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領導有何不同?管理是控制人與事,領導則是授權人們跳脫原本的看法。管理是設定界線,領導則正好相反:協助人們去除障礙與限制,達成自己從未想過能達到的目標。當你躍升為領導者,你要先考量你能為人們做什麼,而不是他們能為你做什麼。(本文節錄自《上位思維》一書,作者:亞當.布萊安特,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優秀的主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重要。對於有志晉升到更高領導職位的人來說,管理已經成為一座試煉場、一個重要舞台,用來證明你能夠締造超乎預期的成果、建立高績效與忠誠的團隊,以成為卓越的主管。
那麼,成為卓越的主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無私或自我中心?
總的來說,我發現主管通常分為兩派。
第一種人只想到團隊能為他們做什麼,以及團隊能如何幫忙推進他們的職業生涯。他們是囤積人才的主管,透過是否對他們的個人野心與需求有用處的角度在看人。
我離開一份做了數年的工作時,有一名長官在我的送別派對上舉杯說:「敬亞當。他讓我的生活輕鬆多了。」像這樣的老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然,他們不是無時無刻都如此;那只不過是他們有些飄飄然的行徑問題。
在壓力大的時候,他們先想到的是自己還是團隊?當你的老闆比較自我中心時,你可以從內心感受到這一點。那會破壞你對他的信任,因為你知道他不太可能花費政治資本來支持你或為你而戰。
第二種主管則比較不自私。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思考如何幫助團隊,視自己為教練,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並增進為他們工作之人的技能。他們能夠看見或許連部屬都不自知的職涯軌道與可能性。
無私的主管不會囤積人才,反而會鼓勵團隊成員探索新的機會。有些主管甚至會充當他們的經紀人,為他們找尋新角色,協助他們躍升為領導人。
「這些年來,我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明星推銷出去。」灰質分析公司(Gray Matter Analytics)執行長雪拉.托登(Sheila Talton)說,該公司專為醫療保健組織提供數據分析。
「我手下有一些極為優秀的人。很多時候,當我跟同儕開會時,他們會說:『我得雇個人來做這件事。』我經常主動舉薦我的一些人手讓他們面試。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有幾個理由。重要的是,我的團隊成員知道我對他們的職涯進行了投資。其次,這對組織來說是正確的事。
第三,這讓我對組織的其他部分具有影響力。反正最終他們都會離開。你不妨積極主動,因為人們會記住這點。」(延伸閱讀│晉升了卻不懂如何當主管?沒思考升職意義,小心落入「彼得原理」)
這些不同的管理方法並不是非黑即白
除了光譜兩極的異數,我們大多數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與無私摻雜在一起。採取較為無私的管理方式,會帶來對個人有益的回報。
如果你因為善於開發人才,並幫助他們跳槽至更大、更好的公司或工作而聞名,那麼你將成為人才磁鐵,其他人會爭相加入你的團隊。
在一個大型組織裡,每支團隊都有某種動能,人們會想要加入或離開團隊。這種動能有時很強烈,有時很微弱,但始終存在。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人才教練與開發者,而不是主管,那麼你的團隊將產生強大的動能,且其他人將會注意到,尤其是你的老闆。(延伸閱讀│誰能居要職領高薪?調查顯示:好個性只是標配,更要有「壞小孩」特質
成為那個可以看出他人最佳才能的主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