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願望越強烈「會越難實現」?從腦科學看吸引力法則
從腦科學看吸引力法則
你所體驗的一切,都是從充斥四周的訊息中挑選出來的。
我們的大腦搭載了優秀的搜尋引擎,就是腦內名為網狀活化系統的部分。據說每秒有1100萬個訊息經由五感傳入腦內。網狀活化系統會從這龐大的資訊中,自動篩選出(嗅覺訊息以外)必要的部分,上傳至你的意識,其作用如同過濾器。
我們靠著自己(顯意識)所認知到的部分,只占全部的0.00036%,其他99.999%根本意識不到。選擇自認為重要的資訊,將注意力集中在上面,這種認知機能的特性稱為「選擇性注意」。
例如,孩童沉迷於遊戲時,聽不到有人喊「吃飯了」,就是這個原因。在咖啡廳和朋友相談甚歡時,你可能看不到朋友以外的人、聽不到背景音樂,也感覺不到自己坐的椅子。這是因為選擇性注意促使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和朋友的聊天。
再舉一個例子,你最近有過一旦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相關資訊就會透過電車廣告、YouTube廣告等媒體,不斷映入眼中的經驗嗎?舉例來說,當你開始想學英語會話時,英語會話的相關廣告明明沒變,卻因為你開始關注,讓大腦收到「好,要注意英語會話」的指令,把關於英語會話的資訊都自動上傳到顯意識,才會映入眼中。
你想要的一切,其實從一開始就存在,只是沒意識到而已。開始關注後,大腦會收到指令,讓你看到以往沒發現的相關訊息。這就是以腦科學解釋的吸引力法則。把注意力持續集中在想要的事物上,自然就能引發吸引力法則。
今天能做的小練習
閉上眼睛,想像「黃色」。是淡黃色,還是深黃色?
然後,試著觀察大腦搜尋黃色的方式。
為何願望越強烈,會越難實現?
當你有「無論如何都想得到!」「絕對要實現!」的強烈意念時,其中很可能暗藏執念。一旦執著,意念越強烈,反效果越大,願望也越難實現。這是為什麼?因為執念的真面目就是恐懼。
強烈地希望「無論如何都想得到○○」,就是擔心「萬一得不到○○,我的人生將何去何從……」的表現。這時候,反而是「得不到怎麼辦」的恐懼更容易實現。
吸引力法則的最大祕訣,就在於「中性許願」。中性有「中立的」「不屬於任何一方」的意思。雖然下訂想要的事物時,必須明確地指定「就要這個」,但對於結果,則要抱著「怎樣都行」的心態,無須忐忑不安。你要放下執念,保持「雖然想要,但怎樣都好」的心境。若因此暫時忘記自己有許願(下訂),也是常有的事。或許你會感到意外,但這樣真的更容易實現願望。一起練習看看吧。
練習中性許願時,如果想著不顧一切也要得到,就不會順利。因為有了執念,就會過度努力。
中性許願不是靠理論,而是憑感覺,唯有靠體會才能培養。想養成這種感覺,一開始最好用可有可無的事物來練習。
在拙作《科學證實!吸引力實驗集》,第一個實驗之所以選擇吸引香蕉就是這個原因。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香蕉並非不顧一切也想得到的事物,不會產生執念。就算香蕉不來,也不至於感到挫折。
練習時也可以不用香蕉,改用蘋果或十元硬幣,總之只要是「能不能吸引到都無所謂」的東西就好。對大腦下指令後,就能開始體驗吸引力法則,看看會有什麼事物映入眼中,或是收到來自某人的餽贈。照這樣練習下去,以後就算是渴望得到的事物,也可以運用這種感覺,透過中性許願來吸引。
今天能做的小練習
來嘗試「十元硬幣吸引實驗」吧。請看著十元硬幣的兩面,
想像硬幣的樣子,然後在心中默念:
「十元硬幣來了,謝謝。」
(本文出自《願望加速成真:當3分鐘未來日記,遇見吸引力法則》,方智出版社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