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父母「金錢觀」影響孩子一生:專家建議3個該建立的正確理財教育

理財不僅是數字和帳目的遊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1-24

瀏覽數 36,000+

《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猶太人有句諺語:「金錢能夠驅使一切」,這與我們耳熟能詳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不謀而合。金錢本身是無知的;真正將金錢引向善與惡的,是人的選擇。雖然在現代社會中金錢至關重要,但並非萬能。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金錢的價值,同時也要警覺於它改變人心的潛在危險。若人們盲目追求財富,卻忽略了價值觀和道德觀,最終可能淪為貪婪的奴隸,甚至走上歧途。(本文節錄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一書,作者:陳重銘、吳淡如,以下為摘文。)

一、「正直」是理財之本

在探討金錢教育的核心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正直不僅是個人品德的基石,也是理財成功的關鍵。

有些人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不擇手段,甚至涉及詐騙和不法行為。例如,2022年不少台灣人因詐騙被騙到柬埔寨,遭受了極大的苦難。這些詐欺犯僅僅著眼於賺錢,完全不顧其行為的正當性,更不考慮其對他人生活的破壞性影響。

然而,賺錢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過程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並始終保持正直的態度。只有當我們腳踏實地,秉持誠信和正直,我們才能真正地善待自己的生活,並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二、「慈善」是小善成就大愛

在討論金錢與慈善之間的關係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雖然金錢擁有其自身的力量,但當它用於慈善時,這種力量被昇華為更高層次的價值。

能夠感恩並將愛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當我們處於困境並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時,我們也應該在有能力的時候伸出援手。

金錢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財富,它更是衡量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和社會的一個指標。

當孩子意識到金錢可以用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他們選擇捐出自己的積蓄,這不僅教導了他們金錢的真正價值,更重要的是教導了他們慈善和幫助他人的重要性。這種教育對於孩子的內心滿足和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延伸閱讀│猶太教育祕訣:她將孩子培養成億萬富翁的「3把金鑰匙」)

全年最優惠只到228!訂兩年送一年再送兩本超級暢銷書

金錢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財富,它更是衡量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和社會的一個指標。(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金錢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財富,它更是衡量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和社會的一個指標。(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三、「以身作則」是最佳教育

當我們探討家庭中金錢教育的重要性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父母的金錢觀和消費行為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父母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因為如果他們無節制地購物和刷卡,便難以教導孩子節儉和克制。透過記帳和共同檢討家庭開支,父母不僅可以向孩子展示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還可以教育他們「有錢也不能亂買」的道理。

這種實踐中的教育使孩子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減少衝動購物,並為將來學習如何使金錢創造更大價值奠定基礎。

這個過程雖然困難,但卻是必要的,就算你不寵壞小孩,別人也會幫你寵壞小孩,尤其在這個少子化的社會,因此父母的正面榜樣尤其重要。

在教導孩子們金錢教育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僅是教授他們如何妥善管理財富,更應該強調理財與整體人生規劃的結合。理財不僅是數字和帳目的遊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

因此,當我們談論節儉、投資和慈善時,我們也在同時教導孩子們如何設定長期目標,如何做出有益於自身和社會的決策,以及如何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尋求平衡。

(延伸閱讀│頭腦好不代表很會念書!哈佛學生都有一項特質:「RQ」高)

《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作者:陳重銘、吳淡如,時報出版

《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作者:陳重銘、吳淡如,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臻富永傳,超高佈局
數位專題

臻富永傳,超高佈局

臺灣近年來億元以上高資產客群的財富急速擴增,在市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面對地緣政治動盪、家族財富傳承、企業接班轉型等挑戰,使得資產佈局變得更加複雜。透過《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