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他們可以做得到

我輩中人

張曼娟
user

張曼娟

2018-04-30

瀏覽數 34,350+

他們可以做得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5月號雜誌 GPS企業178強 導航投資大未來

和我年紀相近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起年輕人不免搖頭嘆息,有時候也說:「看著他們做事的態度,不免會想,我們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

一直記得大學時,常被老教授訓斥,「一代不如一代」「於國於家無望」,我們的髮型、服裝、舉手投足,看在老人家眼中都是粗俗、無禮、墮落,然而,我們就這樣長大了,不知不覺來到中年。

其實,我很想對中年朋友說:「不用過度為年輕人擔憂,倒是應該好好經營自己的中年期。」因為年輕人會成長,而我們卻漸漸老去了。

《論語‧子罕》裡這幾句話,中年重讀更有感覺:「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哪怕是孔子也不敢看輕年輕人,因為他們有更大的彈性與可能性,況且,他們擁有的是未來,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未知。

在大學教書的20幾年間,看盡了學術界的各種鬥爭。因為不想捲入任何風波,又無力改變現狀,只好獨善其身。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試著突破現狀,希望消弭兩派之間的歧見,難道不可以有第三派嗎?如果第三派是為化解衝突而產生,人數又能多過兩派,是否就能讓爭端止息?持續努力看似有轉機,最終還是功敗垂成了。

於是,我益發沉默了。只認真的把課教好,把學生帶好就算是盡了一個教師的本份了。同時,我的學生也成為老師,進入中、小學任教。他們多半是充滿熱情的教師,然而在某些教學環境中,需要的並不是太多的創意與付出,年輕老師的與眾不同,反而成為其他同儕的壓力,難免遭到排擠,感到壯志難伸。

切勿低估年輕人的可能性

於是,當我的那個有理想的學生考進國中成為教師,並且告訴我學校的現狀時,我便給了她一個很中年的勸告:「如果能改變環境,當然最好。如果改變不了,只要好好教書,盡好本份就可以了,不要讓自己受到傷害。」結果,這位女老師花了兩年的時間,將暮氣沉沉的校園變得充滿活力,她策畫了許多活動,讓老師們帶領學生熱烈參與。原本靜觀其變的校長,也變得積極主動了。

只要有決心、有方法,年輕人可以做到的更多。倒是我們這些過40、50歲的中年人,如果還沒能建立個人風格,這可是最後的機會了。

訂《遠見》即贈LOCKLOCK可微波不銹鋼保鮮盒 輕鬆又安心!

中年人的雋永,就是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標示出獨特品味,讓年輕人由衷的說:「我希望老了能像你一樣。」

雖然心中忍不住嘀咕:「我哪裡老了?」卻還是忍不住微笑了。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