮」問題不容忽視。

攤開主計總處2023年家庭收支調查,其中一項統計是以經濟戶長年齡,來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消費支出等經濟概況。

「經濟戶長」是指戶內成員中,收入最多且負責維持家庭主要生計者。若屬於雙薪家庭,對家庭經濟貢獻相仿,以年長者為經濟戶長;若戶內成員均無職業又無收入,則以戶籍戶長為經濟戶長。

雖然高齡經濟戶長家庭與「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 」不完全吻合,前者因戶內可能有其餘低於65歲住戶,數量大於後者,仍可概括看出台灣的高齡家庭面貌。

台灣由65歲以上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家庭數量達236.8萬戶,平均每戶人數僅1.92人,可支配所得新台幣72.4萬元,遠低於全體家庭平均的113.7萬元,年均消費支出則為62.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可支配所得按戶數5等分位組分,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戶數中,竟有逼近5成、共116萬戶的家庭落入最低所得組(第1分位組),而且他們的全年消費支出大於可支配所得,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家庭收支調查主要調查「所得」,包含薪資所得、租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等,而65歲以上民眾多已退休,少了薪資所得,可支配所得明顯較少,部分高齡經濟戶長家庭確實面臨必須動用老本的狀況。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說,超高齡社會來臨,加上低通膨時代成為過去式,未來通膨率落在2%上下恐成新常態,房租、外食、醫療成本樣樣皆漲,多數民眾都感受到壓力,遑論退休後所得銳減的高齡者。

吳大任表示,整體而言,台灣仍是富裕社會,但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福利制度又不如西方國家,再加上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等議題,政府必須及早處理。

吳大任建議,政府應該做到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從社會住宅、低收入戶補貼著手,讓高齡弱勢者得以安居;至於年輕世代,必須提前做好理財規劃,才能避免老年生活過於困苦,「自己的晚年自己顧」。

消費 薪資

延伸閱讀

台中太平慶祝人口突破20萬人 立委何欣純認為與她爭取這3建設有關

去年12月台股有交易戶數351萬戶 較7月高峰減百萬戶

過年物價高麗菜漲最凶主計總處認證 平地1顆50元但高山價差翻倍

老年家庭物價壓力更重 去年2.37%、連四年高於通膨警戒線

相關新聞

美股財報周登場 企業獲利有望成反彈關鍵

美國公布2024年12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5.6萬人,超乎市場預期,並高於2024年11月的21.2萬...

高齡家庭收支年所得72.4萬 低於平均值113.7萬

在少子化及高齡化雙重夾擊之下,台灣今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根據統計,全台有236...

川普2.0變數多 由代工轉AI要角的電子五哥如何拚布局?

隨著台灣電子五哥的尾牙和旺年會一場接一場熱鬧落幕,會場中的熱烈氣氛仍未散去,但一場更大的考驗正悄然逼近,2天後、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將重返白宮。在這場充滿變數的全球競賽中,鴻海、仁寶、廣達、英業達、緯創如何因應?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再次掀起全球供應鏈的巨浪,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中油累虧691億 盼政府補貼

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方振仁昨(17)日表示,中油去年營收1.1兆元,稅前虧355億元,累積虧損691億元,負債比近93%,...

四接環評兩案併陳 大會再戰

環境部昨(17)日召開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四接)環評初審會議,歷經九小時討論,進入閉門會議審查時,旁聽的環團不願離場,導...

總預算清倉 藍白聯手刪939億

立法院會進入總預算大清倉,昨(17)日院會開始處理總預算通案刪減部分,藍白聯手表決並二讀通過,刪除939億元7,500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