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AI真的好?為何學者指,錯誤科技變革讓人工時變長、財富反減?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4-10-25

瀏覽數 4,550+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新書《權力與進步》中提出「So-so Technology」的觀察。天下文化提供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新書《權力與進步》中提出「So-so Technology」的觀察。天下文化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當ChatGPT問世後,許多科技領袖高唱「AI將讓人們生活更美好」,仍有經濟學大師說大實話。為何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認為,根據過往歷史證據,一些不當的技術變革,反讓一般人工作環境變惡劣,財富也沒增加?AI如何善用,才能避免這種稱為「So-so Technology」的假聰明陷阱?請見完整解析。

最近國內一些大學積極導入AI助教,期望藉此舒緩校內人力短缺的壓力。然而,這種做法真的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在校的學習品質嗎?老師會被AI取代失業?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巧妙地引用了2024年剛出爐的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賽門.強森 (Simon Johnson),合著的《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的觀點,提出不同於科技界或者傳統教育界人士的看法。 

馮勃翰是在23日天下文化出版內部舉辦的《權力與進步》分享會中,有感而發地提出對AI助教的觀察。 

AI助教是「So-so Technology」? 

他指出,《權力與進步》一書中,提到了一種技術叫做「So-so technology」,也就是有一些技術它不好不壞,只是剛好可以取代人,卻沒有辦法實質幫助勞工提升產值,或者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這一點他最近看到可類比的例子,就是國內大學正在測試推「AI助教」這件事。怎麼說?他表示近期的發展,是要學校採用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將其作為線上教學的輔助工具,主要功能包括:回答學生的問題、批改作業,以及引導學生完成作業等。 

這種做法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少子化衝擊、大學經費捉襟見肘,以及教師人力嚴重短缺,使得AI助教似乎成為解決部分教學壓力的「快速方案」。 

首先,馮勃翰發現,現階段AI助教的能力非常有限,光是提供正確資訊都有困難,包括叫它回答考試日期與應考的教室,都有十分之一的機率會出錯。 

但即便往後AI助教能力提升,他仍然覺得這樣運用AI助教的思惟就是「So-so Technology」。因為更重要的是,AI助教目前的功能大多停留在「取代」老師的例行性工作,例如批改考卷或簡單的作業,卻無法真正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別需求。這也意味著,在教學現場中,真人教師與學生互動、深入了解學生個別差異等等寶貴角色,正逐漸被邊緣化!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於《權力與進步》分享會中,提出對AI助教的觀察。天下文化提供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於《權力與進步》分享會中,提出對AI助教的觀察。天下文化提供

善用AI數據分析,實現「因材施教」 

難道沒有用AI改善教育,又不會取代人類教師的好方法?馮勃翰接著引述了《權力與進步》一書中的建議。 

原來,此書的作者認為,AI最擅長處理數據,在教育領域最能發揮專長的並非取代教師,而是透過數據分析,了解每位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簡單來說,AI可以協助老師,完整蒐集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表現、線上測驗(quiz)結果等數據,讓老師能更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困難點,進而打造客製化的教學策略。 

全年最優惠只到228!訂兩年送一年再送兩本超級暢銷書

例如,當老師更有效率地看出每位學生的個別需求後,他就能找一些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來個別指導。如此做,AI就不是取代老師,而是輔助老師;還能因此創造出老師或者助教跟學生更深刻的互動。

「機器實用性」:檢視 AI 技術的價值 

那麼,如何善用AI,又不會落入「So-so Technology」的假聰明陷阱?馮勃翰認為,此書中提出「機器實用性」(machine usefulness)概念,指引了一個檢視 AI 技術是否能妥善運用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框架,可分為以下 4 個核心要素: 

  • 1. 提升勞工在現有工作職位上的生產力:AI應能增強人類在既有工作中的效率和能力,而非取代人類的工作。 

  • 2. 為勞工創造新的工作任務:AI的發展應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和產業。如同汽車工業的發展,AI也有可能在教育領域催生出新的職位和產業,例如專門設計 AI輔助教學工具的工程師、分析學生學習數據的教育數據分析師等等。 

  • 3. 精準過濾並找出有用資訊:AI能幫助我們從大量資訊中篩選出真正有用的部分。 

  • 4. 創造出新的平台與市場:新技術應該要能創造新的平台和市場,藉由市場機制更有效率地分配資源。Airbnb便是最佳例子,它整合了各地小型民宿,形成新的市場,讓旅客更容易找到住宿,也讓小型民宿藉由平台的聚集效應,提升競爭力,促使服務品質提升,形成良性循環。科技不應僅止於取代人力,更應著重於創造新的價值。 

以「機器實用性」的標準來檢視現行AI助教的應用方式,可以發現其不足之處。目前許多學校將AI助教主要作為老師工作的「替代品」,而非「輔助工具」。這不僅無法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也忽略了AI在提供客製化教學、分析學生數據方面的巨大潛力。 

此外,資訊的掌控權問題也值得警惕,如果AI助教的數據主要由科技公司掌控,那麼這些數據的應用和價值,就可能偏離教育的初衷。 

《權力與進步》:揭英國圈地法與工業革命黑歷史 

馮勃翰指出,《權力與進步》是600頁鉅著,但是他只花了兩天就看完,因為作者思路邏輯清晰、中文翻譯也到位。曾在加拿大求學時,與作者艾塞默魯有交流過的他,更盛讚這位土耳其出身的學者,是可以「一邊看報紙、一邊電腦打字,還同時聽其他學者分享研究並提問」的天才級人物。 

他分享自己閱讀心得,認為《權力與進步》一書深入探討了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複雜關係。如書中引述18世紀英國圈地法案,這法案將個別屬於農民的土地或者無主之地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由他們來引進當時先進的規模化農耕技術,以提升土地的生產力。但土地價值明顯提升後,農民的處境並未改善,甚至一些人還變差,因為好處多落入到資本家手中。

另外,早期工業革命也曾讓紡織工人處在惡劣工作環境、濫用童工普遍,還工時過長,直到有人制定規範改善。這些歷史教訓在在提醒我們,AI時代,我們必須小心別重蹈覆轍,避免科技進步的紅利只落入少數權力者手中。 

這也是此書值得細讀,找出因應科技時代下最好生存策略的價值。 

AI真的好?為何學者指,錯誤科技變革讓人工時變長、財富反減?

《權力與進步》,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賽門.強森 (Simon Johnson),出版社: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

科技首都  幸福竹縣
數位專題

科技首都  幸福竹縣

全臺最年輕城市中的新竹縣如同新生的竹子,更是長勢拔尖,發展不可限量,楊文科縣長強調施政以民為本布局,往下扎根,看見未來,灌溉城市茁壯而耀眼,邁向「科技首都•幸福竹縣」願景。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