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 電子書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21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4.5
25人評分我要評價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電子書)

The Irrational Ape:Why Flawed Logic Puts us all at Risk and How Critical Thinking Can Save the World

  • 定價:600特價:450
  • 特價再88折:396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08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你覺得下面這個三段論,有沒有問題呢?

  前提一:人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  論:因此,蘇格拉底是人。

  如果你覺得完全沒問題,
  那麼我們把「人」換成「狗」,重寫如下:

  前提一:狗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  論:因此,蘇格拉底是狗。

  看得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嗎?
  我們再舉兩個同樣類型的錯誤推理的案例:

  前提一:巴黎在歐洲。
  前提二:我在歐洲。
  結  論:因此,我在巴黎。

  前提一:共產黨贊成加稅。
  前提二:我的政敵贊成加稅。
  結  論:因此,我的政敵就是共產黨。

  你知道嗎:
  ♢ 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
  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
  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
  ♢ 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
  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 賣房子的人說:「前年房價雖然跌了50%,但去年又強彈了50%,
  買家完全沒有虧到錢喔。」他應該是很誠實,才會這麼坦白吧?
  ♢ 命理師和占星家說:「你很善良和熱情,但如果你感覺遭到背叛,
  你也可能產生令人招架不住的怒火與怨憤。」
  你覺得很準吧!所以,他們幾乎對每個人都這麼說。
  ♢ 人的記憶,並不像錄影裝置,你只要錄下事件,以後就可以回顧。
  記憶其實更接近維基百科,你可以上去改動它——但是別人也可以。
  ♢ 媒體好像分不出「一場車禍意外」與「一場文明危機」之間有何差別,
  所以行車記錄器新聞,往往凌駕於專業鏡頭下的深度報導……

  我們習慣追求速度、勝過追求真實度,習於反應、而非反省。
  我們具有上帝般的科技,卻擁抱中古時代的習俗,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倫姆斯 David Robert Grimes


  多才多藝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癌症研究人員、科學作家。

  1985年出生於都柏林,成長於沙烏地阿拉伯,學生時期熱中音樂、表演及科學。2011年獲得都柏林城市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之後擔任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鑽研醫學物理學和腫瘤學,目前與英國高等跨領域輻射研究中心(CAIRR)及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作進行研究。

  研究之餘,致力提升社會大眾對科學的認識,並對抗偽科學的浪潮。他經常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愛爾蘭國家電視廣播臺RTÉ,談論科學議題,並為《愛爾蘭時報》、《衛報》和《旁觀者》雜誌,撰寫科普文章。2014年獲頒著名的馬杜克斯獎(John Maddox Prize),表彰他「在逆境中挺身而出,捍衛科學」。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亦讚許他為「傑出媒體大使」,積極消除公眾對科學和醫學的誤解。

  作者的網站:www.davidrobertgrimes.com/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瘟疫與人》、《大腦開竅手冊》、《兒腦開竅手冊》、《基因聖戰》、《醫學的藝術》、《意識之川流》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序幕  批判性思考,可以拯救世界
前言  從荒謬到殘酷

第一部  不說理
第1章  陰謀論
第2章  網路暴民
第3章  彩虹騙術

第二部  簡單的真相?
第4章  魔鬼藏在細節裡
第5章  無火生煙,無風起浪
第6章  野獸的天性
第7章  攻擊稻草人

第三部  心靈暗門
第8章  賓拉登既生且死
第9章  記憶中的記憶
第10章  潛意識裡的幽靈
第11章  虛幻優越感

第四部  該死的統計數據
第12章  生死機遇
第13章  篩檢訊號
第14章  分母是什麼?

第五部  世界新聞
第15章  虛假平衡
第16章  回聲室裡的傳聞
第17章  憤怒販賣機
第18章  弱智媒體

第六部  黑暗中的燭光
第19章  科學是什麼
第20章  披著科學的外衣
第21章  秉持科學的懷疑精神
結   語  我們是感情的動物

 
 

序文

序幕 批判性思考,可以拯救世界(節錄)


  說到英雄,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這個名字,完全稱不上家喻戶曉。我們口裡不會提到他,紀念碑上也不會。然而,今天你我能活得好端端的,恐怕都得感謝這位默默無聞的俄羅斯人。

  為何這麼說?事情是這樣的,話說1983年9月26日,彼得羅夫還是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一名中校。他在塞普可夫十五號擔任首席值勤官。塞普可夫十五號是一座地下碉堡,位在莫斯科市郊,這裡安置了蘇聯飛彈預警系統(OKO),也就是蘇聯觀測敵人彈道飛彈動靜的眼睛。那是一段神經緊繃的歲月。當時冷戰達到最高點, 部署在歐洲各地的美國核彈系統令克里姆林宮憤怒不已。美蘇之間的關係從未如此緊張。就在幾星期之前,蘇聯剛剛擊落一架南韓的民航客機,機上兩百六十九名乘客全數身亡,包括一名美國的國會議員。

  隨著雷根總統譴責蘇聯是「邪惡帝國」,兩個超級強權之間的關係更是惡化到了拉警報的戰爭邊緣—瀰漫在雙方權力走廊間的耳語,大大提升了核戰成真的可能性。這兩大敵對國家所掌控的核武火力之強大,再怎麼描述都不嫌誇大。在二十世紀前半,物理學家揭露了核融合的祕密,發現了恆星如何製造出強大到不可思議的能量。接下來的幾十年,美國和蘇聯雙雙投入巨資,探索這一點,然而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為了製造能夠毀滅所有城市的核武器。動用如此致命的火力,將不會有勝利者—只可能有倖存者。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9月天,塞普可夫15的警鈴聲突然淒厲哀嚎起來,預警顯示有五枚美國飛彈朝他們發射而來。以往不敢想像的情景,忽然成真了:核戰迫在眉睫!接受長期反覆訓練如何應對此等局面的彼得羅夫,任務很清楚:他有責任通報上級,戰爭開始了。然後他們只能做出以下的回應:蘇聯也必須發射整批核彈頭。蘇聯將會遭到摧毀,但是他們同樣也會摧毀美國。而且在交火過程中,介於兩大超級強權之間的所有國家,也將會被波及,如此方能讓所有可能幸免於難的敵人,沒有機會在灰燼中重新掌權。

  對於如此嚴峻的前景,彼得羅夫再瞭解不過。而且他也知道,一旦這則消息上傳到指揮鏈,蘇聯軍方指揮官將毫不猶豫,立即摧毀敵人,做為報復。彼得羅夫每多耽誤一刻,就要冒著讓美軍的突擊更占上風的危險,而他的同僚軍官們也不會看不清這個事實。對他們來說,此刻已經沒有時間思考了—現在是明確行動的時刻。

  然而,處身於如此嚴峻無情的壓力之下,彼得羅夫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決策。他當然通報了上級,卻是冷靜回報說:這是蘇聯飛彈預警系統的錯誤警報!他的同僚都嚇壞了,但是身為首席值勤官,彼得羅夫說了算。接下來沒有別的事可做,只能等著瞧,看看到底是中校說對了,還是他們全體化成灰。

  我們今天能夠安然無恙的活著,就證明了彼得羅夫的直覺是對的。他的推理簡潔雅致:如果美國真的發動核彈攻擊,將會是傾巢而出。因為他們必須全面壓制蘇聯的飛彈防禦系統,才能一舉將敵人從地表抹去。他們必定知曉蘇聯會以武力回應。如果攻擊真的來臨,一定只會是近乎毀天滅地的強大火力。區區五枚彈頭,太不符合這個戰略了。再說,地面雷達也沒捕捉到絲毫確認攻擊的證據。 權衡種種可能性之後,彼得羅夫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性更高的解釋是預警系統發生故障。正如事後所揭露的真相,彼得羅夫的推論完全正確—蘇聯飛彈預警系統所看見的彈頭,其實只不過是低層雲的反光,被偵測器給錯誤判讀了。

  由於彼得羅夫堅持要先推理,再做反應,避免了全面性的核戰毀滅。按理說,他應該是被全世界感恩的大英雄。相反的,他卻受到斥責,表面上的理由是他在危機期間,疏於記錄他的作為。然而這個要求是不可能的,一如他多年後回憶道:「我一隻手裡握著一支電話,另一隻手中拿著一個對講機,我沒有第三隻手可用了。」事實上,蘇聯軍方指揮部對於他們的尖端系統竟然失靈了,感覺很沒面子,於是急於推卸責任。

  覺得自己成為代罪羔羊的彼得羅夫,後來有過一場精神崩潰。他於次年離開軍隊,進入一所研究機構。除了蘇聯軍方高階人員,沒有人曉得彼得羅夫的作為,也沒有人曉得我們大家曾經多麼接近同歸於盡。直到1998年,世人才終於得知彼得羅夫的事蹟。即便到那個時候,彼得羅夫依然保持一貫的謙虛,直到2017年過世,都宣稱他只是盡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42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5MB

會員評價

4.5
25人評分
|
2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5/07/23
AI橫空出世,許多的翻譯以及劇鬥,未來應該都已經不會再是問題。
如果對於翻譯語法或者是字句有意見的人,我覺得應該要去看原文,畢竟對於每個讀者而言閱讀的理解不同,當然字句也不同。而翻譯也不是每一本書籍的專家,因此一本書書的觀點才是重

在《反智》這本書裡面就提出了許多的故事與舉例,而核心就是當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先做邏輯思考、逆思維、反思的各種可能的狀況,來幫助我們更客觀的分析,接下來應該要如何處理。

在學習思辨的部分,藉由這本書給我許多思維向度的擴張邊界,對於理性分析很有幫助。
展開
user-img
4.0
|
2025/07/23
|
電子書
本書(如同英國版書名「不理性猿」)試圖揭露人類思維的弱點,例如過度簡化推論、選擇性接收資訊、攻擊異見者,以及記憶與感官的不可靠性。雖然作者立場明確,文字通俗易懂,也穿插大量引人入勝的現實案例,像是根據錯誤統計證詞導致母親被定罪的司法悲劇,或是針對陰謀論者與宗教狂熱者的觀察與諷刺,但這本書也未能完全逃脫自身所批評的思維陷阱。

首先,書中對人類理性缺陷的批判,雖然合理但略顯單一,對於文化、社會結構或情緒因素的分析則顯不足。以「人類愚蠢」為總結,固然吸睛,但過於依賴個案敘事與歸納,也可能落入以偏概全的陷阱。諷刺的是,這正是本書所批評的「大腦容易以敘事取代理性推理」。

此外,對於陰謀論與反疫苗情緒的處理,作者態度傾向諷刺與貶斥,而非試圖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恐懼、歷史背景或制度性失信。書中引用 NASA 與 WHO 的案例,說明如何應對這些現象,但基本邏輯仍是「他們就是不理性,所以我們只好努力說服群眾」,而這種上對下的說服姿態,恰恰可能強化了陰謀論者的不信任感。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對人類非理性進行有趣總結的書,適合想了解思維錯誤與心理偏誤的讀者。然而,它在試圖揭露盲點的同時,卻可能忽視了自身也正站在某種知識與價值的制高點上,從而缺乏更深層次的批判與自我反思。(另外就是對貝氏統計定律沒有很深入的研究分析,這對理性思考算是基石)
展開
user-img
4.0
|
2025/07/23
本書(如同英國版書名「不理性猿」)試圖揭露人類思維的弱點,例如過度簡化推論、選擇性接收資訊、攻擊異見者,以及記憶與感官的不可靠性。雖然作者立場明確,文字通俗易懂,也穿插大量引人入勝的現實案例,像是根據錯誤統計證詞導致母親被定罪的司法悲劇,或是針對陰謀論者與宗教狂熱者的觀察與諷刺,但這本書也未能完全逃脫自身所批評的思維陷阱。

首先,書中對人類理性缺陷的批判,雖然合理但略顯單一,對於文化、社會結構或情緒因素的分析則顯不足。以「人類愚蠢」為總結,固然吸睛,但過於依賴個案敘事與歸納,也可能落入以偏概全的陷阱。諷刺的是,這正是本書所批評的「大腦容易以敘事取代理性推理」。

此外,對於陰謀論與反疫苗情緒的處理,作者態度傾向諷刺與貶斥,而非試圖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恐懼、歷史背景或制度性失信。書中引用 NASA 與 WHO 的案例,說明如何應對這些現象,但基本邏輯仍是「他們就是不理性,所以我們只好努力說服群眾」,而這種上對下的說服姿態,恰恰可能強化了陰謀論者的不信任感。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對人類非理性進行有趣總結的書,適合想了解思維錯誤與心理偏誤的讀者。然而,它在試圖揭露盲點的同時,卻可能忽視了自身也正站在某種知識與價值的制高點上,從而缺乏更深層次的批判與自我反思。
展開
user-img
Lv.1
3.5
|
2025/06/29
看完評論很多人說有很多支語,翻了一下手上的書,確實滿多的
但因為平常有在刷社群軟體,所以作者使用"支語",對我來說影響不大,反正我可以理解你要表達的是"訊息",不是"信息"
真正讓我困擾的是,我相信本書作者一定有非常好的表達能力,但是這位譯者的翻譯功力確有種詞不達意的感覺。
常常看到某些句子,看了幾分鐘、默念好幾遍,依舊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
很少看書看到很生氣,覺得我是不是直接去讀原文書就好?
甚至去google了這位譯者,我的天啊,她竟然翻譯了這麼多書籍...
我只能說,未來看到是楊女士翻譯的書,我一概不買...翻譯功夫根本不到位
完全枉費了作者的心血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5/06/01
|
電子書
「反智」內容主要先舉各種故事說明,假訊息、陰謀論、偽科學、數據意義的誤解或扭曲...等等,是如何誤導我們的思考及推理,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感知,以至於在各種議題上讓我們走向兩極與分化,掉入無休止的爭辯漩渦。書籍最後則聚焦在如何用懷疑精神、科學方法、分析性思考,累積區分信號與雜訊的能力,逐步修正我們的錯誤觀點。

看完本書後,想不斷提醒自己的三個觀點:
1.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先反思,再反應,接受證據,而非受情緒的導引,而且永遠要自我校正。
2.要對話,要討論,不要辯論。
3.相關不代表因果。

重點中的重點:
避免思想偏執的關鍵,就是要先承認自己的觀點也可能會有錯誤的時候。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投資新手也ok!躺贏人生,打造月月PAY財富,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iPadOS14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