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編按:股神巴菲特在感恩節前夕公布遺產規劃,將在過世後陸續捐出99.5%遺產。「天選精子俱樂部會員」是華倫‧ 巴菲特用來形容超級富二代的名詞,當他想抱怨他們行為不羈、「一團糟!」的時候就用了這句話。雖然我們總投以羨慕眼光,用「金湯匙」稱之,但其實他們無法長久享受那些榮華富貴。(本文節錄自《月薪族的閱讀致富計畫》一書,作者:宋淑憙,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美國或歐洲,要世代傳承財富的機率並不高,父傳子並能維持下去的機率是20%,再繼承給孫子的機率僅1%。即使含著金湯匙出世,也很難好好守住財富,印證了「富不過三代」這句話。
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每年都會公布全球前4百大富豪排行,其中約有7成都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創業家。
《富比士》分析,相較於天生富人,在中產階級家庭成長、受教育的人躋身富人行列的機率更高。他們還會強調「如果想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就要努力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創造財富」。
不是憑自己本事得來的東西,不會真正屬於自己,所以像巴菲特這樣的世界級富豪都不會將財產傳給子女,而他們的子女也不會想空口咬住那支金湯匙。
那麼沒有繼承金湯匙的他們,到底是怎麼成為有錢人的呢?美國富人研究家湯姆‧ 柯利(Thomas Corley)將成為富人的途徑分為4種。
以下讓我們來一一探究。
(延伸閱讀│存款是累積財富的基石!想克制「買最新款iPhone」的慾望,巴菲特這麼建議)
積攢金錢的投資儲蓄型32%
有些人是選擇存到一筆初始本金後,讓自己成為投資者。
湯姆‧柯利表示,選擇這條路的人多半是初期年薪落在7萬美元的中產階級,或是那些靠著簡約生活積攢鉅額本金的人。無論從事哪種職業,儲蓄與投資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也熱衷於了解創造財富的方法。
這些人多半在30多歲就累積超過70萬美元的財富,在50多歲時即擁有平均360萬美元的投資資產。美國投資鬼才華倫‧ 巴菲特就是投資儲蓄型的經典代表人物之一。
儘早且慎重進場,透過投資積蓄提高收入的方法看似容易,但選擇此途徑的人必須節儉、避免過度消費,並嚴格遵守自己訂下的用錢規則。另外,湯姆‧ 柯利也提到,這樣的人需要在投資方面長期自律,實際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讓自己夢想成真的追求夢想型28%
有些人則是追逐並全力投入想完成的事,進而成為有錢人。例如創業、追求成為演員、音樂家或作家的夢想而致富,但在成為有錢人的途徑中,這條路非常辛苦。
做自己喜歡的事雖然有趣又有意義,但實際上工作和生活間的界線會變得模糊,在穩定之前可能沒有固定收入、苦於生計;甚至也很難斷定自己到底會不會成功。
不過只要成功一次,就足以致富。選擇這條路的人平均花12年獲得約600萬美元的資產,有28%的富人屬於此類。
傾注心力工作的勤奮耕耘型31%
上班族想成為有錢人的途徑,就是在職涯中攀升。這是一條需要除了為公司奉獻熱情與能量外,還得傾注心力投入工作的道路。
初入職場的新員工若欲晉升至高階管理層,必須獲得公司的看重。這是湯姆‧ 柯利所提出的4條途徑中,辛苦程度排名第2的方式。需要展現自己對於公司來說不可或缺的價值,同時建立堅實的人脈,並發揮卓越的領導才能。
統計顯示,31%的富人透過這條途徑取得財富,他們平均需要耗費23年的時間,方能獲得約380萬美元的資產。
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才型19%
以專業知識和技術在特定領域取得優越地位,也是成為富人的途徑之一。
根據調查,19%的富人屬於這一類別,其中以醫師和律師為最多。平均而言,這些專業人士在其領域工作約20年,便可積累約380萬美元的財富。
雖然天賦並非這些行業的必要條件,但成功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歷程,這也就意味著必須付出大量金錢和時間。
從湯姆‧ 柯利提出的四條途徑來看,投入時間和金錢在不動產、股票或虛擬貨幣等標的,也是致富的途徑之一。但你終究需要先工作賺錢,才能儲蓄一筆投資本金。
總的來說,無論選擇哪條成為有錢人的途徑,都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手段,而非唯一目標。這些途徑都需要在生活中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果。
(延伸閱讀│股神巴菲特讀兩遍的書: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學習「第二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