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more
本書共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more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more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more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more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more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more
【核心賣點】 本書專訪蓋鳴暉小姐,回顧她參與粵劇演出三十年的經驗,捕捉她粵劇演藝生涯最輝煌的時刻、對粵劇的個人體悟,以及在粵劇方面的傳承。 蓋鳴暉與十位關係密切的梨園中人及前輩專訪暢談粵劇與...more
1940年,香港正逢戰亂之時,著名導演及粵劇編劇家麥嘯霞窮半生搜集的粵劇資料被毀,麥氏即就記憶及研究發現,排除萬難出版《廣東戲劇史畧》,刊於《廣東文物》,是為首部具系統性的粵劇簡史,到今天仍...more
花旦要會射目箭,小生要會擎白扇,烏衫要會目滴汁。一句戲諺,勾起多少對潮劇的溫馨回憶。潮劇又稱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戲,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本書採用全媒體形式...more
作者深入大澳神功戲戲棚後台,以其獨特的攝影眼光近距離細腻捕捉演員們的一擧手一投足,整個演出流程、行當、化妝、頭飾、戲服、兵器等等,以及將收集到的粵劇知識,共冶一爐至此書中。近190張精美照...more
本書是關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評話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對揚州評話的發展歷史,從表演、流派、書目、書場、聽眾等多個維度進行宏觀的梳理和微觀的學術透視,同時關注了揚州評話的海外影響,通過搜集...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