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錢,也訂不到的餐酒館
番紅花(作家)
第一次吃到小珊的料理,是多年前在桃園新屋鄉下的一場家庭小聚會。那時黃大寶還是個靦腆小男孩,黃二寶也仍是個隨口浪漫詩語的小小男孩,我與小珊第一次見面,她熱絡拿出一大盒隨著她從大稻埕住家一路搭高鐵和計程車、晃到新屋三合院的「麻辣燙」,那些被滷透入味的豆干啦、菇菇啦、蘿蔔啦、肉片啦都還溫熱著,一入口,瞬間酥麻了我的味蕾和心情。
我睜大眼睛不敢相信如此專業水準的「麻辣燙」,出自這位工作忙得要死的電視台主管,從那以後,只要小珊在粉專上菜,透過螢幕,我跌入她時而溫柔時而幽默時而華麗時而懷舊的飲食篇章裡。網路上好看的料理很多,動人的書寫也不少,但能夠將兩者合而為一、娓娓道來的卻不多見,小珊即所謂的「高手在民間」,才華終究是藏不住的,下班後那些孩子睡著的深夜裡,她一邊做便當一邊寫下女人(人母、人女、人妻)的心情,完成這本美麗的食譜書。
身為總鋪師唯一的寶貝女兒,小珊從小就在飯菜香裡幸福長大,有趣的是,小珊在這本書所端出來的料理,並不只是師承父親的古典台味而已,她的作菜版圖有著濃濃的台灣味,如炒米粉、滷排骨、蔭鳳梨苦瓜雞湯,卻也有繽紛的和洋風情,如西班牙蒜味蝦、番茄乳酪燉雞、地中海檸檬香草烤魚、壽喜燒牛肉玉子飯、日式馬鈴薯燉肉,我認為她的菜不宜歸類在「快速料理」或「新手料理」,這些一端出來就引人讚嘆、搶拍、食指大動,且確實經得起foodie考驗的美味料理,沒那麼簡簡單單做,但絕對值得你在廚房花個三十分鐘,順著她的清晰步驟,做出一盤讓家人或好友回味再三的珍饈。
但凡世間所有好吃的料理,都出自一份「情」,不論是商業出餐或是日常家之味,因著對生產者的敬意、對食材的珍惜之意、對食用者的疼寵之心,我們樂於站在爐火前殷勤揮鏟,雖然手腳會痠、汗會流,沒關係,有小珊教我們怎樣把菜做得深遂入味又視覺美麗,不管你是每天做菜或是周末才做菜,有這本書相伴,你的日常餐桌就升級為金錢也買不到的家庭餐酒館了。
為愛盛開
劉昭儀(水牛書店 × 我愛你學田市集負責人)
我認識小珊,是因為她家的大叔……也就是說,其實我是先跟哲斌成為朋友的。但很快地跨過哲斌,直接跟小珊結黨營私,一起成立同仇敵愾罵老公群組。(喂)
我們都曾經在媒體服務過;都經歷過超時血汗,同事比家人相處的機會更多,甚至是生活即工作的夢魘;也無法迴避親情的經營與修煉,育兒持家與職場周旋的巍顫斜槓,唯有掏心掏肺,只求功德圓滿。
但我跟她不同,喳呼嚷嚷:「我累死了」、「好委屈」、有仇必報、先講先贏……淋漓盡致的呈現阿木豁出去的氣勢。然而小珊總是優雅微笑著氣定神閒。即使身處在充滿粗獷陽剛的男生宿舍裡,依然細緻柔軟、輕聲細語地以女神的姿態存在。
延伸到日常餐桌的呈現,小珊更是如巨星一般,魅力無法擋的讓家中男粉絲憧憬迷戀。精緻的、大器的、巧思的、經典的、華麗的、溫暖的……每一道料理,都讓家人朋友猶如置身搖滾區般,以味蕾的歡呼吶喊,展現我們品嘗到的美味與感動。
乍看小珊端出的菜色,都不是仰之彌高的工夫菜;但是仔細觀察品味,才會發現料理的每道步驟,都很紮實並有深意。而且核心是在料理人的愛。不管是對家人朋友的愛、還是對生活風土的愛,透過料理的工序,讓食物連毛細孔都抒發出甜蜜的幸福感,難怪她家的大叔與寶哥寶弟雙帥,會將小珊捧在手掌心般的視如珍寶,而好友閨蜜們,也因為小珊的盛宴,讓自己的生活,彷彿被小精靈的仙女棒點亮,變得閃閃動人。
相較於餐桌上的光鮮亮麗,我也觀察過小珊在小廚房做菜的姿態。在後場也能曼妙的行雲流水,即使是盛盤後增添的一抹綠、一點紅,都是深情款款的託付。我想,這樣的料理很難不打動人吧?小珊不是美麗的花瓶,她的料理與煮食心法,更是生命經驗的累積淬煉。我們曾經一起經歷過刻骨銘心的離別;也互相支持彼此的堅持不放棄;當然還要一起喝一杯背後抱怨老公(咦)……我們哭著笑著失意膨風說醉話,但是不會放過好吃的下酒菜,然後回家之後靈感噴發,再做一桌愛意滿滿的料理。
這是我認識的小珊……如花一般盛開在家人好友的心園中。
烹飪的意義
黃哲斌(專欄作者、黃大寶二寶之父)
中年成家,隨後有了兩個小孩,身為職業婦女的妻子,原本就喜愛廚藝,但因工作忙碌而少執鍋鏟。當大兒子上小學,她動念為孩子做便當,一開始,只能擠出下班晚歸的零碎時間,第一個餐盒的菜色有點淒涼--貢丸、青蔬、玉米,當我隨手拍照貼上臉書,作為歷史性紀錄,竟博得不少同情掌聲。
隨後,兒子掃光便當的熱情回饋,讓我家大人的廚人魂洶湧爆發,番茄蛋包飯、咖哩牛腩飯、北海道干貝便當、番紅花海鮮飯⋯⋯,很快的,戰線不再僅限每週一次的便當,週末早午餐、假日中午的簡易麵食、晚餐四菜一湯,成為家庭行事曆的紅圈重心。
雖然平日,我們大多必須外食,然而,我們期待在家開伙的時刻,兩個孩子也興致勃勃,跟在媽媽身畔擔任二廚,認識各類蔬菜,幫手洗切、翻炒、摘除蒂結、準備餐具,廚房儼然是我家熱鬧的教室、歡樂的遊戲場。看著他們忙碌的背影,那些歡悅的驚呼,像是小型樂隊的交響篇章。
於是,我家一度陰暗寂寞的廚房,錚錚熱絡重新開張,酷愛嘗試各種料理的妻子,穿梭在砧板與鍋爐之間,各種香氣盈盈充塞屋宇之間,有時是中式菜餚常用的八角、花椒、五香、孜然、九層塔,有時是西式料理的羅勒、巴西利、月桂葉、薑黃、迷迭香,原本因採光不佳略顯幽暗的廚間,因著性感誘人的嗅覺勾引,恍恍明亮起來。
她的廚房忙碌身影越待越晚,食材採買清單越來越繁複,完成品越來越搞剛,家裡開始出現簡易攝影燈箱、情境小盆栽、仿瓷磚花紋塑料布等拍照小道具,在此同時,雜誌專欄延伸的臉書專頁也越來越熱鬧。
如今,黃二寶已篡奪我的差事,晉升為「餐桌專屬御用攝影師」,負責幫每一道菜拍照留念;黃大寶始終是熱情捧場的「無敵大胃王」,個頭抽拔比我還高;我仍然負責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在傳統菜市與大賣場之間奔波採購;而我家辛勞勤勉的「廚房董事總經理兼執行長」,歷經漫長波折,終於完成這本食物戀之書。
忝為黃大寶便當專頁的首任小編,我當時留下一段開版文字,如今回看,關於烹飪的意義,我無法寫得更假掰了,以此深深祝福並致敬,給每一位與鍋鏟奮鬥的家庭總鋪師--
「有時,便當只是家常的愛情,日日述說廚務操持者的手作浪漫,蝦仁是願你健康,牛肉丸是勿忘我,紅黃綠三色甜椒是我愛你。粒粒飽滿分明的米飯,沾浸了湯汁,吸飽了綿長情意,錯落款擺為一句短詩。」
作者序
好好吃飯
人到中年,喜愛的人和事都越來越鮮明,料理也是。愛吃的、吃不膩的,永遠都是在心底有些故事的。吃的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思念、是寄情,也是幸福的綿延。
每一餐飯都意味著生命不斷地累積,同時亦不斷地消逝。然而得與失,於我而言,是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無關緊要。只要見到心愛的人飽足後的傻笑,時間便懸置著、靜止著,內心是深刻的並且快樂的,這就夠了。
這本書起始於一個便當,一個用冷凍庫裡的貢丸和肉腸拼湊出來的黃大寶便當,毫不明媚動人。漸漸地,就不小心認真了起來。於是,餐桌上的菜色,從基本款妝點成華麗款,有兒時餐桌風景、週末外食的探險、全家旅行的回憶、 夫妻過招的下酒菜、香料的華麗與四季的流轉。寫著寫著,還曾寫了近三年的《食尚玩家》雜誌專欄。
做菜和運動一樣,所有的努力都不會徒勞,回饋你的,是一桌的美味與眾人瞇眼享受的神情。專注在廚房事務裡,格物致知、內心安定,偶爾還會哼哼唱唱,真是一件非常療癒的事。
八年過去,大寶從呆萌的小小隻,演化成長腿歐爸,每天都要進行大規模的進食行動,才不會變成大暴龍,全家才有歲月靜好的日子。二寶從剛斷奶穿著長棉襖顢頇搖晃的模樣,到現在會跟著我在廚房轉來轉去,做點手工活兒。大叔就始終如一,主打採購大臣的定位,買菜時會順便夾帶幾瓶紅酒,給自己謀福利。
這是一本食譜,也不只是食譜,而是家人和我的集體印記。每一道料理都是我對他們的告白,在餐桌上累積著我們的故事。一家人就在這些餐飯與杯觥交錯之中,牽絆得越來越深。
書裡的菜都是經過親友團激烈票選,再經過大數據運算(好啦!其實是小數據),在眾人歡呼通過下,才雀屏中選的。每一道菜我都做過無數次,因為二寶說:「我想把媽咪的菜都學起來,將來想您的時候就做這些菜。」我才終結耍廢,奮發圖強寫下這本書。
希望這些菜也能帶給你和心愛的人快樂。書裡的菜,若能進到你們家,創造了同樣幸福卻不同的故事,這會讓我覺得很迷人。一道菜因著這樣的旅行,而產生了共振與意義。然後,我想鼓勵你們也寫下自己的故事,創作屬於自己的飲食文本。多年後回望這些,你會知道生命如何前進,自己是如何長成現在的模樣。
希望今後的你,能好好吃飯,你會發現人生有許多檻,變得沒那麼艱難了。可以的話,也做飯給那些孤獨的人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亮光。祝福未來的你,能因此而更懂得自己、體貼自己,一切都好,身心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