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作為主管,不應再沉浸於簡單的勞動中,應該有閒暇去學習、拓展業界的人脈、在他的上司面前為你們部門爭取資源。你和其他下屬愈是能把他從日常勞動中解放出來,他能思考的事就愈多,思考效果也就愈好;而你作為解放他的分擔者,也會得到他真誠的感激。(本文節錄自《識人攻略》一書,作者:熊太行,三采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其實很有可能是你想錯了,你的主管可能根本沒有「落得清閒」。職場上我們看自己總覺得自己太忙;看別人總覺得太閒。尤其是主管,我們總覺得自己的主管有太多空閒時間不務正業。
其實他作為主管,不應再沉浸於簡單的勞動中,應該有閒暇去學習、拓展業界的人脈、在他的上司面前為你們部門爭取資源。
這是一個人工作之餘的部分,你和其他下屬愈是能把他從日常勞動中解放出來,他能思考的事就愈多,思考效果也就愈好;而你作為解放他的分擔者,也會得到他真誠的感激。
直屬主管把自己的任務交給你,說明他信任你。他認為你的能力能夠勝任他交辦的工作;同時你的忠誠度能夠確保這些任務的安全,交給你他很放心。
當直屬主管把自己的事交給你來做的時候,別愁眉苦臉的,這正好說明你的實力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延伸閱讀│下屬上司本該互相成就:「管理」好主管,讓他當你的職場墊腳石)
事情要做,功勞也要討
我的建議是事情要做,但不要埋頭苦幹不嚷嚷。不然,你的主管就會逐漸習以為常,最後主管不會覺得是你分擔了他的任務,而是會覺得「你本身就該做這麼多的事」。
你做事的時候,應該表現出「我承擔了您的任務,我比過去變得更忙了,您看是不是能給我加個幫手」的姿態。
因為沒有一個人長期負擔兩個人的工作而身體和心理都不出問題。而且一個人長期承擔各種事務性的雜事,就很難做出出色的成績。想得勛章得開坦克,不能總開彈藥車。
你也可以直接告訴主管,你的工作量太大,短期之內還能拚一拚,但是長期這樣下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也會給主管帶來風險。主管正視了這個風險之後,就會想辦法了。
比如他可能會選擇給你加薪、晉升、獎勵、培訓的機會,來犒勞和回報你。他也可能會招聘一個手下、工讀生或實習生來輔助你。
如果老闆知道你壓力大,很有可能給你招一個手下。千萬別誤解,認為主管是想招一個新人來取代自己。只要有一個手下,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都是給你的事業增光添彩的事:
你的履歷表上可能因此有了第一次帶團隊的經歷;你的第一個得力下屬可能由此出現;就算這個下屬不算什麼人才,也可以為你分擔一些雜事。
而且分配一個下屬給你,說明主管認可了你帶團隊的能力,這也是信任的表現。所以,主管安排下屬、增加人手這件事,不要往反面去解讀,他這麼做就是對你工作的支持。
跟主管提及你因為分擔他的工作而承受壓力,和跟主管抱怨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延伸閱讀│上司交付工作能不能拒絕?論語中孔子早用「8個字」說完正解)
跟主管溝通時要格外注意這5個方面
要讓主管有時間和可能性來解決你的壓力,而不是步步緊逼,逼著他做什麼決定。
(延伸閱讀│比第一印象更重要!你離場的姿態,決定你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