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吃、不動,會增加胃癌風險!
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Baltimo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吃完晚餐多久睡覺、吃完有沒有動一動,其實都會影響胃癌的發生機率:
- 晚餐後不到3小時就入睡,胃癌風險明顯上升!而且時間越短,風險越高。
- 吃完不動,風險再翻倍!沒散步的人,比有飯後散步習慣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高出近3倍!
- 如果晚餐吃得晚又沒散步,風險最高!這類人比「早點吃飯+有散步」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高出7.4倍!
這項研究證實,「延長晚餐與就寢的間隔時間」與「養成飯後散步習慣」可能降低胃癌風險,特別是在55歲以上人群。

研究中也說明了這樣的生活習慣會透過以下三大機制,長期損傷胃部健康:
1. 胃排空變慢,食物長時間滯留,刺激胃黏膜
胃在晚餐後仍需時間消化食物,若過快躺下會導致胃排空減慢,增加胃部壓力。未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會刺激胃黏膜,增加慢性發炎與細胞變異的風險。
2. 造成胃食道逆流(GERD)
吃完馬上躺平胃酸更容易流回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GERD),長期的胃酸刺激,可能讓食道下端的細胞發生變異,增加賁門腺癌(GCA)的風險。
3. 影響胃內細菌環境
消化變慢會影響胃內菌群,讓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的繁殖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癌因子,這種細菌會持續刺激胃壁,引發慢性發炎,進而提高癌變風險。
而晚餐後散步的保護機制,便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減少胃酸逆流和細菌增生,降低長期發炎對胃的傷害。

如何降低胃癌風險?下一頁醫師分享4招秘訣:晚餐選對時間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