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 電子書
中央銀行的崛起:貨幣寬鬆與通膨危機的金融有形之手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4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4.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中央銀行的崛起:貨幣寬鬆與通膨危機的金融有形之手 (電子書)

The Rise of Central Banks: State Power in Financial Capitalism

  • 定價:690特價:518
  • 特價再88折:455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量化寬鬆、升息降息、通貨膨脹,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房市高漲、薪資凍漲、人才外流,在在都是經濟衝擊。
為何可以透過貨幣政策的手段來管理經濟?
為何中央銀行穩定卻讓全球金融陷入危機?
揭開央行神祕的面紗,反思貨幣政策是穩定金融?抑或是場遊戲?
在金融失序的年代,一窺操控市場的那隻手,究竟如何掌握貨幣。
 
  我們怎麼進展到輕鬆賺錢的時代?中央銀行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年來它們與金融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央銀行是否提供更多穩定性以避免危機?中央銀行的崛起如何比預期更成問題?
 
  一九七○年代,新自由主義逐漸發展,帶動了中央銀行的重要性。作為發行法償貨幣的關鍵機構,中央銀行卻不是在一開始就擁有操縱貨幣政策的權力。貨幣政策攸關國家的外匯關係、通貨膨脹的尺度、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了當地的金融與經濟發展,當貨幣政策開始成為央行職責後,中央銀行便擔負穩定金融系統的責任。
 
  隨著中央銀行佔據主導地位,其政策創新使央行能夠利用且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特權關係來管理經濟。然而,超過半世紀時間,全球金融卻一再徘徊在坎坷和危機中,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重新審視過往相關研究中被忽視的原始資料,以及實際訪談三十位央行官員,透過比較美國、英國、德國與瑞士的央行發展,發現中央銀行自身的政策創新是變革的重要組成,政策創新讓金融市場呈現穩定的幻覺,助長信貸過度增長,貨幣的「軟硬」實則由官僚拿捏,直至市場崩盤。這本書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講述政治與金融體系的糾葛過程,如何改變及重整金融市場?相信是你我都需審慎思索的關鍵!
 
好評推薦
 
  雷浩斯|投資人、投資講座教師
  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主持「一口經濟學」PODCAST
  陳思寬|永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謝斐宇|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
  柯志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來函時間為序)
 
  「比起美國總統,美國央行(聯準會)主席握有影響經濟的權力要大得多。從疫情以來,通膨肆虐全球。但聯準會藉由貨幣政策,成功化解了四十年以來最大的通膨危機。本書透過歷史的觀點,看央行的崛起、貨幣市場的基礎、以及金融系統的管道。內容深入淺出,值得一讀。」——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中央銀行的崛起》闡明了官僚機構的作用,並呼籲社會和民選領導人引導其努力實現更具發展性的目標。」──《今日政治》(Politics Today)
 
  「一項值得稱讚的事業……韋斯勒班正開闢新天地。他可以提供一些你在主流經濟文獻中找不到的東西。」——尼爾斯.布內曼(Niels Bünemann),《中央銀行》(Central Banking)的作者
 
  「《中央銀行的崛起》是一本高明的、經過深入研究的書,講述了中央銀行在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時代的重要地位。韋斯勒班出色地將許多事件、情節和細節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對聯準會、央行、經濟政策和金融化感興趣的讀者肯定會想讀這本書。」——布魯斯.卡拉瑟斯(Bruce G. Carruthers),西北大學
 
  「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它大大地增進了我們對現代中央銀行在學術上的理解,以及為什麼它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凱瑟琳.R.麥克納馬拉(Kathleen R. McNamara),喬治城大學
 
  「當今的經濟深受央行的行為、決策和盲點的影響。韋斯勒班這本精彩的書,為這些重要組織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深度、學術性和複雜性。」——唐納德.麥肯齊(Donald MacKenzie),愛丁堡大學
 
  「本書雄心勃勃且深入研究。韋斯勒班剖析中央銀行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的世界中,貨幣主義管理技術、金融市場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間日益增長的運作糾葛。其結果是金融領域變得臃腫,並且危險地依賴央行的行動來保持其爆發力。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但極其重要的解釋。」——瑪麗恩.佛凱德(Marion Fourcade),《經濟學家與社會:1890 年代至 1990 年代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學科與專業》( Economists and Societies: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1890s to 1990s)的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昂.韋斯勒班(Leon Wansleben)
 
  康士坦茲大學(Universität Konstanz)社會學博士,曾任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ocieties)研究員。自攻讀博士起,便開始關注金融市場社會學、政治社會學,並因為中央銀行的相關研究,成功獲得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NSF)的資助。
 
譯者簡介
 
呂佩憶
  
  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口語傳播碩士,領有多張金融證照,曾任財經新聞編譯、券商研究報告翻譯,現為專職英法文翻譯。譯有多本財經商管書籍,以及多部歐美電影、電視影集和紀錄片。
 
  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目錄

好評推薦
作者序

導論
新自由主意批評中缺少的部分
研究方法
政策創新的比較研究
金融的鬥士
本次研究
章節概述

Chapter1 新自由主義與中央銀行的崛起
如何解釋中央銀行在新自由主義中的主導性角色?
走向新的中央銀行社會學:官僚行為者、政策工具和金融體系就是治理的基礎結構
一九七○年以來中央銀行治理技術的創新
央行崛起的問題是什麼?
合併比較
解說:中央銀行是什麼?

Chapter2 貨幣主義與貨幣政策的發明
貨幣主義是什麼?
瑞士國家銀行:從精英調解到統合主義的貨幣學派理論
英格蘭銀行:以「私人影響力」為政策操縱桿與致命的策略選擇
本章討論:一九七○年代貨幣主義實驗

Chapter3 主導金融市場的預期
柴契爾的貨幣主義與金融化政治的矛盾
沃克的原始通膨目標
英國的通膨目標之路
減少金融市場的意外驚喜
本章討論:創新的通膨目標制

Chapter4 貨幣市場!全球金融與中央銀行的基礎結構
現代貨幣市場制度的美國起源
英國貨幣市場的美國化
貨幣市場創新如何瓦解貨幣主義
一個建構全球市場的計畫
本章討論:新貨幣政策的設計者

Chapter5 無知的組織,央行官員如何放棄監管
瑞士:從君子監管到良性忽視
英格蘭銀行:從非正式領導到結構性保密
本章討論:央行在貨幣政策的監管上扮演什麼角色?

Chapter6 白忙一場的金融化管道疏通——二○○八年以後的中央銀行
二○○八年後的央行業務
結構失修的金融市場
金融化,一個消耗殆盡的成長動力
透過金融業成長和金融化無法實現的福利政策

結語
利益和思想之外:央行崛起及其影響的新解釋
經濟決策制訂中的官僚
制度維護的邏輯

附錄
檔案與訪談
註釋
參考書目
 


 
  十年前,當我決定研究中央銀行時,一位政治學系的同事說了一句很簡單的話打發我:「我們已經知道中央銀行幾乎所有的事了。」我怎麼能不同意這句話?我知道在社會學對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研究中,不知為何忽略了央行。但是我也知道經濟學與政治學針對這個主題所做的研究汗牛充棟,可以填滿好幾座圖書館。一個社會學家還能對這麼大量的文獻做出什麼貢獻?
 
  我想,我的領域有一個獨特的強項,那就是把中央銀行當成組織機構來觀察、研究央行裡的人們,以及與外部團體如何互動;央行的員工如何思考如何做出決策。更精確來說,我最初的焦點是中央銀行如何變得「科學化」,也就是央行如何變成過度生產、利用及推廣總體經濟學知識的一種組織。有了這個想法後,我就在二○一三年向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NSF)申請補助金。在聽證會上,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說了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評語。這樣的研究要如何回答關於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和資本主義的大問題?關於資本家的利益對影響經濟與金融政策所扮演的角色,我有什麼看法?同樣的,我沒有好的答案。雖然我很幸運地獲得補助,並致力於關注參與者以及聚焦於組織的流程,但是這個關於中央銀行工作的觀點能帶來什麼額外的價值,在當時仍然不清楚。
 
  驚人的是,當我開始這個專案時並沒有將中央銀行和全球金融危機(Great Financial Crisis)連結在一起。身為一個親身經歷的參與觀察者,我知道金融市場的交易員非常注意中央銀行、觀察央行官員的記者會,並猜測他們未來的利率決策。在我的第一本有關貨幣市場的拙作中,我討論過決策官員與金融參與者之間的這些「鏡子遊戲」。但是這些互動如何造成更廣泛的影響,包括與二○○八年金融危機有關的事件,我在當時仍不清楚。
 
  接下來的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中央銀行的檔案室裡,我所知的大部分資訊都是來自閱讀紀錄、決策草稿、會議草案等等深埋在這些地方的檔案。一開始所讀的是研究部門如何從一九七○年開始發展、如何成為新型政策專業知識的發展地,以及這些部門的參與者如何與決策官員溝通。住在瑞士(Switzerland)時,我會定期前往位於蘇黎士(Zurich)的瑞士國家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SNB),以及位於巴塞爾(Basel)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瑞士國家銀行,與檔案館主任派屈克.海別森(Patrick Halbeisen)、還有館中許多其他成員長時間的談話令我受惠良多,隨著關係日漸密切,我後來受邀在瑞士國家銀行的研究研討會上(和馬修.藍古魯柏〔Matthieu Leimgruber〕一起)介紹初步研究發現。二○一四年時,我成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的社會學助理教授。我之前就已經選擇了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作為我專案的另一個研究對象,而這個新的工作給了我機會定期深入針線街的地下室,翻閱數千頁以打字機繕打成的文件,有趣的是,我發現英格蘭銀行官員寫了很多信件。舉例來說,一九七○年代,英格蘭銀行經濟學家查爾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曾和代表不同學派的許多厲害同僚(其中幾位包括法蘭克.哈恩〔Frank Hahn〕、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卡爾.布洛納〔Karl Brunner〕,以及大衛.萊德勒〔David Laidler〕)交換意見。更重要的是,我從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官員們如何評論其他官員的政策提議或研究報告、他們如何對重要議題進行共同審議、以及他們如何與其他機構的參與者溝通,尤其是財政部(在英國稱為Treasury)。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最有意思的信件從來沒有被寄出。
 
  主要是在透過對英國央行的研究時,我逐漸發現到,雖然科學化的確改變了央行的內部運作與面貌,但是另一個領域轉變的結果更為重要。從一九七○年代開始,央行與金融界的關係已經澈底改變了,藉由重新定義央行在新興的金融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角色,這些組織使自己的地位獲得提升。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關聯是如此明顯,所以我一開始忽視了這些議題,學術討論—特別是更具批判性的—更是這麼認為。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委員會成員之前認為央行受制於金融業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中具有主導地位,他們會這麼認為並非偶然。
 
  但是透過歸檔的檔案,我發現央行和金融界的關係,比標準觀點認為的還要有問題意識,而且有意思。諸如在貨幣市場的政策實施以及央行參與主權債務管理,包含這類看似無聊議題的文件揭露出,在一九七○年代到一九九○年代這段期間,央行都極為關切、且非常努力重新定義自己在快速變化的金融體系中的角色。新工具的發明、非銀行的金融公司(「影子銀行」〔shadow banks〕)興起,以及資產負債表與金融市場交易量的大幅成長,開始挑戰著官員對於權威的傳統觀點和管理措施。因此,接受並最終利用市場主導式的金融來獲利,是央行地位提升的重要、甚至是困難的一步。
 
  ……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5839
  • EISBN:978957053589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5MB

會員評價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4.5
|
2025/07/11
《中央銀行的崛起》這本書毫不掩飾地揭露了那隻我們過去以為是「看不見的手」,其實是中央銀行那隻巨大、長臂且高度政治化的手。它不只是一本金融史的整理,更是一場對現代資本主義核心控制機制的深度透視。從金本位的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到今日量化寬鬆(QE)與零利率政策的反覆操作,這本書勾勒出一個結論:現代金融秩序的維穩與災難,越來越依賴這一群由少數人主導、權力幾乎不受監督的中央銀行家。




它的強項在於用歷史縱深與制度視角告訴你:中央銀行不只是「救市者」或「最後貸款人」,它們實際上正在塑造全球資本流動、操控市場情緒、決定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路徑。每一次利率調整背後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判斷,而是政治妥協、制度傾斜與治理哲學的投射。而我們這一整代人,正在量化寬鬆下生活,卻對那龐大的「金融有形之手」習以為常,甚至無法辨識。




更具批判性的是,作者指出中央銀行雖名為「獨立機構」,實則與政府、跨國資本與華爾街金融網絡緊密糾纏。這導致它在面對通膨與失業、資產泡沫與實體經濟凋敝時,往往選擇「先救市場、再談人民」。對於台灣讀者而言,這不只是對美國聯準會或歐洲央行的觀察,而是對全世界貨幣治理模式的警示——我們所依賴的經濟穩定,某種程度上已經交付給一種非民選、不透明、卻主宰市場起伏的超級機構。




這本書不賣弄術語,卻要你直視那些左右生活成本、房價泡沫、資產擴張與金融化社會病灶的源頭。讀完之後,你會明白:**市場並非自由,而是一場被中央銀行編劇的戲碼。**你若想在這場戲裡存活,至少得先看懂劇本,甚至知道燈光怎麼打、誰在導演。這本書,正是那扇後台的門。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兒童暑期閱讀】童心冒險彩繪列車啟程!五星級分齡好書,精選滿$488折$50 ,滿$1000折$120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iPadOS14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