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加碼領券限折
馬哈希大師 內觀手冊

馬哈希大師 內觀手冊

Manual of Insight

  • 定價:800
  • 優惠價:79632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2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哈希大師Mahāsi Sayadaw
馬哈希大師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成就的佛教學者與禪修大師之一。他兼備廣博而透徹的巴利佛典知識以及源自深刻禪修證悟而得的智慧,是一個罕見的比丘典範。在其出生地緬甸,他是備受敬重的傑出佛教學者,撰寫超過七十本緬文和巴利文的著作。一九五六年於緬甸舉辦的第六次佛典結集大會中,他受邀在大會中擔任提問者,受到全世界佛教團體的尊崇,相當於佛陀去世三個月後舉行的第一次佛典結集中大迦葉尊者的角色。第六次佛典結集大會中,馬哈希大師也負責監督新版巴利三藏和其注釋、疏鈔的編定工作。這次的三藏版本稱為「第六次結集三藏」(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Tipiṭaka),時至今日在整個上座部佛教世界仍然被廣為使用,受到高度推崇。

除了著作等身的學術成就之外,馬哈希大師也基於個人根植於經教的禪修實踐,發展出一套清晰、簡明,且容易理解(甚至容易精通)的方法,依循這套方法的引導來實踐以正念為基礎的內觀禪修。馬哈希大師最初教授內觀方法的對象是他的親戚,發現他們能依此而順利開展觀智進程;帶著這份確信,他在一九四九年接受邀請來到仰光一處新成立的禪修中心,即現在的「馬哈希禪修中心」(Mahāsi Sasana Yeiktha Meditation Center),把他的方法傳授給僧俗二眾,指導人們培育解脫智慧。此後有成千上萬的緬甸和外國禪修者在此中心修習。馬哈希大師於一九八二年去世後,班迪達禪師以及其他緬甸禪師保存了馬哈希大師的教學傳統,廣布傳授於成千上萬的緬甸人、西方人,以及非緬甸籍的亞洲學生。

譯者簡介

溫宗堃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澳洲昆士蘭大學宗教研究博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所碩士、政治大學教育系學士。史丹佛大學正念減壓(MBSR)師資培訓師暨督導。臺灣正念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佛學研究興趣為初期佛教、上座部佛教、正念的理論與應用。合譯多本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書籍,亦曾任教於福嚴佛學院、圓光佛學院,以及壹同寺女眾佛學院。。

何孟玲
古典正念止語靜修營老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所碩士、圓光佛學院大學部畢業。1993年開始練習內觀禪修,常年於緬甸、泰國等地,進行長期密集靜修。合譯多本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書籍。古典正念教學十餘年,應邀於台灣、大陸各大正念推廣機構帶領正念止語靜修,包括臺灣正念發展協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NOW正念冥想、內景文化、加州健康研究院等。

 

目錄

譯者序

推薦序

約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的推薦序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推薦序

英文版主編的序言

導論

第一章 戒清淨

比丘的戒清淨

在家居士的戒清淨

藉由禪修令戒清淨

第二章 心清淨

心的清淨

觀乘者的心清淨

第三章 究竟真實與世俗真實

什麼是真實

動作的兩種意義

兩種內觀

從止乘者處學到的事

第四章 修習正念

以佛典檢驗禪修

身隨觀

受隨觀

心隨觀

法隨觀

正念了知四聖諦

正念的利益

第五章 實修指導

修習的準備

基本練習

觀智

涅槃的體驗

建言

第六章 觀智

名色分別智:見清淨

緣攝受智:度疑清淨

領會智

生滅智

壞滅智

醒悟的三個面向:怖畏智、過患智、厭離智

欲解脫智

審察智

行捨智

至出起觀

省察智

果等至

涅槃

第七章 十八大觀

主要的七種隨觀

其餘的隨觀

馬哈希大師的結語

 

《內觀手冊》是馬哈希大師的代表作,馬哈希大師是近百年來席捲佛教界的內觀運動最重要的開創者之一。這本手冊代表了「內觀慈心基金會」翻譯委員會十五年來的不懈努力。此書全面概述了內觀禪修的實踐,包括根本的道德自律、理解練習的哲學框架,以及培養基礎的定力和正念。它最終深入探索禪修所引生的各種觀智和精神成就。

 

「我深深感恩於馬哈希大師的學識、智慧和傳播的勇氣。此譯本的出版是很棒的禮物。」

──雪倫‧薩爾茲堡,《真正的幸福》作者

 

「當代最偉大的大師之一的一本真正重要的著作,具有豐富的細節和深入的洞見。」

──傑克‧康菲爾德,《智慧之心》作者

 

這本精美的著作包含了完整的圖表,例如「觀智的進展」「每個心的心所」和「存有的世界」。這些內容以單獨的大頁面拉出形式呈現,以便於使用和參考。
 

約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和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作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49554
  • 叢書系列:善知識
  • 規格:平裝 / 496頁 / 23 x 16.8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內容連載

心的清淨

心清淨或說心的清淨,是巴利語cittavisuddhi的翻譯。Cittavisuddhi的要素就是citta(心)。透過止的禪修或觀的禪修,培養強而有力的定,心將不再被思緒或其他蓋障所干擾。無論修止或修觀,持續專注於禪修所緣的清淨之定,即是心清淨。由於定的力量,與如此的定所相應的心,將淨除種種蓋障。
三種心清淨
有三種定,屬於心清淨:近行定(upacārasamādhi)、安止定(appanāssmādhi)和剎那定(khaṇikasamādhi)。

■ 近行定
透過專注於禪修的概念性所緣(paṭibhāganimitta,似相),阻斷散亂的思緒,
便可以培養近行定。因為它鄰近安止定,所以稱為「近行定」或「鄰近」定。想要培養真正的近行定,可以透過專注於視覺化所緣,例如:彩色的圓盤(kasiṇa,遍處), 或者專注於身體的不潔物(asubha, 不淨), 或者修習身至念(kāyagatāsati)、入出息(ānāpāna)、四梵住(brahmavihārā)1,或無色禪(ārupa)。

至於, 八種隨念(anussati)、厭逆想(pāṭikūlasaññā) 以及四界分別(catudhātuvavatthāna),無法產生真正的近行定。換言之,這三種禪修方法產生的定,不能視為真正的近行定,因為它們不能產生安止定。然而,通常它們也被歸為近行定,因為它們同樣能鎮服五蓋。

■ 安止定
安止定的定力非常穩固,心像被吸入到禪修所緣。總共有八種或說九種的安止
定:色界禪那(rūpajjhānā)可分四種或五種,無色界禪那(arūpajjhānā)則有四
種。

■ 剎那定
當內觀修行者的信、精進、念、定、慧變得有力而平衡時,禪修的進展持續順
暢。思緒或其他的蓋障不介入干擾。這時候,每一次的觀照,都能產生強而有力的定,專注於作為禪修所緣的身心現象。這是透過剎那剎那的觀察所產生的剎那定。

兩種前往證悟的車乘
若在近行定或安止定的基礎上修習內觀,此人稱為「止乘者」(samathayānika),即搭乘寧靜車乘,前往涅槃的人。止乘者利用近行定或安止定獲得心清淨。他的內觀修習是以此心清淨作為基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年度百大|閱讀次元進化論|來到知識內容新紀元,點開APP就點亮一整個宇宙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套書展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旅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