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七十餘年以來,外交政策的內涵是豐富而複雜的。冷戰時期,中國對亞洲和非洲非社會主義國家的政策也具有多個層面,國際統一戰線政策並不是冷戰時期中國對亞非國家外交政策的全部,但確實是較為重...more
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們大聲呼喊著「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使人印象深刻。 但五四運動並不是北京的專利,雖然過去大家都注目著北京,然而其他地區的反響,同樣不可忽視。 ...more
《天學初函》為明末李之藻所編輯,1628年刊刻。李之藻生於1565年,少徐光啟3歲,與徐光啟隨利瑪竇研究西學,又同篤信天主教;晚年,輯集利瑪竇、徐光啟、龐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陽瑪諾,以及自己譯著,...more
香港義勇軍(Hong Kong Volunteers)是香港其中一支歷史最悠久的隊伍,始創於1854年,在1995年解散,服務香港141載。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香港義勇防衛軍力抗日軍,經歷過地下抗戰,在戰後何去何從? 義勇...more
陳明銶教授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負笈美國,於史丹福大學獲得歷史博士學位,其後於香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多所著名大學擔任教研職位,桃李滿門,享譽國際。陳教授是華南和香港近代史的專家,專研工...more
中日戰爭爆發至香港淪陷以前,香港因地緣政治的關係成為不完全受制的「協商區域」,香港報刊發表的抗戰文藝得以展現戰時意識形態的多樣性。 本書以「跨越歐亞」為題,藉選輯多篇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more
Following the ending of the First Opium War and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Nanjing in 1842,Britain opened five treaty ......more
史家羅志田集大成之作 深入歷史褶皺,依循因緣脈絡 敘史如史,重書一場「複雜和多歧」的五四運動 「史事本身是豐富的,寫出的故事就不必太簡約。」——羅志田 本書是史家羅志田多年研究五四的集大成...more
《舊日風雲》一紙風行,接連又出版了第二、三集。作者許禮平博文強記,文筆生鬼,被譽為當代香港掌故大家。作者再接再厲,這本四集,涉獵更廣,揭秘各界風雲人物的事跡:寫丁汝昌,寫梁啟超,寫陳少白,寫...more
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高陽 著名掌故學者、中研院史語所蘇同炳──合編 晚清民國史書中最為翔實、議論精闢之作。 絕版經典史料重新打字編排,為目前最齊全的全編點校本。 附精美書盒,典雅珍藏。 《花隨人聖...more
1937至1945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奇跡般的發展道路」:由剛剛結束長征、在夾縫中求取生存的貧弱力量,迅速成長為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勢力之一。不唯如此,這一時期由特定歷史現實所鍛造的黨的特性,在戰後相...more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more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五四運動,已逾一世紀。這一百年來,中國歷經了革命與戰亂,內憂與外患,與此同時,也逐漸在蛻變中茁壯成長,並最終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在廿一世紀昂首闊步,邁向復興之路。但是,百...more
★ 耗時近10年的近代史巨作 ★ 重探關鍵歷史,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建構,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是顛覆、是還原,也是重新評價歷史。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more
劉師復所辦的《民聲》雜誌,前身為《晦鳴錄》,是民國初年中國無政府主義的機關報,於一九一三年八月創刊,至一九二一年七月停刊,共出版三十三期,是一九二○年代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民聲》的編...more
「這是為什麼?」 這是《人民日報》宣佈反右派鬥爭開始的標題,也是許多被劃為右派的知識分子自1957年不斷思考的問題。他們的一些言論、思想,都是有助於中國民主化法制化現代化的金玉良言,可是在當時的...more
「這本富涵思想性、鞭辟入裡的著作,是費正清、史景遷所撰歷史名著當之無愧的後繼者,未來,凡是攻讀中國現代史的學生和鑽研中國現代史的學者,必定會讀這本書。」──柯偉林(William C. Kirby),美國哈佛大...more
「文津圖書獎」、 「中國好書」——《這裏是中國》的第二部! 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 100年來的中國,發生了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見證者,對此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書分為連接、重組、家園、...more
全新增訂版,未刪節最全本,增加二十多萬字增訂內容 首次披露中央研究院大量珍貴史料、照片 補充大量親歷者採訪資料,如曾氏家族後人、劉文典等大師後人親述 全新校對增訂、珍貴史料圖片版 大師遠去再無大...more
是由兩岸近代史學界合作撰寫的中國近代史(1840—1949),分晚清卷和民國卷,各卷又分別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通史,下冊為專題史。參與者共57人,包含晚清卷(以姓氏拼音為序):蔡樂蘇、崔志海、戴鞍鋼、郭...more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本書以年份為單位,每年選取一件或一組珍稀文獻作為引子,呈現本年度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大歷史事件,從而串聯起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的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more
延安是中國的「革命聖地」,也是曾經的中共陝甘寧邊區首府所在地。1935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在這裏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實踐確立了整個毛澤東時代的坐標系,令陝北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陝甘革命聖地的建...more
•將古代史考證方法融入現代史研究 •實地考察與歷史資料相互參證 •化學術於通俗,為大眾講述生動故事 「我要把這本書寫成一個尋路的過程,寫20世紀前30年風雲激盪的中國史。真正的歷史,有血有肉有...more
•將古代史考證方法融入現代史研究 •實地考察與歷史資料相互參證 •化學術於通俗,為大眾講述生動故事 「我要把這本書寫成一個尋路的過程,寫20世紀前30年風雲激盪的中國史。真正的歷史,有血有肉有...more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劃時代經典──人民三部曲 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巨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記錄獨裁政權統治下的恐怖歷史 中國共產黨不願公開的殘酷真相 為當代中國人民發聲的重要巨著 ▌三部曲...more
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是錢理群教授橫跨二十年歲月寫成的當代知識分子精神歷史,分別寫共和國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及之後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呈現「起承轉合」結...more
《香港陷落(一九四一中文)》,佚名編著,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在北京發行,距離香港總督楊慕琦向日本侵略軍司令酒井隆中將投降不過數日。當時中國沿海廣大地區已淪陷於日本侵略者鐵蹄之下,北京地區名...more
自1999年澳門回歸,「一國兩制,澳人治澳」,至今已度過逾二十載,澳門社會環境穩定發展。如果回顧中葡雙方為澳門回歸而開展的準備工作,包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為中葡政府的談判作準備,1986年6月30...more
著名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首度合作撰書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後,中文版首度面世 「本書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榜樣,說明圖像與文字如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截然不同而引人入勝的巨著。書中的文字自有脈絡,而...more
|本套書為《掌故》雜誌七十期完整復刻精裝版,套書分十二冊,第一冊為《掌故》第一期到第六期、第二冊為《掌故》第七期到第十二期、第三冊為《掌故》第十三期到第十八期、第四冊為《掌故》第十九期到第二...more
顧孟餘在近代中國的影響力縱橫政學兩界,然而在今天卻鮮有人知。 他曾為北京大學教授,一度與蔣夢麟、胡適齊名;抗戰時期又擔任中央大學校長。在蔡元培、李大釗的舉薦之下,他棄學從政,輔佐當時被視為...more
中國現在側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中國革命顯得比俄國更成功。然而,中俄兩國革命多有相似之處。事實上,中國革命曾是俄國革命的翻版,直至毛澤東發覺俄國革命模式不適用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第三世界...more
欲認識今日的中國,就必須瞭解其過去! 從晚明的覆滅至欲主導世界局勢的現代中國, 史景遷以政治為經、經濟為緯,織造出恢弘且客觀的新一代中國史! 跳出我們熟習的史觀論述,以他者眼光重新審視——中國如...more
本書討論的是,一個擁有自信的民族應當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1964-1978年的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關於本書,作者曾借用一句雷蒙.阿隆的臨終遺言:「我相信,我已說出了基本事實。」或許將來有一天,人們知道...more
五四是中國現代歷史的源頭,以「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的口號,標誌着現代價值觀念的「創世紀」。五四既是一場愛國運動,又是一場啟蒙運動,是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事件的複合體,一百年來,在多...more
本書收錄的文章共分三部分:見證者說、觀察者說、回溯者說, 分別從當事人、1949年後的海外學者及1979年後的中國學人的 角度出發,鋪陳由親歷者的自我主張、學者的思想史、社會史考察,以及後人的反思辯難...more
百年前,遠在巴黎的國際政治外交,引發中國內地一場自主自發的學生愛國救亡運動―五四運動,學生高舉「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旗號,更受到社會各界支持。然而,隨着學潮的展開,學生群體不但批判北洋政權...more
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執政之初,便決意一切向蘇聯學習。中蘇關係以及中國學習蘇聯的模式和程度,在中國建設與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中國及西方的學者可以在...more
《近代中國史綱》是著名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遺著,被譽為「史家融會貫通的成熟之作」。全書以世變與應對為主線,上起十九世紀以來西力衝擊為中國造成的大變局,下迄國民黨在國共競爭中被驅離歷史舞台的經過...more
This work offer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origin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from......more
以考古紀實作品一戰成名,再以書寫民初知識分子震撼文壇。 岳南繼暢銷書《南渡北歸》之後,續寫民國傳奇,重現動蕩年代。 當政治與學術交鋒,知識分子與戰火相遇, 理想、名利、生命該如何選擇? ■...more
暢銷經典《日本第一》作者傅高義教授,最新力作! 亞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而對中國的現代歷程造成最大影響者是鄧小平。藉由深入分析鄧小平的人生和事業,揭示近年來塑造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more
文化大革命期間,攝影記者李振盛由於「紅色新聞兵」的身份,得以用相機記錄文革現場的眾多景象。在他記錄的文革百態中,有大量本應銷毀的「為文革抹黑」的照片。他將這近兩萬張「負面」底片藏在家中地板之...more
一部民國史,從總體看,無疑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民主、均富和現代化的歷史,總結這段歷史,自然有助於鑑往知來,為中華民族此後的發展「導夫先路」。——楊天石 揭開民國史的真相 揭開帝制到共和的真...more
「文革」十年是中國當代史上一個規模最大的暴風驟雨般的群眾運動,這場運動將全國十億多的民眾捲入其中,是一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持續最久的天地翻覆的「革命」,這場「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下...more
It is not often recognized that China was one of the few places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where all merchants had equal ......more
Ambrose Yeo-chi King has been a pioneer since the mid-1960s theoriz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China’s Great Tran......more
本書共收錄對日抗戰期間(1937-1945)的漫畫、木刻及藝術畫作等宣傳抗日作品三類:《抗戰八年木刻選集》(1937-1945)、《抗戰漫畫》(封面封底)及《抗戰藝術》一書的畫作。從木刻作品、漫畫宣傳到抗戰藝術畫作...more
News under Fire: China’s Propaganda against Japan in the English-Language Press, 1928–1941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more
本書對澳門檔案館館藏近代澳門政治發展、經濟演進、社會變遷、醫療慈善事業等中文檔案史料進行一次綜合性的摸查、編目和整理工作。此次系統整理館藏中文檔案,目的是為中外學界開展對於大航海時代的歐亞通...more
本書共分三輯,第一輯:辛亥革命至湯山事件;第二輯:日軍侵占瀋陽至日本投降;第三輯抗戰勝利至退守臺灣。近代史實一一闡述,鉅細靡遺,為治史者必備之重要史料。 本書特色 1.本書輯自辛亥革命至國民黨...more
請給備受文革扭曲煎熬的靈魂一個道歉! 古今中外史無前例,最慘烈地獄般的心靈磨難與試煉,都是從偉大領袖「我的那張大字報」、開始了文革十年的文字遊戲: 那些謊言,那些騙局,那些血淋淋的勾心鬥角...more
Foreigners under Mao: Western Lives in China, 1949–1976 is a pioneering study of the Western community during the turbul......more
從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民國時期的中央政權不斷試圖派人越過重重地理和人事上的障礙前往西藏,這些遣派人員包括高官大員、普通文吏、商人、特工、僧侶等各界人士。 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考察這些「專使」...more
請給備受文革扭曲煎熬的靈魂一個道歉! 古今中外史無前例,最慘烈地獄般的心靈磨難與試煉,都是從偉大領袖「我的那張大字報」、開始了文革十年的文字遊戲: 那些謊言,那些騙局,那些血淋淋的勾心鬥角...more
本書譽為西方最詳盡的香港通史,作者以諷刺幽默的角度帶你尋回舊日香港足跡。 1842年,中國不情願地把一個杳無人煙的荒蕪小島割讓給英國。英國人對這個被稱為「香港」的島嶼並不熱衷,巴麥尊勳爵甚至認...more
回顧歷史、以史為鑒,從歷史的角度回首中國近代歷史邊疆與外交研究的基本狀況,對於當今中國周邊外交和邊疆局勢的發展頗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為此,本出版公司透過各種管道,收集精選一部分二十世紀上半...more
請給備受文革扭曲煎熬的靈魂一個道歉! 古今中外史無前例,最慘烈地獄般的心靈磨難與試煉,都是從偉大領袖「我的那張大字報」、開始了文革十年的文字遊戲: 那些謊言,那些騙局,那些血淋淋的勾心鬥角...more
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上海十年文革歷史。由於官方不開放史料,無法了解上層政治,所以我的選擇,更多地側重於底層的群眾運動。上海文革是中國十年文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革除了上層的政治鬥爭,群眾運動...more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將中國百年的近代史用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包括三分之一第一次披露的照片,編輯成冊,期望能幫助歷史學家、讀者直觀地認識、思考從鴉片戰爭到軍閥混戰動盪巨變的這段歷史,...more
★《歷史筆記》係高華教授的遺作。1300頁,分二卷。 第一編「革命、內戰與民族主義」分論國民黨共產黨兩黨1949年前各自的歷史。作為內戰勝利方的中共是本章的論述重點,所選文章不僅反映其革命奪權歷程,...more
《舊日風雲》一集一紙風行,應了董橋先生說的,風雲二字宜古宜今,磅礡極了,是天象,是軍陣,是遇合,是時勢,是雄略,是風流。 作者許禮平再接再厲,這本二集,更是本土味重,其中對於深藏身名不露的...more
鏡頭下的歷史 見證1911-1960巨變下的近代中國 昨日的新聞,今日的歷史。 最真實呈現二十世紀近代中國樣貌的歷史攝影集! 創立九十年、資源最豐富的中央通訊社,擁有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寶貴的影像資...more
本書是由著名攝影師、普立茲獎得主劉香成領銜創作設計的大型畫冊,以清晰的圖片配以精當的文字,重新塑造1850-1928年間的中國社會,講述1911年及辛亥革命前後幾十年間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變...more
When Hong Kong fell to the Japanese on Christmas Day 1941, Macao was left as a tiny isolated enclave on the China coast ......more
本書介紹中國大陸各省市及南洋名勝舊蹟。全書採英日文對照方式,每個主題照片都以當時最先進的珂羅版(照相平版印刷)方式印在銅版紙上,以圖文對照方式,呈現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人文與歷史風貌。...more
In 1898 Great Britain added to its colony at Hong Kong a 368-square-mile expanse of mountainous countryside and islands,......more
從北大到上海,再到北大,最後又回上海:這就是孫月才的文革路線圖。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一個困擾於當「院士」還是「戰士」的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孫月才,在理想、崇拜、激進的情緒下投入了北京...more
On 25 December 1941, the day of Hong Kong’s surrender to the Japanese, Admiral Chan Chak –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hie......more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聯同廣州許地許氏宗親會合辦「高風世承:廣州許氏家族」展覽,通過嶺南第一家族的傳奇故事,追溯近現代中國的發展,把這展覽作為辛亥革命及香港大學百周年的紀念活動。 從晚清歷民國...more
The essays in this volume grew from a series of talks delivered in late 2010 as the Liang Qichao Memorial Lectures at th......more
The 1911 Revolution ended dynastic rule in China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founding of Asia s first republic. Triggered ......more
紙上風雲際會,筆下家國興亡 一部涵蓋清末民初動亂歷史的煌煌巨著 民國第一代報人陶菊隱,直擊分贓鬥法的政治戰場 非得讀過這本書,才知道軍閥是什麼玩意兒 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時代, 每個人都想當...more
《新路周刊》於民國37年5月15日創刊於北平,發行至是年12月18日停刊,共出刊2卷6期。《新路》是「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會」的機關刊物,作者群陣容堅強,網羅不少華北學術界領袖,如吳景超、潘光旦、劉大中、...more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在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饑荒,從1958年至1962年期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餓死了三千六百萬人,因飢餓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數估計為四千萬上下,餓死人數加上飢餓...more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的十年,是毛澤東晚年的歷史悲劇。「文化大革命」成為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的直接動因,也是中國能夠在1978年之後走向「天下大治」,保持...more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more
究竟毛澤東提出的超英趕美戰略,如何在中共高層取得統一,又何以得到基層群眾的積極回應?一再縮短的趕超時間表是如何編織出來的?在發動大躍進的過程中,有多少中共省級領導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1958年的中...more
《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歷史是條長江大河,永遠向前流動。在歷史的潮流裡,「轉型期」是個瓶頸,是個三峽。近一個半世紀中國變亂的性質,就是兩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的現象,其間死人如麻,痛...more
在英國將香港政權移交中國的日子前後,香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層面的轉變和發展俱惹人關注。《九七過渡:香港的挑戰》一書希望就是這過渡期內本港社會在各個政策範疇所須面對的問題提供意見及引發有意...more
本書搜羅了250多幅圖片,包括1910至1930年代的月份牌畫和精彩的歷史圖像。以當時社會生活為線索,分28個專題加以演繹,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幅大半個世紀以前中國的都會摩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