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拯救我的全能者
賜我智慧與靈感來寫下這本書
不曾親自參與過戰爭,不曾在血腥味當中越過同袍屍身或是藏在敵人的屍體下拚命戰鬥過的人,無法瞭解戰爭的實況,也無法瞭解在當下那瞬間做出那些舉動的人持有什麼理由,並帶著何種心情。如果由不曾在那種地方當過主角的人來評論戰爭,對當時的情勢做出評斷,勢必會說出令戰爭主角們反感的言論。
本書為一九六〇年代,我為了那時代韓民族的立場,並為了減輕鄰國民族的痛苦,以大韓民國軍人的身分兩度參加越南戰爭,在守護和平、自由及宣揚國威的過程中,將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所有一切,全都記錄下來所做的真實描述。
我不曾寫過任何關於戰爭的書,也不是軍事方面的專家,因此無法適切放入刺激性的文句,而讓這本書的文字有些生硬。但當時作為一名最下層的戰鬥兵,以親身經歷戰爭的當事人身分來撰寫,讀者閱讀起來應該會覺得更真實,也較能理解參加越戰的士兵以及參與六二五韓戰或其他戰鬥的人如何打仗,瞭解他們的立場與現實所遭遇的各種情況。
然而,在閱讀戰爭書籍時,不該只看戰爭過後戰場化為血海的段落。雖然我也經歷過許多殘忍的戰役、聽過許多故事,但我寫書的目的並不在此,因此執筆時把這類內容幾乎全數刪除了。那些殘忍到無法寫在書上的情景,我偶爾會說給弟子們聽,有些人聽了嚇得目瞪口呆、甚至無法呼吸而昏厥。
我以士兵身分、在超過兩年的時間中經歷了許多殘忍的事情。我並不是沒有材料才不寫的,我若把所見所聞全都寫出來,或許讀者閱讀的當下會覺得刺激,但卻無法讓人有所收穫,反而只會體會到人的殘忍。
本書撰寫的目的並不是要呈現戰爭殘忍的場景,也不是要讓愛看書的人像閱讀小說般讀得津津有味,而是要談論戰爭與人生。尤其我將重點放在:我從不可避免的死亡中存活回來的神蹟,以及 神在隱密當中施行的事。
若是有人請託我寫這本書,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動筆。我在戰爭中遭遇了數十次必死的關卡,但 神卻一再拯救我,讓我可以活到今日,因為太感謝天的恩惠,我才在 神的感動下提筆完成這本書。此外,我的良心也催促我,使我無法逃避。而我在面對群眾時也講過這些故事,許多人聽了之後感觸良多,紛紛勸我一定要出書,我才執筆寫下這本書。
不過,參加戰爭已事隔四十五年之久,許多細節早就記不清楚。翻遍當時所寫下的日記,卻還是不容易回想,這種狀況有點棘手,但又不能四處尋找當時一起參戰的戰友們,請他們一起寫。
幸好,戰友們仍提供許多資料,助我一臂之力,我才能較為具體地把往事一一撰寫下來。尤其當時身為我中隊長的鄭然友將軍及閔燦基將軍,現在雖然都已成為故人,但他們在生前將許多身為指揮官一直沒有忘懷的故事告訴我,帶給我很大的幫助。此外,現任預備役上校、我當時的小隊長崔熙南及張板龍上校,每每在我寫書遇到瓶頸時都會給予幫助,真的幸好有他們,才能讓我再次聽到當時的狀況。還有其他一起參與戰鬥、同生共死的戰友現在都還健在,他們在我寫書遇到瓶頸時都不吝分享當時的狀況、鼎力相助,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最感謝的莫過於拯救我的全能者,祂賜給我智慧與靈感,讓初次撰寫跟戰爭相關書籍的我,能如願完成這本書。或許大家都是這樣,在寫書的過程中總是不知不覺地烏絲變成白髮,還寫得骨頭痠疼、渾身僵硬。我從一九九九年著手寫這本書之後,期間有數度丟棄已經寫好的文稿,但我又不能不顧拯救我的那一位,於是在八年間持續含淚寫作,寫完之後又花了十年反覆校稿。說話很容易,但寫作於我何其困難,再加上我為天跑腿,在世界各地推動和平與救援的事工,只能趁著空檔寫作,因此耗費了更長的時間。
因為我一個人, 神保守了許許多多人的生命,為了讓人體會 神這樣的旨意,我寫了這本書。這本書與眾不同,能讓人體會 神保守人的生命,也能讓人體會 神對人的旨意。
正因如此,比起戰爭的殘忍,我更深入探討人生的虛空、生命的價值以及 神與人之間的互動交往,期盼能使人們體會人生的正道。這樣的體會能帶來正面影響,於是我朝著這方向寫作,將我所經歷與遭遇的事情寫了下來。所以閱讀這本書,比起感受戰爭的可怕,更能讓人體會到關於人生的許多事情。
如果雙方因為戰爭而死、人生就這樣虛空地結束,那就是不幸的戰爭。敵我雙方都是為了活命、為了和平而戰的,如果雙方都死了,那就是彼此都失敗的戰爭、以悲劇收場的戰爭;而讓彼此活命、互相和睦的戰爭,才是雙贏的戰爭。我帶著這樣的信念去打仗,所以 神與我同行,最終讓這場戰爭以愛與和平畫下句點。
就算不拿著槍上戰場,只要彼此憎恨爭吵,這就是戰爭。但願本書能成為人們內心的武器,阻止戰爭再次發生。
衷心感謝將我的文章集結成冊、在我身邊跟我一起不分晝夜辛勤工作到幾乎眼盲的人,還有直到出版都不斷辛勞著的弟子們。
二〇一八年六月 作者鄭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