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廠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炫風來台,繼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之後,再度掀起台灣另一波AI熱潮。《遠見》採訪5位電資學院畢業生,詢問他們若有機會與蘇姿丰面對面交流,他們想與她討論什麼樣的議題?
作為半導體大國的台灣,不僅本地IC設計廠愛戴台灣學生,連外商大廠同樣鍾情寶島人才,包括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Intel等外商,也都逐年增加台灣團隊人數。然而,這群炙手可熱的電資人才,他們眼中的AMD是什麼樣的公司?《遠見》採訪五位電資學院畢業生,詢問他們若有機會與蘇姿丰面對面交流,他們想與她討論什麼樣的議題?
本周蘇姿丰訪台行程,產業人士關心她要來跟台廠供應鏈談什麼,也關心AMD發展策略,以及對台灣帶來的影響。但對這群電資畢業生而言,他們更想聽聽身為電機博士的蘇媽,面對全新的AI時代,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AMD是否能提供他們更多的就業機會、自我實現?
提問一:快速變遷的世界,電資同學該做通才?還是專才?
清大電機系畢業生李以明表示,科技產業趨勢變化快速,他剛入學時AI(人工智慧)沒有那麼盛行,但如今幾乎所有實驗室項目都跟AI相關。以往的觀念是一技之長走天下,但現在似乎變成什麼都要學。李以明苦笑說,自己除了要學習硬體的技術,還要會寫軟體程式,甚至還要搞懂AI背後的運算邏輯,才能有能力與別人競爭。他好奇,蘇媽作為資深前輩,會建議身處於這個時代下的年輕學子,成為通才還是專才?
研究專長為計算機結構的臺大電機系畢業生葉泓佑,也有類似的煩惱。他觀察大部分教授和學生都是專研軟體相關領域,不確定自己若繼續往硬體發展,之後就業會不會因為專業跟別人不同,而能夠從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還是反而更不具競爭力?
提問二:AMD台灣分公司有點神秘,我能應徵哪個單位?
臺大電信所學生顏子鈞好奇,AMD台灣分公司的業務究竟是什麼。他表示網路上有關台灣分公司的訊息非常少,即使從公開的職缺來看,也無法得知台灣分公司在AMD的布局藍圖中,扮演何種角色。
他直言,以Google為例,大家都知道台灣分公司是美國以外最大的硬體工程研發中心,有明確的研發項目,例如Pixel手機、Nest智慧家庭、Chromebook筆電等,反觀AMD卻查無資料。顏子鈞認為,這對想進入AMD的同學來說,即使是相關背景畢業,也不知到該從何著手準備面試。
提問三:AMD怎麼挑人才?
台大電機所畢業生賴繹文表示,AMD雖是做硬體起家的公司,但近年來也開始發展軟體。他想知道AMD的人才招募標準,是否要求面試者一定要有硬體實作經驗?他直言,自己只有在大學期間修過硬體相關課程,研究所則是專研AI,若之後想投AMD這種軟硬體公司,好奇錄取的可能性會有多高。
葉泓佑指出,之前聽說AMD有意入駐遠雄港,他想問蘇媽,台灣學生如果之後有意進入台灣的AMD工作,是建議同學繼續留在台灣升學,還是出國唸書?
提問四:AMD是否會擴大在台研發投資?
顏子鈞提到,NVIDIA稍早決定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他想知道作為競爭對手的AMD,是否也會效仿NVIDIA來台灣增加研發投資。政大資管所畢業生林履誠,也提出一樣的問題,台灣作為硬體之島,AMD是否考慮選擇來台灣擴張,將台灣納入海外布局的一部分。
提問五:「先攻」CPU、「後攻」GPU,當時怎麼想的?
林履誠表示,AMD為什麼沒有選擇在更早的時間點搶攻AI商機,而是在該領域近乎被NVIDIA完全壟斷的狀況下,才決定迎頭趕上對手。
李以明也有一樣的疑惑,他指出AMD之前面對市場風向吹往手機、平板電腦時,果斷選擇鞏固AMD的核心優勢,深耕PC中央處理器,以及電腦與遊戲主機的顯示晶片。如今AI風潮盛行,AMD卻決定跟風轉戰AI市場。他想請問蘇媽,為何會在這兩個時期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