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關係展
表達:《個人實相的本質》讀書會8

表達:《個人實相的本質》讀書會8

  • 定價:350
  • 優惠價:75262
  • 優惠期限:2025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表達是行動、創造及生命力的基礎
  人與人互動時,一定要經常談到感受的層面。當你有情緒,就要跟著情緒的流,由情緒來帶動,才能說出彼此內在真實的感受,達到大和解。
 
  有些感受說出來也許會讓人不舒服,但請記得,表達感受一定要說到底,讓它繼續流動,讓情緒走完,不要害怕衝撞,因為到最後一定會把真心話說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們內心的情緒經常都沒有完整地表達,其實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是不傷人的,所有的情緒表達到最後都是愛,是能量的交流。
 
  如果恐懼自己的情緒,會比表達那些情緒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誤解了情緒背後表達愛的目的。這些情緒如果不能表達、無法釋放,累積了巨大的能量,就會自我攻擊,導致免疫系統異常,產生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妥善處理這些能量,因為情緒能量的表達及釋放,是行動、創造及生命力的基礎,也是人與人之間自然溝通和交流的必要管道。
 
本書特色
 
  情緒能量的表達及釋放是行動、創造及生命力的基礎。
  當你有情緒,就要跟著情緒的流,由情緒來帶動,才能說出內在真實的感受,達到和解。
 
  請記得,表達感受一定要說到底,讓情緒走完,不要害怕衝撞,最後一定會把真心話說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為所有情緒的表達到最後都是愛,是能量的交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添盛
 
  畢業於台北醫學院,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為了更瞭解人類心靈對身體的影響,於是轉入精神科領域,曾任職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現任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賽斯文化發行人、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醒吾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喜愛寫作及禪修,曾為聯合報心靈版、中國時報家庭版、大成報心靈推手版、自由時報家庭版及中國時報醫藥版專欄作家。
 
  許醫師鑽研新時代思想數十年,尤偏愛賽斯;同時從事身心靈整體健康研究,對於癌症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獨到心得。擅長以理論配合生活實例及臨床案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多年來在中華新時代協會講授「賽斯心法」,成立「身心靈健康成長團體」、「美麗人生癌症病患成長團體」、「賽斯學院」及「賽斯心法修鍊班」,並應邀至全國各縣市、香港、馬來西亞、美加等地,舉辦數百人大型講座,場場爆滿,佳評如潮。
 
  為服務更多的社會大眾,許醫師於2007年成立賽斯文化,2008年成立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及賽斯身心靈診所,希望藉由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及生活方面的正面轉變,來達到追求自性的引導、開發內在的智慧。讓人們真正明白疾病乃是自內在心靈的扭曲及衝突,並藉著自我學習及開悟,引導人們走向內在的朝聖之旅。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第71講
71-1
․不論是夢境或疾病,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其意義
․夢境是內在的眾神從能量層面幫忙治癒身體
71-2
․生命轉換時,要調整信念系統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做了什麼事才得到某個頭銜,而非得到某個頭銜才去做什麼事
71-3
․解決了內在問題,疾病治癒後才不會復發
․運用與生俱來的創造能量,讓身心快速恢復平衡
71-4
․攻擊性是一種生命的表達,一旦受到壓抑,會導致身心疾病
71-5
․有時候沒有專業治療反而比有專業治療更能解決精神狀況的問題
․引起身體疾病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實相本質的信念
․愈依賴外在的治療方法,就愈不信賴自己天生的自我療癒能力

第72講
72-1
․精神病患的信念系統不同於一般人,導致行為異於常人
․很多妄想症的人是在現實生活受挫,用妄想取代現實
․人要適應現實,也要改變現實,才能落實心中的理想
72-2
․精神分裂是一個人的主人格和次人格彼此矛盾不相容
․任何疾病和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次人格在發動這個現象
72-3
․精神病患在內心深處有能力讓自己好起來
․疾病只是臨時演員,了解這一點就可以把他打發走
72-4
․肉體疾病一定要從心裡的痛苦去化解,透過肉體疼痛學習自我面對
72-5
․我們遭遇的內在問題永遠是建設性的,可以導向更大成就的挑戰
․一個人對年齡的信念將影響身體和它所有的能力

第73講
73-1
․除非我們知道自己的信念,否則不會了解我們的情緒
․沮喪通常來自於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73-2
․凡所有現象界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化、消失
․每個人的內在有一個本體的自己超越時間和生死
73-3
․正面思考有時將負面思想推到更深,反而帶來更多壞處
73-4
․找出潛意識的負面核心信念,是一生一世的修行功課
73-5
․要容許攻擊性的情緒自然展現,才不會生病
73-6
․越文明的人越會說漂亮的表面話,失落了單純的特質
․改變信念系統,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身體和世界
73-7
․心靈成長的第一步是真實的自我剖析、自我面對
․感覺不愉快時,花一點時間去弄清楚情緒的來源

第74講
74-1
․不要將感受壓在內心,一旦情緒流動,感覺會自動改變
․不要害怕衝撞,到最後一定會說出真心話
74-2
․一個對自己有把握的人,不會被別人的每個藐視激怒或記恨
․如果情感沒有受到阻礙,會帶我們回到引起情緒的那個有意識信念
․不要怪情緒,而是怪信念,跟著情緒走就會找到核心信念
74-3
․人類意識選擇投胎到人間,就是要學習獨立,體驗人間就是天堂
74-4
․把意識心的信念跟內在調整到同一個方向
․一個人不能相信自己不配得到快樂,同時卻以意志強迫自己快樂
74-5
․在某些情況下,發怒可以是最令人亢奮和最有治療作用的情緒
․正常的攻擊性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
․所謂的溝通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意圖和感受

第75講
75-1
․攻擊性的能量表達可以作為一種阻止暴力的溝通方法
․我們處心積慮抑制攻擊性的溝通成分,而忽略它的許多正面價值
75-2
․任何創造的概念都具攻擊性
․暴力不是力量,而是一種對全面情緒的投降
75-3
․攻擊性導致行動、創造力與生命
․如果恐懼自己的情緒,會比表達那些情緒造成更大的傷害
75-4
․不說出真正的感覺,等於拒絕跟別人適當的溝通
․內在感受和身體動作必須維持一致
75-5
․如果不能接受生物性,就無法欣賞自己的靈性
75-6
․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能量和保護力
․攻擊性是創造力炫麗迸發的基礎

第76講
76-1
․信念會無意識地透過身體表達出來
․若要改變人生,就從改變信念開始
․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獨特性,會透過信念創造自己的實相
76-2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發動者,不是受害者
․感覺並非一個對事實的聲明,而是對情緒的一個聲明
․危機是信念的結果,只要改變信念,危機就不存在
76-3
․整合了人格的黑暗面才會健康
․恐慌發作是一種內在自我提醒的裝置
76-4
․去體驗負面情感,藉由它引導我們找到背後的信念
76-5
․藉著跟著感覺走,我們把情緒、精神和身體狀況統一了起來
․恨和報復的思想,都是一種自然的治療工具

第77講
77-1
․讓內在的情感流動起來,就不會阻塞而生病
․感受恐懼引起的身體效應及其伴隨的思想,就能解除恐懼
77-2
․越接近自然、真實讓情感流動的人,會越健康
․身和心是統一、自我調整、療癒及自我進化的系統
77-3
․建立起什麼信念,就會吸引什麼思想
․兩種方法找到自己的信念:寫下不同領域的信念及情緒回溯

77-4
․情感作為情緒有其存在的價值,卻不一定是關於事實的聲明
․老人不等於沒有用,要為自己找到快樂和價值
77-5
․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情緒會帶領我們找到背後的信念
․當意識心找到自己的力量,就是身心靈的統一

第78講
78-1
․負面情緒本身不會讓人生病,阻隔、否定、壓抑它們才會出問題
․負面、破壞性的情緒,目的是為了矯正原本令人不滿意的舊平衡
78-2
․恐慌症發作的目的是宣洩累積的擔心,以維持身體的運作
․疾病是為了突顯之前身心靈的失調,幫助當事人建立新平衡
78-3
․老年歲月是為新生做準備,蘊含一股奔向新體驗的攻擊動力
․接受每個時間裡完整的自己,容許身體一直運作到它自然的結束
78-4
․檢查信念可以從會導向這些信念的情感開始
․情感的本質永遠是創造性、建設性,具有自然的攻擊性
78-5
․舌癌是因為負面能量累積在舌頭,無法宣洩
․歡欣地發怒,就會進入真正的平靜

第79講
79-1
․隨著每個人不同的心態,就決定了自己不同的存在
․隱形的核心信念並不難找,在不經意時就會流露出來
79-2
․傳統心理學的基礎是外在事件先發生,人是被動對事情產生感受
․賽斯心法的理論基礎是人主動創造思想和感受,事件才隨之發生
79-3
․一旦建立橋梁信念,內心的衝突就不會那麼劇烈
․橋梁信念包含很大的動力和能量,為所有衝突矛盾找到統一點
79-4
․照顧生病的親人,要先安定自己的心,不要捲入對方的情緒
․一旦拿掉阻礙性信念,疾病就會輕易康復,人生也會很順利
79-5
․橋梁信念有助於疏通壓抑的感受和自然的攻擊性
․如果想改變經驗,就要先改變觀念

第80講
80-1
․先決定信念,才不會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打轉
․一旦建立起橋梁信念,當下煩惱變菩提
CD 80-2
․每個靈魂來到人間都為自己設下了各種挑戰,以培養障礙超越賽的能力
80-3
․夢境中會獲知橋梁信念,每個人在夢裡使用的象徵符號不同
80-4
․找到自己的能量,以展現攻擊性和創造力
80-5
․任何問題的答案都能從內心浮現,不必期待別人提供的答案
․只沿著一個特定主題去組織自己的經驗,會變成阻礙性信念
80-6
․不要受限於性別或職業角色
․過於集中在一個狹隘的角色,會阻止人格在其他方面擴展

愛的推廣辦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32900
  • 叢書系列:賽斯心法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75講.節錄】
 
75-3
 
․攻擊性導致行動、創造力與生命
 
(《個人實相》第三一一頁倒數第八行)在所有的暴力裡,都有很大成分的自殺情緒——是創造性的反面。例如在戰爭裡,殺人者和被殺者都被捲入同樣的激情裡,但這種激情並不是攻擊,而是其反面——一種想毀滅的欲望。為什麼在戰場上殺過人的退伍軍人,回到家鄉後自殺率比一般人高?因為他們內在有自我毀滅的傾向,並不是創造性。
 
要知道,那種想毀滅的欲望,是由一種無力感引起的絕望感覺造成的,攻擊性導致行動、創造力與生命,而不導致破壞、暴力或全面毀滅。這裡的攻擊性是正面的意思,這句話很重要,也是賽斯心法的精髓。有話就要說出來,攻擊性會導致行動、創造力與生命,而不導致破壞、暴力或全面毀滅。
 
讓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在我們社會裡的一個相當平凡環境中有個好人,他被教以男子漢大丈夫就要有攻擊性,但他相信這是指打架,而身為一個成人,他不喜歡打架,他以為攻擊性就是打架,但他是個有教養的成年人,不喜歡打架,矛盾了沒有?因為他不能打他的上司,雖然他也許想這麼做。同時他的教會也許告訴他,當他不高興時,必須再讓一步,做個溫和體貼的好人。因為教會告訴他:「當人家打你的左臉,右臉也要給他打。」不高興時必須再讓一步,做個溫和體貼的好人。
 
賽斯說這是信念的扭曲,所謂的好人指的是男子漢大丈夫應該要有攻擊性,可是攻擊性又被扭曲成打架,結果變成一個男人必須要有攻擊性,但攻擊性又行不通,於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去展現攻擊性。
 
他的社會教他這種溫和性情是女性化的,他一生都在試著隱藏他以為是攻擊的——暴力的——行為。他在隱藏攻擊,壓抑暴力,因為他把攻擊性跟暴力畫上等號。而試著去做一個善體人意的和善人,這種樣板當然是不真實的,和男性與女性被扭曲了的觀念有關,因為他試著如此善體人意,以致壓抑了正常憤怒的許多表達方式。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媽媽,要抓著女兒的手說:「妳爸爸有沒有外遇是我們夫妻的事,跟妳沒關係,要不要離婚我們來決定。」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聽!那是什麼聲音?恐怖X推理有聲書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科普展
  • 大牌一起來暢銷展
  • 商周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