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水 1月號/2025 第45期

新活水 1月號/2025 第45期

  • 雜誌名稱:新活水    新功能介紹
  • 刊別:雙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中華文化總會
  • 封面標題:大廟口 Tuā Biō-Kháu
  • 出版日期:2025/01/22
  • 定價:230
  • 優惠價:9521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封面故事

大廟口 Tuā Biō-Kháu

廟口(biō-kháu),台灣四百年開發史上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獨特存在,它是蓄積在地活力的空間,是台灣常民文化的源頭,也是最接近平等精神的位置──無論你是誰,又從哪裡來,只要你願意,廟口都歡迎你──不僅是世俗與神聖的中介地帶,也將「希望」這個概念,化為有形的撫慰。

十七世紀中期,鄭成功帶來明朝皇室的玄天上帝崇拜;清治初期,媽祖與關聖帝君信仰形塑;十八世紀開始,渡台移民離家時不忘迎奉故鄉神隨行,祈求平安度過險惡的黑水溝,並在落地生根後建造廟宇,為了彰顯神威、感謝神明庇佑,除力求殿宇堂皇,也在廟前留下或大或小的廟埕空間,「廟口」在清治中後期於台灣各地大量成形。

隨著民間信仰的擴散與普及,廟口逐漸從最初的宗教祭儀功能,發展為聚落的社交空間;在司法和政治效能不彰的清治與日治年代,廟口更因富有神明監督的「神判」色彩,肩負議事和仲裁功能,牽動在地社群的生活節奏;歲時祭拜或酬神的陣頭與戲曲演出,也是早期的大眾娛樂與戶外公演,北管亂彈、緣起台灣的歌仔戲到布袋戲,廟口都是其發展、演出以及傳承的基地。

人群聚集就有商機,參拜人群的能量,小則帶來流動攤商,大則足以建街立市,全台灣許多百年大廟口都是早期在地商業活動的樞紐,如今各地廟口早市與夜市,依然人潮絡繹不絕;而廟口的公共場域性質,也在台灣民主化初期發揮影響,例如訴求解除戒嚴的「五一九綠色行動」,或是由黨外人士於八〇年代開創的廟口宣講,也擴延成為現今台灣選舉文化的傳統,這不但是廟口議事仲裁歷史的當代化,也是廟口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象徵。

四百年來,台灣在變,從北到南、從東部後山到西部平原,數以萬計的廟口也在變,不變的是,它們仍在記錄人文與地景的縮影,而信仰與都會化交織的當代性,也讓我們看見更多台灣與台灣人的故事。


官方網站:www.fountain.org.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fountainofcreativity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fountain.tw
Threads:www.threads.net/@fountain.tw
 

編者的話

開場白:我們的宮𠾐宮𠾐鏘啷啷啷

多年前在台南沙淘宮前吃了菜粽。前一日,帶路朋友反覆以「汝不可賴床」的口吻鄭重囑咐眾人:「要早起。」「明天要早起。」「萬一運氣不好,超過七點半就吃不到了。」他憂心忡忡。

我始終喜歡小吃攤白鐵凳子在水泥或磚瓦地上拉開的聲音,偶爾懶惰,還會很壞地以單腳勾出它來,發出一連串「好吃好吃」的宮𠾐宮𠾐鏘啷啷啷,觀察起來它有時也是無言的敞亮招呼,我經常懷疑那些忙到抬不起眼睛的老闆,只要在特定時間段聽見特定的力道與節奏感,就知道哪個熟客來了。但那早上實在太早了!六點五十不到,我們抵達廟口,不好意思發出太多動靜,迅速端正坐好,點菜,看一隻黑狗從巷子這一頭走到那一頭,看天公爐,看一個趕路者經過天公爐,他停下三拜又離開,看隔壁桌阿伯猛吃兩顆菜粽(虎虎生風,一顆只需五口),配一碗味噌湯。

菜粽的味道很淡,但吃菜粽這件事不知為何記得深,或許因為它在廟口。廟口不完全屬於神,也不完全屬於人,既是雲天降臨塵世也是塵世步入雲天,聖與俗在這互相邀請,互相擁抱,給彼此台階。至於廟口要怎麼看?不是隨便看,也不完全要板著臉看,建築學家褚瑞基告訴我們:廟口的景觀不僅在空間與自然環境,更包括人在此的行動與表現。文化人類學家林美容在本期的專訪裡更有提示:光靠廟口或廟埕的大小,不能反映廟宇在社群與信仰體系的地位,因為廟口不只是廟口,在台灣,它是人、信仰、族群、風土、經濟行為等等共同整合的生態圈。

緊接著吳國瑋、曹銘宗與蔡明志三位不同領域的文化人,帶我們走逛七座分立於台灣東南西北的「大廟口」,包括基隆奠濟宮、台北大稻埕慈聖宮與霞海城隍廟、宜蘭城隍廟、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朴子配天宮與台南三郊水仙宮。透過這七個廟口不同的起源、特色與今昔對照,既可回頭追溯台灣開墾史中你我或許有所不知的一頁,也能觀察出現代化與都市化如何改變廟口的活動樣態,插畫家洪添賢為每個廟口獨立繪製了細節飽滿的作品,每一張展開都像一次旅行。

這也是我們以插畫作為這些內容主視覺的原因:廟口有商有市,充滿世俗生活,但又有祭儀有戲台,具有其它公共空間少見的非現實氣息,時間在此彷彿失效,沒有任何一個寫實的快門瞬間足夠容納它數百年的古往今來,一代人各有一代人的廟口事,作家朱和之、連明偉、唐墨、邱常婷與何玟珒,分別在廟口看見狂喜與冷清、有戲與沒戲;台灣菜場第一品牌(?)蘇凌交出她的全台廟口美味名單,「只要是廟口發跡,大約都是人神共讚的好吃」;專研台灣影視史的蘇致亨,從日治、戰後到當代螢幕裡不同的廟口場景,看見台灣印象的公約數;另外,藝評家張世倫為我們重探攝影家張才的一生以及其觀景窗外裡的民俗現場,與本期攝影計畫中張士飛的當代廟宇與活動畫面前後參看,很有入神的出神感。

這就是台灣人的廟口:它不一定大,但它很大。我們的記憶裡多少都有個很私人的、自己的廟口,應該專心談論,值得反覆回去,之於不相信有神的人,那裡有生命,之於對生命失望的人,那裡有神,至於不相信有神又對生命失望的人?啊,那我們去吃好吃的東西吧,去宮𠾐宮𠾐鏘啷啷啷地拉開板凳,夏天吃冰冬天吃燙,心酸吃甜的疲倦吃鹹的,香火與鍋爐白煙氤氳,處處都是升騰之氣,最後一個不小心,又高高興興期待起新的一年。
 

雜誌目錄

開場白:我們的宮𠾐宮𠾐鏘啷啷啷 001

|吞一顆文化膠囊|
從「人」出發的現實影像:重探台灣紀實攝影先驅張才/張世倫 006

|封面故事 大廟口 Tuā Biō-Kháu|
【去跟神明說哈囉 Hello It's Me!】
既世俗,又神聖:從廟口展開的文化風景
──專訪文化人類學家林美容/吳垠慧 020

廟的景觀不只是建築,也包含人的行為
──專訪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褚瑞基/施彥如 026

【東南西北走廟口 Let's Go!】
祭完五臟廟,記得去看廟
──基隆奠濟宮/曹銘宗 036
小巷內藏著的大廟口
──大稻埕慈聖宮/吳國瑋 042
迪化街輝煌的起點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吳國瑋 048
看人看神看藝術
──宜蘭城隍廟/蔡明志 054
台灣版朝聖之路
──雲林北港朝天宮/吳國瑋 060
一個城鎮,因此降生於世
──嘉義朴子配天宮/吳國瑋 066
四百年府城地景縮影,台南人的大廚房
──台南臺郡三郊水仙宮/吳國瑋 072

【我在廟口做什麼? What's up!】
我在廟口記錄當代野台歌仔戲/何玟珒 078
我在廟口敕南管/唐墨 080
我在廟口看熱鬧/朱和之 084
大廟在夜晚,大廟在白天/邱常婷 088
整個小鎮都是我的大廟口/連明偉 090

【好吃好看好好玩 Have Fun!】
自「廟口」發跡的,大約都是人神共讚的好吃/蘇凌 032
影視螢幕上的廟口,記錄神也記錄人/蘇致亨 094

|活起來!靈感生活指南|
【HOW TO】
影展生存手記/許騰云 098
【WHERE TO】
脫逃贔屭與斷足石馬──嘉南版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黃温庭(福熊) 100
【WHAT TO】
把自己縮小,放大觀察雜草的故事/徐子耘Mossmen 102

|攝影計畫|
21世紀台灣文化關鍵字攝影計畫:混沌/張士飛 105

|漫畫|
收驚/嗶哩Bili 121

|說出來!媽媽的話大聲說!|
𠊎講个係麼个客事咧?即係詔安客事/李琇蓉 130
我說的是什麼樣的客家話呢?是詔安客家
 

內容簡介

全新打造的文化雜誌《新活水》是一本雙月刊雜誌,每一期深度探討重要文化議題或文化現象,封面故事外的單元則特別強調跨地域、跨領域、跨世代的精神,希望能成為搭建文化對話的重要平台,並且豐富我們的文化想像。

內頁簡介

上頁下頁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 P.7

  • P.8

  • P.9

  • P.10

  • P.11

  • P.12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471297774292501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年之始,聽史!歷史人文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