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長照新法寶:失智的他記不得早餐,卻記得治療犬名字?專家揭真相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3-01

瀏覽數 4,550+

動物輔助治療走入大眾視野,由專業人士介入組成「金三角」陣仗,共同發揮心理支持效益。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動物輔助治療走入大眾視野,由專業人士介入組成「金三角」陣仗,共同發揮心理支持效益。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00:00
00:00

動物輔助治療走入大眾視野,由專業人士介入組成「金三角」陣仗,共同發揮心理支持效益。除了常見的治療犬,在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的「陣容」中,有唯一一隻名為「哈波」的治療參與其中。與生俱來的「靈魂」,讓牠經評估後脫穎而出,打破貓咪獨善其身的刻板印象。這些治療犬貓在服務現場,令長輩樂開懷,讓動輔師妙喻有如「當成孫子看待」。

何謂動物輔助治療?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夏安婷指出,動物輔助治療背後有其專業分工,由「動輔師 — 治療犬 — 動輔員」的「金三角」組成;而協會的動輔師皆由助人專業工作背景出身,如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復健師或醫師等,動輔師將根據自身專業,設計符合治療目標活動,並由飼主與治療犬共同執行,確保動物與人的互動安全。

至於適用場合,包括長照機構、日照中心、養護機構、心理輔導、生命教育、安寧病房、職場紓壓等。

動物福祉擺第一,治療犬服務時間1小時內

她強調,在動物輔助治療現場,動物福祉仍在首位,優於治療目標;因此,每場治療犬服務時間不會超過1小時,國際標準更建議應控制在40分鐘內。

談到如何「脫穎而出」成為治療犬,她說,治療犬須通過考核,評估條件包括至少年滿1歲、健康狀況、個性穩定、壓力應對能力、與飼主默契配合度,以及安全與可信賴度等。

此外,考核過程除了模擬情境,也會特別觀察狗狗對擁抱的反應,因人習慣透過擁抱向動物表達情感,因此狗狗須能適應這類互動。全台各區不定期開辦治療犬訓練專班,每年舉辦2次治療犬認證考試,合格者可參與協會相關輔療活動。

在動物輔助治療現場,動物福祉仍在首位,優於治療目標。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在動物輔助治療現場,動物福祉仍在首位,優於治療目標。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動輔師、治療犬、動輔員組「金三角」,考核通過才能出任

夏安婷說,所有治療犬在未執行任務時,就是家中寵物犬,當牠們穿上制服,才正式成為治療犬。由於治療犬服務性質偏向志工,飼主(又稱動輔員)自願報名參與外,亦須固定投入時間參與,因此能長期投入的飼主多抱持助人心態。

動輔師則由助人專業相關背景工作者組成,擔任條件除了本身喜愛動物,對活動帶領有興趣,協會每年招生一次,提供完整動輔知能課程和實習場域,分級進階培訓。

會員限定免費活動 |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你會如何定義自己的未來?

夏安婷表示,目前協會在全台共有約80多組治療犬與飼主組成的團隊,其中北部最多有50多組。服務犬種並無特別局限,而是要視治療現場所需,有的需要大型犬、中型犬或小型犬,協會治療犬種多元,包括拉布拉多、獵犬、柴犬、馬爾濟斯、吉娃娃等。

萬綠叢中一點紅!「治療貓」前進靜態動輔現場

目前協會中的動物輔助以狗狗為主,僅有一隻治療貓「哈波」。夏安婷打趣形容其「個性像狗」,貓飼主也是資深治療犬飼主,犬貓時常一起「外出服務」,有些場合若以靜態輔導為主,「哈波」也會「獨挑大梁」。她也提及,犬貓個性大不同,狗傾向主動配合,貓則需要依其意願與狀況,因此適用於較靜態的心理輔導類活動。

人工智慧時代崛起,機器人也能導入治療應用現場。不過,夏安婷認為,動物輔助治療仍有難以取代的溫度,例如在失智長者服務中,動輔師會規畫懷舊活動,讓長者透過與治療犬互動,喚起過去飼養的記憶,或是與狗狗互動的歷程。

她說,曾有治療犬意外生病逝世,服務團隊藉此引導長輩分享與狗狗互動的美好回憶,並談論生死議題,共同面對與處理失落情緒。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的「陣容」中,唯一一隻治療貓被形容與生俱來的「狗靈魂」,走入動物輔助治療現場。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的「陣容」中,唯一一隻治療貓被形容與生俱來的「狗靈魂」,走入動物輔助治療現場。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提供

失智長者忘了吃什麼,卻牢記治療犬點滴

她也提到,有些失智長者可能連自己剛吃過的早餐都不記得,卻能準確記住治療犬的名字與年齡,顯示其對記憶激發仍有潛在影響。最關鍵的是,長者不再僅是「被照顧者」,透過餵食、撫摸治療犬,獲得照顧者的成就感,這對提升自我成就與穩定情緒具有一定助益。

「動物輔助治療不是玩狗!」 夏安婷強調,不少人仍會誤會這類活動只是讓服務對象與動物互動取樂,但專業出身的動輔師會根據需求,設計活動內容,並確保動物身心狀態適合這類服務。

她說,動物輔助治療發展,除了需要更多專業人員投入,也需要社會大眾對其價值有更深入認識與理解,讓人與動物關係不止於陪伴,而是共同創造更有意義的療癒旅程。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