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日益受到关注。为实现“双碳”目标,各行各业正加快绿色转型,ESG领域的优秀实践开始崭露头角。在此背景下,《中国名牌》围绕企业践行ESG理念、如何用ESG理念推动B2B企业全球品牌形象塑造和业务扩展、ESG形象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哪些帮助等热门问题,采访了通威光伏商务部组件营销副总经理李岩、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
《中国名牌》:通威是如何践行ESG理念的?
李岩:通威企业愿景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与ESG理念高度契合,都是为了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通威将联合国所确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公司行动的重要参照。
2023年,通威提出可持续发展与ESG战略——“Together to Win”,通过实施该战略更好地凝聚公司内外所有相关方的力量,携手共进。同时,围绕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通威公开了10项可持续发展和ESG承诺的政策,并设立了短、中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ESG目标,将可持续发展视为通威重要的商业价值,并努力将定性的理念转化成定量的目标。
政策与目标如何有效地落地也是通威内部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通威在董事会层面成立能源和ESG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牵头挂帅,明确内部分工职责,建立月度滚动的管理机制,并将ESG及碳减排与企业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的绩效挂钩,形成“上下贯穿,四方呼应”的局面,而这些努力,也让通威成为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报告中企业可持续治理最佳实践案例。
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威也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主动参与7项国际自愿性ESG倡议组织,并从学习融入、逐步发展到参与引领。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阿联酋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见证下,通威主导发起了《数字化生态文明国际气候行动倡议》,得到了很多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中国名牌》:通威在ESG的实践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岩:通威始终致力完善碳排放管理。为此设立了气候行动目标,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用实际行动向净零排放的目标迈进。同时,通威以黄金会员身份加入了RE100全球倡议,并承诺最晚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
2023年,通威连续3年完成温室气体盘查及第三方核查工作,完成了21项产品碳足迹及全生命周期评价,18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和5项能碳数字化项目,通威把碳管理意识全面融入到整个产业链中,这都是通威用实际行动付出的努力。
同时,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较大的企业,目前通威在电池片环节的产能是95GW。2023年底,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了200GW,意味着可生产清洁能源电力大约2774亿度电,能满足16430.2万户城乡家庭一年用电需求;200GW电池投入使用,相当于减了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2亿吨,年减少使用煤炭8363.61万吨,更相当于多种植森林约997231公顷、树18.2亿棵,以上都是通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
通威在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上不仅止于产品。通威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和成本对绿色、低碳生产系统进行改造,致力用低碳投入产出绿色能源。2023年,通威在环保领域投入就高达15.27亿元,以“渔光一体”为特色的光伏电站也已经建成了54座,实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4.07GW。截至2023年底,全年结算电量44.32亿度,碳减排330万吨。
通威在国内外ESG领域的重要评级成果卓越,标普ESG评级荣获53分,位居全球光伏行业之首;CDP评级在两年内连续提升6级,达到B级标准;在EcoVadis评估中,以6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企业社会责任银牌勋章;同时,惠誉常青ESG主体评级被授予“2”等级,体现了公司在国际范围内的卓越表现。
2023年,通威还斩获33项国内外ESG奖项及荣誉,包括入选财富、福布斯、彭博等ESG影响力榜单,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Global Call 2023全球方案竞赛一等奖等,这些社会的广泛认可,为通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添了坚定的信心。
《中国名牌》:从领英的视角,如何看待通威在ESG方面的表现?
蔡晓丹: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绿色发展和ESG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欧洲市场对企业的环保标准、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要求较高。因此,中国企业在涉足欧洲市场时,必须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和ESG的重要性,把ESG融入企业战略的核心,业务的决策以及运营各个环节中。
通威在持续完善碳排放,碳管理意识融入到整个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等方面有着卓越的实践,中国为众多出海企业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作用,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中国名牌》:领英在推动B2B企业全球品牌形象塑造和业务扩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您的观察中,近年来中国企业是如何在ESG议题上展现其影响力的?
蔡晓丹:作为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及商业机会连接平台,领英是全球各个行业众多企业发布商业动态、行业趋势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全球商业环境中,ESG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治理和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推动B2B企业全球品牌形象塑造和业务扩展方面,ESG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力,而伴随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有以下三个发现:
第一,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与ESG理念正在融合。领英观察到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将ESG理念融入其中,企业在关注创造商业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良好治理的共同发展,确保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第二,品牌信任建立与ESG实践。缺乏品牌信任已成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随着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企业供应链可持续性、透明性、合规性已成为国际市场和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甚至是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空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积极承担ESG责任,脚踏实地的实践、有效的传播,赢得市场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企业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第三,光伏新能源行业ESG发展百花齐放。许多光伏新能源企业不仅把ESG理念融入在企业的重要战略和决策中,在可持续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员工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在积极地实践着。另外,也将ESG理念作为塑造和提升品牌价值的核心驱动力,从而在行业中乃至全球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影响力。
《中国名牌》:如何在公司队伍建设中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
蔡晓丹:领英与世界经济论坛(WEF)合作的《2023全球性别平等报告》显示,过去3年来,随着全球劳动力市场进入“减速带”,女性在领导岗位上的比率也下降了2%。领英的数据还揭示了女性在领导力层级中的分布情况:随着职位的升高,女性的比例逐渐下降。从入职时的较为平等的性别比例(46%)到副总裁级别的28%,再到C级高管团队的24%。这种变化一方面可能导致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减少女性在商业世界的决策力和影响力。
同时,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加深,绿色技能已成为未来职场的重要竞争力。女性在绿色技能和绿色工作领域的数量却远远落后于男性。领英的调查显示,尽管过去两年女性加入绿色人才库的速度高于男性,但这一增长仍比弥补日益扩大的绿色人才性别差距所需的速度慢2.5倍以上。如果我们不改变当前的发展轨迹,这一差距将继续扩大。在绿色产业中,女性只占副总裁职位的20%和高层管理职位的21%,相比之下,在全球经济中,女性占副总裁职位的27%和高层管理职位的25%。这意味着女性在绿色产业中的领导地位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更加边缘化。
李岩:通威一直努力推动公司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在公司治理方面,通威持续优化治理架构,不断提升董事会成员性别平等,从公司层面强调能力不分男女,实现公司女性董事会成员占比达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展现了通威对性别平等的重视,也彰显了通威在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决心。
在2023年,通威签署了联合国妇女署《赋权予妇女原则》(WEPs),承诺将采取积极行动,致力落实WEPs七项具体原则,为工作场所、市场竞争和社区生活中的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而努力。
通威也承诺对所有员工给予充分尊重,践行公平就业的原则,持续打造相互尊重、零骚扰、零歧视的工作环境,坚决维护员工正当权益。为了积极营造包容、平等、充满爱心和友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通威人”在公司工作的时候能够顺心,加强对特殊员工和残障员工的关怀措施。(《中国名牌》记者 李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