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有解方?與其嘗試入睡,不如什麼努力都不做

琅琅悅讀 知田出版

●本文摘選自知田出版之《擺脫執念,尋回自心:藉由正念認知行為療法,邁向平靜與希望的療癒之地》。👉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圖/unsplash)

文/賽斯.吉爾罕 博士(Dr.Seth J. Gillihan)

失眠有解?與其嘗試睡著,不如什麼努力都不做

書名:《擺脫執念,尋回自心:藉由正念認知行為療法,邁向平靜與希望的療癒之地》 ...

  睡眠是自我照顧的第一個基石。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沒有滿足身體對睡眠的需要,吝惜那些看似空白的幾小時。但即使睡覺是無所事事的狀態,它也絕不是浪費時間。

  長達數年的慢性失眠使我學會睡眠的真正價值。睡著很容易,但保持睡著狀態則否。我大多數的日子會在凌晨兩、三點醒來,並且不會待在床上翻來覆去,而是直接開始我的一天。當周圍的世界都在睡覺,自己卻醒著在做事,讓人感到寂寞。許多個日子裡,我就這樣昏沉地醒著,與世界失聯,期待能回到床上睡覺,卻又害怕另一個失眠的夜晚。

  鮮少有什麼事比睡個好覺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來說更重要,許多生理功能必須依賴睡眠,包括活力、記憶力、專注力、免疫功能、組織修復與荷爾蒙調節。好的睡眠品質有助於防止焦慮、憂鬱症和酗酒問題,也能使你成為更有效率的工作者、更安全的駕駛和更好的伴侶。而慢性睡眠問題令人倍感挫折與沮喪,讓我們感覺自己只是個空殼。

  當我們總是能睡個好覺,還可以進一步讓使睡覺滋養靈性。思考-行動-臨在原則,能提供我們進入神聖睡眠所需的一切。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做

臨在:放下

  睡眠邀請你進入夜晚的正念臨在,它介於你剛度過的一天和你即將開始的一天之間—在回憶與幻想之間,在這幾小時內沒有什麼事要做,也不需要去任何地方,只要在原地就好。睡覺時只要求你做一件事,不過更準確來說是「無所事事」,因為它是極少數愈努力結果會愈糟的活動。

  與其嘗試睡著(這種說法暗示睡覺需要我們刻意的控制),我們其實是釋放自己,進入睡眠狀態。我們唯一的任務是交出自己:睡著是一種放下,也是信念的行動。正如天主教神父理查.羅爾(Richard Rohr)引用人類學家安琪莉絲.艾琳恩(Angeles Arrien)的話,寫道:「每晚我們釋放自己,進入睡眠狀態以及神祕的夢境之地時,就是練習放下,相信我們會回來。」要睡著就必須有信任感,反之威脅感絕對會讓我們醒著。我們也必須相信自己能不再思考和做事,並且在臨在的狀態下休息。

  研究顯示,正念接受更能避免因打斷睡眠而產生的挫折。接受的一部分是擁抱不確定性,相信如果我們為心智和身體提供合適的條件,睡眠終將到來。一旦帶著正念上床,我就會睡得更好;當我接受無論每晚發生了什麼,我都能放下趕跑一夜好眠的要求與期待。

  我們將「初心」帶入睡眠,便很容易接受睡眠的不確定性,彷彿是第一次睡覺。與其認為我們很清楚這一晚將如何,我們也可以對每一晚敞開心胸:有些晚上我們睡得不好,有些晚上我們很容易入睡、睡得很熟。

思考:獻上心智

  珍寧在治療初期唉聲嘆氣地說,她希望腦子裡有個可以關掉的開關,對於會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問題等惱人思緒,白天就很難放下了;到了晚上,沒有任何干擾可以打斷她的恐懼,要阻止那些令人難受的擔憂打轉,更是難上加難。

  她腦海裡來來去去的困難思緒往往是睡眠本身,心智會告訴她那一晚將會多麼糟糕,而第二天她又會多麼悲慘。「現在我最多只能睡四小時!」她這麼想著:「明天我就毀了。」

  如果她試著與這些可怕的想法爭辯,或停止不想,它們會更大聲。治療過程中,她學會從這些想法中抽離,將它們看做是腦子裡的喋喋不休,而非事實。漸漸地,她可以從一段距離之外觀察這些執念,而不會迷失在其中。「或許它們是真的,也或許不是。」她這麼告訴自己。例如,她明白即便睡得很糟的那晚令人沮喪,隔天也不會是她害怕成真的那場災難。

質疑心智在夜晚告訴你的事。一開始先留意你產生的想法可能不是真的,再看看是否其他選項更正確。不要逼自己相信其他選項,而是把注意力從心智的碎念中移除。

  我的失眠狀況有所改善後,時常有個想法在我凌晨醒來時侵入腦海:「如果我接下來都睡不著怎麼辦?」與其和那可能性糾纏不休,對它敞開心胸更有好處:「或許我會醒著,那我就必須面對它。」接受未知更容易睡著,因為我們沒有試著逼迫自己進入無意識狀態。

行動:調整睡眠環境

  行為原則有助於我們將行動與身體的兩個主要睡眠動力合一:生理時鐘與對睡眠的渴望。

  與睡眠有關的生理時鐘,比方說遵循約24 小時週期的荷爾蒙釋放與溫度調節,稱為晝夜節律。向身體發出睡眠訊息的褪黑激素,在日落後急遽上升,在早晨到來時下降;我們在身體與睡眠相關的週期階段中睡得最好。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對睡眠的渴望,它就像食欲,我們愈沒睡覺,就愈渴望睡覺。如果能培養對睡眠的好胃口,進而享用完整而心滿意足的「睡眠大餐」,我們就有可能睡得更熟。當你對睡眠的渴望與你的晝夜節律一致,也就是當你保持醒著夠久、準備睡覺時正逢生理時鐘說該睡了的時機,也是睡得最香甜的時候。

●本文摘選自知田出版之《擺脫執念,尋回自心:藉由正念認知行為療法,邁向平靜與希望的療癒之地》。👉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知田出版 心理勵志 失眠 書摘 出版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