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山城歲月:平安京之前
〈楔子〉六五六年 八坂神社(祇園社)
我站在八坂神社西樓門前,短短的石階梯上方,望向日落方向,門前筆直的四条通,盡頭連接跨越鴨川的四条大橋。這畫面,無論見過幾次,都仍忍不住從心底發出微笑。
商店街上遊人絡繹不絕,中段兩側的花見小路,正開始迎接夜晚的甦醒;如此情境,幾乎是每個來到京都的旅客之共同經驗。特別是離開淸水寺之後、下轉產寧坂、二年坂,橫越維新之道、步入寧寧之道、經由圓山公園,或左轉神幸通、由石鳥居及南樓門,進入八坂神社境內,參拜抽籤之後,團體旅客,可能會被帶領到知恩院前的大停車場上車;而自由行者,從西樓門出,隱入茫茫市井的人海中,迎向鴨川西側的四条先斗町、木屋町或河原町之百貨商場、食堂酒肆。
有些旅人在途中,還會繞到IG上的知名地標「八坂塔」留影打卡;或在出了西樓門後,走去一澤帆布挑選書包;路上更是隨處遇見穿上浴衣的各色人種,在旅伴或專業攝影師的鏡頭中,留下在京都,不,應該說是在日本,最難忘的旅遊回憶。
這是一條極經典的觀光路線;但我不確定,有多少遊人真切理解到,這不算長的一段路,究竟走過了多少歲月?
有很長期間,我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只知道八坂神社又被稱為「祇園社」,守護著這個區域的商業繁盛,私自比喻,或許就像台北龍山寺、與艋舺華西街的關係。至於神社中祭祀的是神或佛,是屬於神道或佛教,與每年夏季的祇園祭有何關係,並不真正淸楚。
要到很多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這座全日本約兩千三百社祇園信仰的「總本社」,社內祭祀的主神,乃是日本神話與神道的須佐之男(素箋嗚尊)、與帶有外來佛教色彩的牛頭天王之「習合」(亦即二神合一)。至於遊客傳聞的戀愛成就,則是於境內祭祀出雲系的大國主社,原是以結緣之神聞名;又因祭祀著宗像三女神的美御前社,而成為「美容水」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