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22屆遠見高峰會第二天的專題對談,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高希均主持,與談人則為美國哈佛大學傑出榮譽教授奈伊,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適逢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川普重掌白宮。高希均在與知名政治學家奈伊越洋視訊時,提出台灣人民最關切的問題:未來四年,台海是否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美國前總統川普勝選,將重掌白宮,擔任第47屆總統。2024遠見高峰會在第一時間邀請國際知名政治學家奈伊(Joseph S. Nye, Jr.),對選戰結果及其影響進行分析,回應台灣人民最關切的在地影響。
對談主持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高希均,與奈伊已有多年交情。他於對談尾聲,提出最關鍵的問題:未來四年,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奈伊對此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解放軍設定的2027年軍備目標,確實讓部分人士解讀為侵台準備。但更多專家認為,中國無法在2027年進行這樣的行動,「因此,衝突的可能性並不高。」
奈伊強調,關鍵仍在於維持現狀、爭取時間。讓台灣可以保有民主、人權及自決發展,持續觀察中國的變化。對此,美國應持續奈伊稱為「雙重威懾」(double deterrence)的進路:阻止中國使用武力,也阻止台灣宣布獨立,避免給予中國出兵的理由。
奈伊為現今國際關係、外交政策領域中,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不僅長年任教哈佛大學,也曾任美國國務院副國務次卿、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及國防部助理部長等公職。他提出的「軟實力」「巧實力」等概念,以及對現代美國實力的剖析,更影響無數學者與政策制定者。
跨足學界、公領域的奈伊,對諸多美國外交事務有深入的觀察及解析。高希均在對談中,便特別以天下文化新近出版的奈伊回憶錄《活在美國世紀》(A Life in the American Century)內容為例,指出奈伊本人便是美方1996年訪台的成員之一。在與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會晤時,曾警告台灣不可宣布獨立。
吳玉山:從拜登到川普,傳統「戰略模糊」不斷擺盪
另一位與談人,是長期鑽研「大國霸權間的小國戰略」議題的中央研究院吳玉山院士。對於即將到來的川普政府,以及當前的拜登政府,吳玉山觀察到美國傳統「戰略模糊」的擺盪。
吳玉山指出,拜登任內至少曾四度表明,願在中國侵台的情況下協防台灣,且沒有提出明確的條件。相較之下,川普從未明確回應類似問題。這是否表示,川普政府將比拜登政府,更加轉回「戰略模糊」的立場?
奈伊對此回應,即便拜登本人有過相對明確的發言,白宮也四度在之後澄清一中政策並未改變。因此很難說,拜登政府真有改變戰略模糊的策略。
奈伊認為,川普的戰略模糊,與美國自1972年來傳統性的戰略模糊不同,「他為此添加了一個新的面向,也就是他個人的模糊性。」奈伊觀察,川普喜歡讓他人感覺難以預測,認為這種不可預測性,能添增自己談判的籌碼。也正因如此,外界難以對川普政府接下來的戰略,進行合理的預測。
奈伊:烏克蘭危機可協助威懾中國
專研國際及兩岸關係的吳玉山也問到,現今世界面臨多重危機,美國便同時涉入歐洲與中東的熱戰中。同時支援烏克蘭、以色列的美國,是否可能因此減少對台資源?俄羅斯受到的國際制裁,又是否能對中國帶來威懾作用?
奈伊對此回應,在某些層面上,「我認為烏克蘭危機,實際上幫助了台灣。」一方面,俄羅斯未能如願以償、在短時間內取得基輔,還遭逢慘重的傷亡。而跨越台灣海峽入侵台灣,會是比在陸地上入侵烏克蘭更困難的軍事行動。這些都將成為習近平的考量。
「如果他(習近平)嘗試、而後失敗,」奈伊表示,「這會是少數可能導致它垮台或被取代的事件之一。」
另外,美國向台灣供應的武器,與提供給烏克蘭的不同。武裝台灣的軍備類型更加靈活、可隱藏,也更加便宜,不易被中國的先發性攻擊摧毀。基本上,這符合所謂的「豪豬戰略」,也就是聚焦於讓台灣成為不易被輕易吃下的一塊領土。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多重危機的局勢,並不妨礙美國協助台灣自衛。」奈伊結論。
對談尾聲,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亦邀請奈伊再度訪台。他回憶,早在2007年,便曾偕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親自赴美拜訪奈伊,並在2010年陪同奈伊會見時任總統的馬英九。
兩人的智識交流,亦可見於高希均於今年推出一套五冊的《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套書。書中融入奈伊的理論,從開放、文明、進步、學習、和平等面向,懇切呼籲台灣選擇擁抱軟實力,提升台灣的吸引力與影響力,保障更安全、永續的未來,真正提供人民所欲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