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歐盟AI法案陸續生效!監管細節未落定,「布魯塞爾效應」無望?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5-04-11

瀏覽數 250+

經長久協商的歐盟AI法案陸續生效。Unsplash by ALEXANDRE LALLEMAND
經長久協商的歐盟AI法案陸續生效。Unsplash by ALEXANDRE LALLEMAND
00:00
00:00

經長久協商的歐盟AI法案陸續生效,但針對最強大的「通用AI模型」,監管細節仍在多方斡旋。這套全面性的法規框架能在緊張的地緣政治中發揮降低安全風險的效力嗎?為何德國AI新創也不看好「布魯塞爾效應」再現?

2月於巴黎舉辦的「人工智慧行動峰會」,原計將延續20232024年於布萊切利與首爾打下的基礎,推進全球在人工智慧安全議題上的共識框架,結果卻揭露了各國治理的分歧。在AI模型能力持續增進、地緣緊張關係升溫的現況中,顯得更加令人憂心。 

身處推出全球最完善AI監管框架的歐盟核心地帶,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峰會演說中開宗明義地直言,來此的目的不是「談論人工智慧安全」,而是「談論人工智慧的機會」。 

美國副總統范斯。取自vance.senate.gov

美國副總統范斯。取自vance.senate.gov

目前,面對突飛猛進的AI技術,美國在聯邦層級並無全面性的監管法案。西方以外的國家多在研擬階段,包括台灣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許多國家更加關注商業潛力及利益,有些地區甚至把吸引科技投資的優先性置於監管之上。 

人工智慧的安全威脅,尤其是通用人工智慧(AGI)這類看似遙遠的風險討論,在巴黎峰會上的重要性已被推至邊緣。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亦觀察,峰會後浮現的兩大重點是發展主權AI及結合永續目標,法規監管獲得的關注度不若以往。 

在此背景中,3月底訪台的德國AI公司Aleph Alpha副總法律顧問達塔(Amit Datta)在「臺歐生成式AI研討會」上坦承,他對於歐盟AI法案能否發揮「布魯塞爾效應」(Brussels Effect)抱持質疑態度。 

達塔表示,當前局勢與曾被視為發揮了布魯塞爾效應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推出時已相當不同。從法規面到文化形象面視之,歐盟想領導全球AI治理向歐洲價值期望的方向收攏,希望不大。 

「布魯塞爾效應」(Brussels Effect)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布魯塞爾效應指歐盟「事實上」(不一定是法律上)通過市場機制將其法律推廣至境外,導致其「單邊監管」全球化的過程。因為布魯塞爾效應,受監管的公司即使處在歐盟之外,也遵守歐盟法律。

通用AI模型的「實踐守則」難達共識 

Aleph Alpha成立於2019年,是德國AI界寵兒,曾被視為德國對OpenAI的回應。但考量商業模式等因素,2024Aleph Alpha退出自訓大語言模型(LLM)的競賽,轉向提供企業、政府客戶AI系統及顧問服務。 

曾任職律師事務所的達塔2024年轉投AI領域,專精智財權、資訊科技法與產品合規事務的他向《遠見》表示,吸引他的一大因素正是AI監管仍充滿未知,「比起繼續撰寫已經擬過500次的合約,來做一些創新的東西更加有趣。」 

如其所願地,達塔也時常代表Aleph Alpha直接參與目前歐盟AI法案的主戰場:為通用AI模型的「實踐守則」(code of practice)提供業界意見。 

Aleph Alpha成立於2019年,是德國AI界寵兒。取自X@Aleph__Alpha

Aleph Alpha成立於2019年,是德國AI界寵兒。取自X@Aleph__Alpha

免費註冊成會員 | 馬上參加謝文憲沙龍,換來一場人生新對話

歐盟AI法案已於2024年通過,20252月首波針對「不可接受風險」的AI系統禁令生效。但階段性實施的規劃,代表著部分法規在幾年後才將生效。其中,最後一刻才加入AI法案框架的「通用AI模型」(GPAI)相關標準細則,預計要到2027年或更晚才能落定。 

不同於過去專精於單一任務應用的AI系統,GPAI指的是能夠執行跨領域多種任務的AI系統。例如GPT-4o等大語言模型就是一種GPAI。由於GPAI進展迅速,是否應當在此時明文立法監管,在當時便受到熱議。 

AI法案於是透過一套不具法律效力的指導方針,作為過渡時期的指引,即為GPAI的「實踐守則」。歐盟將與通用模型供應者、下游應用商等多方利益關係人一同討論,制定守則內容;這很可能將成為未來規範GPAI標準的基礎。 

達塔支持這樣的做法,但也承認實際運作並不如想像中順暢。他描述,每場數位會議參與者可能有數百人,顯然無法讓所有人表達意見。負責代表發言者,肩負所屬群體的權益。過程比起彼此對話,更像是個別發表聲明稿,「一開始就充滿政治角力。」 

例如,模型供應商與內容版權持有方對守則內容的期望便存在不小的落差。版權持有者希望了解訓練資料的使用細節,藉此行使其權利,但模型訓練者反對過度透明化的內容政策。許多版權方也對授權金額有過高期望。達塔解釋,有鑒於訓練資料量的龐大,模型訓練者不太可能為每單位付出太高的金額。 

歐盟於3月發表了第三版實踐守則,達塔認為是目前最好的一個版本,「較為平衡,在技術上也更可行。」 

但此版本亦引來不少質疑。國際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商協會(STM)便強力予以抨擊,認為模型提供者的合規門檻過低,創作者也未獲得有效支持。在聲明中,STM直言,「我們無法支持現行版本的GPAI實踐守則。這具有本質性缺陷的第三版內容比沒有更糟。」 

立法者希望鼓勵內容授權,讓內容創作者獲得適當的報償。市場上,也有OpenAI與新聞集團(News Corp)等歐美數家大型內容供應方簽訂內容合作協議的先例,但還沒有出現太多小規模的授權協議。達塔觀察,訓練資料的授權機制還在協調的初期階段,目前難有定論。 

歐盟AI法案可以是一個「好的起點」 

綜地來說,達塔認為,勇於迎戰迅速變化的AI地景、試圖平衡風險與創新的AI法案是一個「好的起點」。但至少就現在看來,這套法案難以發揮讓其他地區也跟進的布魯塞爾效應。 

達塔解釋,這一方面是AI法案在此時加諸的監管框架,並不受到太大青睞。許多人認為,面對正在快速進展的AI技術,需要更彈性的進路,而AI法案涵括太廣、規範的細節過多。其次,近年歐盟常有「過度監管」的形象,也牽制了法案的文化影響力。 

不過,歐洲市場依然具有顯著經濟重要性,達塔相信企業們還是會願意付出合規成本。在法規部分,各國更可能參考AI法案整體,找出適合自己的部分立法,其他部分可能先交由業界主導、或等待適當時機再制定監管原則。 

GPAI實踐守則預計將在5月發表最終版本。在法規上將指向更明晰的方向,但爭辯不太可能就此落定。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