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如果可以
如果可以,我想送你一件材質柔軟的盔甲,
穿上它,你可以靈活的在森林裡移動,
子彈傷不了你,山豬吊也傷不了你的手掌和腳掌。
如果可以,我想在森林裡為你蓋一棟碉堡,
碉堡一定不會有屋頂,
你可以安心的睡覺,半夜醒來的時候可以看星星。
如果可以,我想在森林挖一條人類永遠也無法跨越的大壕溝,
你在那頭悠哉生活,人類在這頭過日子,
這樣一來,人熊之間就永遠不會有衝突了。
不過,我猜想,這些你都不會喜歡。
推薦文
住在山邊的黑熊
黑熊生態研究者.作家郭彥仁(郭熊)
當我拿到《我的同學是一隻熊2:深山裡的同學會》的書稿時,光光是書名,就讓我立刻聯想最近黑熊與人類的生活圈越來越重疊。
陸陸續續,有些黑熊靠近山腳下生活。
大多數時間,黑熊都謹慎,小心翼翼、安安靜靜,有時快閃,迅速爬上農地旁一株山黃麻,折斷樹枝,咬下春天的嫩葉,夏天,牠們尋著大葉楠的香氣,遊走在溪谷和山坡之間。
黑熊避免過度招搖,預防被人類發現牠們的存在,只有觀察敏銳的獵人,他們知道森林有熊,獵人與黑熊彼此尊重,過去也相安無事。
幾年前,有頭母熊帶著出生未滿三個月的小黑熊路過馬路,意外和遊客相遇,受到驚嚇的小熊與母熊分離,無法獨自生存的小熊,開啟牠的人間旅程。長達一年多,經過照養、生存訓練與趨避人類訓練之後,小熊被野放回到山裡的家。
從此之後,越來越多黑熊意外來人間走走。
被遊蕩犬驚嚇,和母熊分散的幼熊……
忍不住誘惑,偷吃雞的大公熊……
一不注意踩到陷阱的熊……
甚至數次不請自來,闖進工寮,熟稔的翻箱倒櫃,當自己家……
研究人員與獸醫團隊疲於奔命,有時放炮驅趕,有時即刻救援受困陷阱的黑熊……山邊的部落,因為有熊出沒而聲名大噪。
但是布農族的獵人,認為山是黑熊的家,黑熊像人類,族人尊重黑熊,只希望不要互相打擾彼此生活。
「只是,過去黑熊住在深山之中,這幾年,黑熊族群變多,移住到山邊了。該怎辦?」研究人員憂心忡忡的問。
這幾年,每隻意外來到人間短暫作客的黑熊,野放前會配戴一個GPS衛星追蹤頸圈。每天記錄牠的移動點位座標,如果當牠再次進入電子圍籬內,管理單位會立刻進入二十四小時警戒。
久而久之,研究人員注意到牠們活動距離部落或農地非常靠近。擔心再次發生滋擾事件,也害怕熊一不小心又受困獵人的陷阱,似乎變成兩難。
「黑熊來了,其他野生動物會緊張,然後離開,我也會離開,不要跟黑熊搶獵場。」
老獵人不疾不徐的說出他的經驗。一旦發現新鮮的黑熊痕跡,他會將陷阱收回,避免抓到黑熊,或遇到黑熊發生衝突。
老獵人說:「布農族就是這樣跟熊相處。」
「獵人尊重土地的傳統文化智慧!」
「只是,黑熊越來越頻繁靠近部落。該怎麼辦?」獵人轉頭問道。
是啊,我們該怎麼跟這群「新住民」好好相處?不同過去對黑熊的研究著重在族群、棲息地偏好的調查工作。未來「如何處理靠近山村農地的這些野生動物」成為研究人員接下新的保育任務!
首先,首要任務是讓「黑熊千萬不要愛上人類的食物」、「登山健行要注意黑熊出沒」、「黑熊滋擾,或受困陷阱都要通報管理單位」,研究人員絞盡腦汁製作各種宣傳標語。雖然保育工作換了新挑戰,但也跟老獵人說的一樣,無論如何,黑熊生活在森林,人和熊就不該互相打擾彼此生活。
《我的同學是一隻熊2》也許是虛構的故事,不過書中提到了許多真實的棲地環境,讀故事最快樂的地方就是遊走在虛實之中。從臺灣的原住民神話故事認為黑熊像是人類,布農族的神話提到孩子被熊養大學會熊語。當發現同學其實是一隻黑熊之後,彼此之間會有什麼故事?或許也對黑熊產生好奇或疑問,有天甚至會和黑熊當同事,一起從事生態保育的工作,邀請你一同讀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