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在星巴克点单像做阅读理解,我和店员都懵了!
家人们谁懂啊!现在去星巴克点单,就跟做阅读理解一样!密密麻麻的选项摆在眼前,刚想自信地大展身手,结果看到 “糖浆浓度”“奶泡厚度” 这些选项,瞬间大脑宕机,内心疯狂 OS:我只是想喝杯咖啡,怎么感觉在考化学实验操作?
其实呢,打开星巴克点单界面,那一排排选项,堪比一份复杂的实验报告。“香草糖浆要几泵?榛果风味浓浆加多少?燕麦奶换成脱脂奶?” 不少宝子为了调配出专属自己的 “梦中情咖”,化身 “咖啡调配大师”,在点单界面疯狂操作,反复斟酌每一个选项,试图找到最完美的配比,仿佛多一滴糖浆都会毁掉整杯咖啡的灵魂。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凭着感觉一顿乱点。毕竟星巴克时不时更新糖浆种类,什么桂花绵云、海盐焦糖…… 新口味层出不穷,谁能把这些原料的特性都摸透啊!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我挺好奇怎么判断店员做对了没有”!于是乎,不少人点完单才反应过来:“我刚刚到底点了个啥?” 就像网友哭诉的那样:“本来想做个特立独行的咖啡侠,结果拿到手的饮品,味道简直一言难尽,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喝黑暗料理!”点单的朋友自己都不禁笑称“没法判断,我乱七八糟加了一堆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做出来默认是对的”!
不过啊,这边顾客在点单界面纠结得抓耳挠腮,那边星巴克的店员也没轻松到哪去。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客制化订单,内心都是崩溃的:“这是什么‘神仙配方’?真的有人能接受这样的搭配吗?” 因为深知很多顾客其实并不清楚新原料混搭后的味道,为了避免 “翻车”,店员们练就了一身 “沟通神功”。只要看到客制化订单,就会等客人到店后,耐心地跟客人沟通,详细解释各种原料的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味道,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解难题一样,生怕客人踩雷。
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客人在听完店员的 “科普” 后,都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果断放弃自己的 “创意配方”,摆摆手说:“算了算了,还是按正常流程做吧!” 这场景,简直像极了我们考试时,绞尽脑汁写完答案,最后又全部划掉重新来过。
话说回来,星巴克推出客制化服务,本意是满足大家多样化的口味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喝到独一无二的咖啡。但从这波 “点单迷惑行为” 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个性需求和专业知识之间,有时候还真得好好磨合磨合。
对于咱们顾客来说,尝试新鲜口味、定制专属饮品固然有趣,但也要做好踩雷的心理准备;而对于星巴克和店员们,如何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提供专业指导,避免 “无效定制”,或许也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次再去星巴克,你还敢挑战客制化订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