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走過理想與幻滅,體悟人的一切只是0.01%!龍應台:和5歲孩子學注視,會得到剩餘99.99%的幸福
下一篇

70歲創業、80歲學電腦、90歲學智慧手機!102歲人瑞勞亦儉:人若不持續學習,很多事做不了啊

走過理想與幻滅,體悟人的一切只是0.01%!龍應台:和5歲孩子學注視,會得到剩餘99.99%的幸福

文/王美珍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5歲的孩子,為什麼值得我們學習?龍應台新書《注視》記錄在台東都蘭4年的生活,在山川草木蟲蛇之間,72歲的她重新活了一遍。她反思,5歲的孩子會問天為什麼藍?花為什麼紅?但人長大之後,進入系統性的教育,生活裡的萬象退位。她提醒《50+》的讀者,「人只占了地球生物量的0.01%,其他物種占了99.99%。」唯有重新注視,才能得到99.99%的幸福!

某日,龍應台在台北搭計程車,和司機說「一直走,過了杭州南路,第12棵樹。當你看到白千層變茄苳樹時,就停車。」

「什麼樹?樹怎麼當地址?」司機以為載到怪人,只說開車30幾年,沒注意過這裡有樹。但龍應台心想的是,為什麼不呢?當白千層如火如荼綻放,人們走過路邊時,可能只知道有一截截樹幹,卻都腳步匆忙、低頭看手機,無人抬頭。

如果說龍應台過去的文字是一支筆,新作《注視》更像是一雙眼睛——2021年,她移居台東都蘭山中,用4年的田野探問:「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麼樣?」

當眼睛接住每一隻掠過的生靈,才發現自己所知甚少。她引用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律珂(Louise Gluck)的詩:「我的身體啊,既然我們相伴相旅的時光所餘不多,我開始對你有一種新的溫柔……」

「作為70年代的大學生,一輩子都在做知識的追求,只重視腦、而輕視身體,但到了這年齡,時間在倒數,我就在想,在生命結束之前,還要按照原來教育系統給你的方式面對世界嗎?」龍應台說。

面對恐懼:認真注視黑暗,就不再黑暗

72歲的龍應台,在都蘭的日子,是什麼樣的身體感?

過去她在擔任文化部長時,曾因穿白色球鞋上立法院備詢,被立委批評「藐視國會」。但是在都蘭,她的文青小白鞋完全派不上用場,外出基本裝備一定是長雨靴、配上一支長竹竿與圍脖護帽,為了防野狗、蛇與隨時掉到脖子上的蟲。

龍應台在都蘭裝備必定是長雨靴,走踏山林,體驗「不以人為中心」的生活。 (時報出版提供)龍應台在都蘭裝備必定是長雨靴,走踏山林,體驗「不以人為中心」的生活。 (時報出版提供)

許多都市人會浪漫化鄉居生活,她說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某次沖澡時看到有團黑黑的頭髮,心想掉髮怎麼那麼嚴重、可是頭髮動了起來,竟然是2隻巴掌大的黑蜘蛛!在家中打電腦時,還曾有隻虎頭蜂就停在手指上。

她從小怕蛇,連看圖片都不行,偏偏蛇就是她常見來打招呼的鄰居……。頭3個月,她常常發出都市人的尖叫,但覺得自己的尖叫是「可恥」的。因為,山地野林,不是本來就是蜘蛛、蛇、虎頭蜂的家嗎?

為了克服恐懼,她透過畫蛇的生理構造來練習注視,也試著了解蛇在生態意義上的重要。當家中出現蛇,她把金屬蛇夾上包上軟布,只把蛇夾住帶到森林裡,但蛇不會受傷。

山林的路,到了夜晚沒有路燈,許多地方是全黑的。她也曾經怕黑,後來問了當地的警察,部落最大的案件是什麼?警察說,「是有某家的羊走失了。」她才感悟,「原來所有的恐懼,都是因為不認識。只要認真注視黑暗,也就不再黑暗了。」環境如此,人生亦同。(相關閱讀:走路是新的獨處!龍應台:打開所有的「覺」,每一年做一件超過的事

溫柔的野火:台灣農藥用量世界第一,難道不該全國關注嗎

她形容原本都市生活的一日切片,一切都是用「談」的。「和人談讀書、談思想、談戰爭、談地球何去何從」,都市的家就是一個方格空間,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打開冷氣就變涼,渾然不知外面的環境,已有何變化?

「現在,夜裡在都蘭開車都要速度放慢,以免把蛇壓死。但這4年,蛇明顯變少了……」一向恐懼蛇的她反而擔心這是生態環境失衡的徵兆。

為了克服恐懼,龍應台特地練習手繪畫蛇,學習了解與我們不同的生物。(時報出版提供)為了克服恐懼,龍應台特地練習手繪畫蛇,學習了解與我們不同的生物。(時報出版提供)

沒有自來水,飲用山泉水的她,被叫去和居民一起開過「水資源大會」之後,她因而發現了土地的問題。

台灣高溫高濕,雜草生長速度快,而雜草引來各種病蟲害,農民不得不用農藥設法清除。當雜草逐漸產生抗藥性,於是農藥和除草劑的劑量就下得越來越重。

但氣候變遷使得天變熱,水變少,作物缺水,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就變小,而病蟲害越多,農藥就越多,而農藥越多,授粉的昆蟲就越來越少;授粉昆蟲越少,作物也隨之體質越差,於是農藥就越來越多。

於是,她書中指出一個少被媒體提到的驚人數字:2017年台灣農藥每公頃用量是17公斤,全球第一,是世界平均的34倍。

「這難道不是個應該舉國關注的問題嗎?」龍應台憂慮地說。

她補充,《注視》絕不是一本純粹謳歌浪漫田園、鼓吹回歸自然的書,而是帶讀者進入山川草木蟲蛇的神奇的同時,讓人反思「人類物種中心主義」所帶來的巨大危機。

時報董事長趙政岷形容這本書是 「溫柔版的野火集」。龍應台說,「寫《野火集》時,我33歲,不會知道對國家和群體的期待,必須要把幻滅和失望算進去。但當一路目睹理想主義者的墮落,我的理想濃度還在,但到了《注視》,我把幻滅也算進去這份濃度了。」

這份隨著年歲調整的關注,即是從人轉移到非人,從國家轉移到生命。

當寫作的主題,從國家、家人到動物生命,是否從大寫到小?龍應台說,「我的感覺剛好相反,你說地球的生命,難道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大嗎?」

72歲還是「姑娘」  和阿美族婦女學自由

在都蘭,有哪些事在台北絕不會做?龍應台說,「和部落姐妹去喝酒啊!」

龍應台結交了一群阿美族姐妹,約的方式,就是沒有「約」。不若在台北行程都要提前預訂,阿美族婦女都是當天直接打手機:「Kay^ing,今晚出來吃飯喝酒!」

Kay^ing,是她們幫龍應台取的阿美族名字,意思是「姑娘」。為何她的名字叫姑娘?「酒友」之一的黃美珠,帶著純樸的原住民口音說:「就覺得她是姑娘啊」。記者:「72歲還是姑娘嗎?」黃美珠笑說,「因為齁,我看她越來越年輕,我們都說,有小情人對不對?」

龍應台喜歡和部落姐妹談天吃飯。她說,漢人女性對自己的身體總是彆扭、放不開,阿美族的姐妹對身體的自在,給了她很大的啟發。「阿美族過去的傳統是夫從妻居,家族事務女性做主,至今女人在氣質上有種天生的自信。譬如她們講黃色笑話就毫無芥蒂、毫不猶豫。在她們身上,看不到漢人對女性道德的種種規範與作用。想唱歌就唱歌、跳舞就跳舞、喝酒就喝酒,有一種不做作的自由,我很喜歡。」

黃美珠說,除了「姑娘喜歡喝洋酒、我們喜歡喝啤酒」外,並不感覺彼此有所不同,強調「我們是部落婦女,她也該和我們一樣快快樂樂的」!說起「姑娘喜歡聽我們唱古調」,竟然,就在電話那一頭唱起……。

原來,還有一種注視,是不用看得太清楚,是除去被格式化的行為框架,感受微醺會笑的眼睛。

非台北觀點看戰爭  該怎麼活就怎麼活

而今的龍應台,在南部東部待了共7年,上台北的時間只占平日的1/3,坦言只要看到颱風的新聞都會「生氣」,「新聞焦點只關心會不會放颱風假,好像巴不得颱風快點到,事實上,幾百萬的務農的人盯著氣象台心情緊繃,很可能他一整年莊稼的心血要全部泡湯,這個角度很少出現。」離開了台北,就發現,台灣的新聞只有一個視角,就是台北視角。

農漁民看待國家的未來和戰爭,又和政治人物或知識分子有何不同?龍應台用了4個字「天差地別」:「意識形態、權力消長,對他們毫無意義,他們關切的是自己的生活。」

台東漁民陳志和,就是她的新朋友。他感慨台北的新聞,不會提到太平洋水溫升高和大陸漁船競爭對漁民的影響,「以鬼頭刀來說,以前一天出海可以捕500公斤,現在一天不到50公斤!」他淡淡地說,漁民目前的生活,是「自生自滅」,無人關切。說起戰爭,他說,「還好我有漁船,可以逃到琉球去!但我的船只有6個人,很多人排隊!」

「你可以說,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但國家幸福不幸福,不就是為了個人的生活幸福嗎?這不才是根本嗎?」龍應台說。

龍應台(右)與漁民一同出海,探究漁業生態問題,也了解庶民對戰爭的觀點。(時報出版提供)龍應台(右)與漁民一同出海,探究漁業生態問題,也了解庶民對戰爭的觀點。(時報出版提供)

龍應台問她務農的好朋友,要不要他的兒女也務農,好友斬釘截鐵地說,「當然!」因為,時代這麼亂,農業可能是戰爭中受影響最小的一個行業,「不管誰贏誰輸,人都要吃飯,你說對不對?」

居住在台東的龍應台每天看見戰鬥機在頭上轟隆而過,她問農友:

「戰鬥機從頭上飛來的時候,你做什麼?」

農友一點不猶豫地回答:

「我們低下頭、彎下腰,繼續耕作。」

和5歲孩子學注視  會得到剩下99.99%的幸福

龍應台說:「人,只占了地球生物量的0.01%,其他物種占了99.99%。而我們幾乎不認識別的物種,0.01%不認識99.99%。」

她養雞之後,驚訝發現雞不但可以人臉辨識100個人、有30多種不同的鳴叫,還非常有愛。她最愛的公雞有10個女伴,有危險來時,他會衝過去保護女伴,撒飼料時,公雞會等眾姬搶食,自己最後才吃。母雞也很有母愛,生了蛋之後,幾乎21天不吃不喝,只為孵。這些上演在她家的故事,讓龍應台以「愛的民族」稱呼雞。

龍應台最愛的「雞民族」們,會陪她一起看書。(時報出版提供)龍應台最愛的「雞民族」們,會陪她一起看書。(時報出版提供)

「現在的孩子根本沒見過走路的活雞了,他們只知道包在塑膠膜裡面的肉塊,那不是動物,不是生命。」

「如果對這部分無知,不可能談永續。當你對99.99%的生命沒有認識、沒有感覺,所有談永續的論述只會制式化,變成意識形態,而意識形態就是空的。」龍應台說。

只是,活在都市水泥叢林中的人口,接觸的就是大樓、車子、螢幕,要如何恢復注視?

龍應台回想兒子安德烈5歲時,有回放學超過30分鐘沒到家,第二天她決定「跟蹤」兒子,看他如何一路逍遙,她躲在幼稚園門口觀察,結果看見動人的畫面:「原來,小小的他,會趴在人行道的地上看,路的石板中間,會長出花來,也會有螞蟻,他會趴在哪裡注視一群螞蟻如何搬運一截壁虎的尾巴,注視很久、很久……。」

她感嘆,5歲的小孩會問天為什麼藍?水為什麼透明?花為什麼是紅的?5歲的人會「注視」這世界。但是人一旦進入系統性教育,就被教只專注書裡的知識,生活裡的萬象退位,規規矩矩的教室接手,從此一路失去注視的能力。

「和5歲小孩學吧!」龍應台說,只要願意注視,走在馬路上時,看到樹就不再是不知名的樹。「只要認識那99.99%,會發現那才是天大地大的教室,能擴大你的99.99%幸福!」

相關閱讀:龍應台著,《注視—都蘭野書》,時報出版

2024/11/26

贊助50+,支持免費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Line
https://fiftyplus.pse.is/5zvc58

下一篇

70歲創業、80歲學電腦、90歲學智慧手機!102歲人瑞勞亦儉:人若不持續學習,很多事做不了啊

50+學院

【50+學院×王聖芬】優雅儀態工作坊第17-18期
  • 凱渥 CatWalk TDI多功能大教室

  • 2025/04/18 ~ 2025/05/16

50+熟齡美妝工作坊基礎班第2期: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旅讀or

  • 2025/04/15 ~ 2025/04/2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Barre芭蕾體態雕塑第9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5/03/17 ~ 2025/05/19

【50+學院╳ENERGYM】熟齡Pain Free紅繩整合訓練第3期
  • ENERGYM

  • 2025/03/17 ~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