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華人父母為孩子付出的愛之深,犧牲之巨,在世界上是少見的,但如果只要溫度不要理智,只管犧牲不講究智慧,習慣一手攬下而不肯撤退,就真的可能只見苦勞不見功勞了。
只有教會孩子謀生、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享受達到目標後的幸福和滿足,你才會有從容的晚年,孩子也才會收穫成功的人生。(本文摘自《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一書,以下為摘文。)
我60歲生日時,孩子們的一番話,讓我非常安慰、滿足。他們說:「人生就像迴旋梯,當你轉回原來的方位時,就會發現自己所在的高度變了,過去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感謝媽媽智慧而理性的愛,教育我們學會做人、負責和生存,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受益匪淺。謝謝媽媽!」
孩子們的感觸,也反映出我愛孩子的感悟。十年海外生活,十年跨國教育,讓我明白了愛子祕笈的宗旨:「愛孩子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愛要愛得有意義、有價值、有作為!」猶太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引導我走出以往的教養迷思。
打破迷思1:愛孩子,需要學習─追求高品質的愛
愛孩子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天性,但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就好比學醫,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是醫生,必須經學習才能成為醫生,而父母也必須經過學習並付出努力,才會懂得愛孩子的真諦和技巧。在家庭教育中,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和前提;愛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愛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別。身為父母,不須擔心你不愛孩子,就怕你不懂得如何愛孩子、如何教孩子!
打破迷思2:愛孩子,也可能變成害孩子─別當「孝子孝女」與「直升機父母」
有的父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對於孩子的種種要求照單全收,堪稱現代的「孝子孝女」。但過度寵溺並順從的結果,就是讓孩子養成「未富先嬌、未貴先奢」的習慣。
長此以往,孩子習慣從父母身上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失去了自立的動力與能力。「孝子孝女」的結果,就是養出了「 啃老族」。
「直升機父母」是指一些父母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始終盤旋在孩子頭上不肯撤退,他們經常會因為孩子的成功或失敗,出現過度的欣喜與憂傷,產生較多負面的想法。直升機父母把過度的熱心及教養做為禮物送給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愛變得愈來愈沉重、偏執、模糊,乃至失去方向。
有人以為,身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切,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其實這樣過度的愛,對孩子來說恰恰是傷害,這種愛讓孩子變成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終生殘廢。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Makarenko)曾經這樣比喻:「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就把你所有的幸福全餵給他,他就會被毒死。」愛孩子,最可怕的就是犧牲父母的幸福來栽培孩子。
打破迷思3:愛孩子,要以讓孩子終生受益為目標─短視的愛,無法成就孩子
我在以色列生活了10年,發現很多家族的財富都世代相傳,仔細想想,他們世代相傳的不僅是財富,更是創造財富的技能和素質,而這些東西比金錢更有價值。這不是來自遺傳,而是來自猶太父母高品質的愛子方式。
雖然猶太人僅占世界人口的2%到3%,但是操縱世界經濟命脈的猶太人卻不計其數。這些人當中,不僅出現過羅斯柴爾德、洛克斐勒、哈默等企業巨擘,還產生了索羅斯、葛林斯潘等金融大鱷;美國大學中有20%的教授是猶太人,律師、醫生行業裡的佼佼者也常非猶太人莫屬;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人當中,有31%是猶太人。
關於如何愛孩子,猶太父母有一套獨特的方法:猶太家長對兒女的愛,以終生受益為目標,他們不做短線,反而做長期投資。
打破迷思4:愛孩子,要用理智且有智慧的方法─一味付出,孩子不見得會幸福
應該如何愛孩子,我們無法提供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萬靈丹。但是,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說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較小、獨立性強、思想開闊、自信、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抗壓性強、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適應環境快、容易從錯誤中學習、有安全感,不須父母操心,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發展上,也更懂得調適心情。
華人父母為孩子付出的愛之深,犧牲之巨,在世界上是少見的,但如果只要溫度不要理智,只管犧牲不講究智慧,習慣一手攬下而不肯撤退,就真的可能只見苦勞不見功勞了。最令人憂心的是,很多父母深陷在錯誤的愛中,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你把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會終生幸福。只有教會孩子謀生、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享受達到目標後的幸福和滿足,你才會有從容的晚年,孩子也才會收穫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