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必修!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 面對孩子進入「超長青春期」,走出焦慮、得到療癒的新教養守則

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必修!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 面對孩子進入「超長青春期」,走出焦慮、得到療癒的新教養守則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2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延展的青春期,造成一群陷入長期焦慮的爸媽!
當10歲孩子就要用青少年方式因應,25歲青年卻無法獨立面對社會,
該如何在管也不是、放手又不安的教養兩難裡,苦撐15年而不崩潰?

  輔導、陪伴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的資深校園臨床心理師告訴你:
  那些讓爸媽搖頭嘆息、暗自落淚的親子衝突場面,其實都有百憂解,
  把自己活好,就是把孩子教好的第一步!

  ·    明明小時候很可愛,怎麼愈長大愈講不聽?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之間的對話模式,只剩嘶吼咆哮、甩門出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原以為只要熬過12至18歲這6年就好;沒想到,隨著這一代的早發育、晚婚晚生、經濟晚獨立,孩子提前人小鬼大、遲不跨入職場,他們的青春期也延展到了10至25歲。面對人類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漫漫教養路上的苦與累,長期處於親子衝突第一線的K老師都知道。

  擔任校園臨床心理師近30年,輔導陪伴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被無數家長、老師稱為「百憂解」的K老師(柯書林),在這本書裡以輕鬆幽默的敘事方式,真實還原診療室的晤談現場,完整模擬青少年慣用的對話模式,帶領家長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緒背後的壞力量(WHY),找到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好方法(HOW)。

  【巧而準溝通術】 X 【心理專業圖解】 X 【真實案例剖析】
  那些令家長苦惱氣憤,又不知如何是好的親子地雷區,都有神破解:
  拒絕上學/人際問題/手機網路成癮/自我要求過高/拖延症
  抱怨大人偏心/少年公主病/太早戀愛/校園霸凌/說謊偷竊
  學會利用一張「親子關係教養推背圖」,看懂你和孩子之間的愛與債:
  父母必修|親子關係投資學:檢視教養屬性、判斷多空趨勢、持續長線投資
  管教必知|減法教養新守則:有益健康又有效的罵小孩秘訣、他領情你輕鬆的管小孩方法、
  利用發放零用錢,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減法教養並不是對子女管教放牛吃草,而是在理解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脈絡後,
  幫助孩子從「兒童已達、成人未滿」的準大人,長成為自己人生負責的真大人!”
  ——資深校園臨床心理師   K老師(柯書林)

專文推薦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暢銷書《過曝世代》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K老師(柯書林)


  深入校園近30年的臨床心理師,擅長青少年心理診斷與治療。

  自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退伍後第一份工作即為全台首批「校園臨床心理師」(興雅國中),至今服務學生、老師與家長超過萬人;深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懂得父母的心理需求,被許多國高中老師、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暱稱為「百憂解」。

  2007年開始,即以筆名「舒霖」著有散文集《心理師的眼睛》、《心理師的單行道》、《心裡字療》(爾雅出版)。

  2022年起因關注「青少年自殺率攀升」的議題,與金星文創合作發起〈以聆聽陪伴無聲吶喊青少年〉Podcast 募資計畫,並化身為「K老師」,主持《心理自聊師》PODCAST節目;該節目是以青少年與父母都聽得進去的語言,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並協助成年人藉由「聆聽」陪伴、理解青少年,安頓親子彼此的身心。

  《心理自聊師》PODCAST全平台收聽連結   solink.soundon.fm/kpsy2024
  粉絲專頁 · 心理自聊師  www.facebook.com/goldstar.mrk/?locale=zh_TW
 

目錄

作者序  給「家有準大人」的真大人們一堂減法課
前    言  延展的青春期和陷入長期焦慮的父母

Part 1. 你跟孩子間,是愛還是債?
CHAPTER 1 明明小時候很可愛,為什麼愈長大愈講不聽?
CHAPTER 2 生命施工中,大人請改道
CHAPTER 3 親子溝通新入口,請先吃個甜甜圈
CHAPTER 4 孩子這麼「好命」,到底是在不爽什麼?
CHAPTER 5 頂尖對決的元兇——當「為你好」碰上「你很煩」
CHAPTER 6 孩子不上學,怎麼辦?請為腦降溫、重新配力
CHAPTER 7 就算上學問題也不少!我家孩子真的過動嗎?

Part 2. 當青春期孩子有這些狀況……
CHAPTER 8 不瞞您說,我家小孩有點特殊
CHAPTER 9 被「網住」的世代——整天滑不停,孩子手機成癮了嗎?
CHAPTER 10 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是追求完美,還是要逼死自己?
CHAPTER 11 東摸西摸、拖拖拉拉——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如此難改?
CHAPTER 12 當手心就是要打手背——孩子成天抱怨爸媽偏心、不公平!
CHAPTER 13 當宮廷劇在家裡上演——孩子是慈禧,爸媽就成了小李子?
CHAPTER 14 當偶像劇在學校上演——小學生就開始搞曖昧,這正常嗎?
CHAPTER 15 如何不成為受害者?當孩子在班上被霸凌……
CHAPTER 16 他為什麼變這麼壞?當孩子有說謊、偷竊等問題行為……

Part 3. 巧而精準的青春期親子溝通守則
CHAPTER 17 親子關係投資學——請先瞭解自身教養屬性
CHAPTER 18 親子關係多空圖——一張圖看懂你和孩子之間的愛與債
CHAPTER 19 教養必修的三門課——練體能、磨心性、修人生
CHAPTER 20 減法教養守則1少緊盯——有益身心又有效的罵小孩秘訣
CHAPTER 21 減法教養守則2別老想——他領情、你也輕鬆的生活照顧
CHAPTER 22 減法教養守則3省規劃——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CHAPTER 23 磨刀石九字訣

 
 

作者序

給「家有準大人」的真大人們一堂減法課


  「我不過是想關心孩子一下,所以問了句,你還好嗎?沒想到他卻不耐煩地擺出一副撲克臉,還回嗆我,又怎麼了嗎?」只見這位媽媽一臉委屈地說著,「K老師,請問我到底是哪裡冒犯他?」

  「你聽過『親子教養推背圖』嗎?這張圖可以幫你搞懂你跟孩子目前的處境喔!」我拿出紙筆,邊畫邊向這位「苦主」講解著。

  有鑑於「苦主」愈來愈多,六年前我以「一張圖搞懂青春期」的概念開始,著手整理出一系列有關青春期親子教養的文章,之後以《小心肝變大暴龍》為題出版(三采)。許多當年為教養不易而受挫、心傷的家長們,好不容易陪他們隨子女長大終於熬出頭,但在旁見證他們苦盡甘來的校園臨床心理師,根本來不及舉杯致敬,就被有如後浪推前浪似地新一批「苦主」給四面包圍了。甚至將近期「青少年心理門診」預約掛號的熱門程度,搞成像是演唱會搶票!

  冷靜面對,孩子的青春期變化

  累積近三十年「送往迎來」青少年家長的臨床經驗,讓我打從心底深信:在面對府上青少年時,家長真的無需如臨大敵。孩子青春期的變化,只是生理、心理時間到了,再自然也不過。冷靜面對,風暴災情就會減到最低!

  但在漫長的教養路上,許多家長仍不免懷疑,為什麼明知道那些習慣會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他卻一犯再犯、無法改變呢?或者您是否在心中暗想過:莫非真是這個孩子天性不好?不然為何好說歹說,卻仍是這般無可救藥呢?

  如果以「投資」來比喻,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身心變化,就宛如股市進入多空激烈廝殺的震盪走勢,要是您在此時追高殺低,不但賺不到錢,整個人的心情還很可能因擔憂而難以入眠。

  要克服青少年教養的「恐懼」(害怕孩子未來的人生毀了)與「貪婪」(貪戀過去那個乖巧貼心的小心肝),看準親子關係的多空趨勢,只要靜下心來把書多讀個兩遍(這是最難做到的),就會明白自己只是對「減法教養」這門課還不熟練,才不小心又演回老戲碼罷了。

  減法教養: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

  什麼是減法教養?簡單說,就是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

  我常聽到家長這麼跟我說:

  「K老師,我聽過你的演講,也明白要好好跟孩子溝通,但不知為什麼每次沒講幾句話就跟他愈吵愈激烈?我特地來找你幫忙,就是想請你教教我,究竟該怎麼做?」難得有爸爸願意如此赤裸真實地講述與孩子相處的挫敗。

  「你知道,你的苦心正是你罩門所在嗎?你聽過牛頓運動定律中的『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吧!我在演講中有沒有提到『原始腦』和『理智腦』?面對日漸長大的孩子,我們講得愈多、愈用力,反作用力愈大,效果往往會更糟!我推薦管得少,但效果更好的減法教養,您要不要參考一下?」對我演講有一定信任度的家長,肯定有機會想通我所建議的策略。

  正因我從臨床心理治療經驗中發現,人類大腦結構的設計,其實也遵守「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的定律:所以,當家長一心想幫孩子的「理智腦」發力,往往會造成其「原始腦」的報復性反彈。反之,要等到孩子充滿情緒的「原始腦」得到同理之後,他的「理智腦」才會開始自行運作。

  這也解釋了當您愈是替孩子著想,愈是跟孩子講道理(剝奪孩子理智腦的運作),他愈是聽不進去,甚至還會想出一堆理由來反駁,最終招來更大的情緒爆發(孩子情緒腦反彈)。減法教養的重點就在於,先照顧好孩子的原始腦,讓他的理智腦得以自行運作,那該怎麼做呢?超級簡單,您只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唸小孩務必講重點,最多不超過二分鐘
  二、用心準備,富營養又可口,還要常變化的早餐
  三、細心評估,提供孩子含「底薪」與「獎金」兼備的零用錢

  也就是說,建議家長多留些心思安排自己的生活,對孩子少緊盯住、別老想著、省些規劃。因為臨床心理治療也發現,爸媽生活過得好,孩子困擾反而少,所以當您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等於是把孩子教好的第一步了。

  當然,減法教養也絕不等同對子女的管教放牛吃草。

  要明白,「問題行為」往往是孩子碰上壓力、累積情緒後的紓解管道。偏偏光憑問題行為來紓壓,後遺症只會更多,爸媽當然要對此進行調整。 只是如果沒先搞清楚「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脈絡,就一昧地想解決困擾,親子關係自然是愈解決愈惡化。

  所以,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不僅幫助青春期孩子的理智腦發展,也是讓他們長成一個「可以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大人的關鍵。

  考量新生代家長的閱讀習慣和教養難題,我決定重新梳理文本,期盼能更有效率地協助讀友們吸收教戰心法。特別感謝《天下雜誌》出版編輯群的全力相助,讓我能將長年接觸青少年家庭的感觸與心得,以「減法教養」之名重新問世。

前言

延展的青春期和長期焦慮的父母


  你家是否也常上演這些戲碼?孩子因為……
  叫不起床而吼叫,
  為了小事而爭辯,
  唸書被動講不聽,
  又或者,你總是在擔心和苦惱,孩子……
  手機總是滑不停,
  似乎太早想情愛。

  一點不誇張,幾乎每天都有憂心忡忡的大人,想要找我商量「現在年輕人」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外乎:

  現在年輕人,究竟怎麼了?

  「為什麼孩子在家老是臭著一張臉?問了他老半天,就只會用一句『不知道』敷衍,但是看他跟同學倒是有說有笑,莫非現在年輕人都是這副模樣?」老爸邊問邊搖頭。

  「我們家爸爸平時在外地工作,比較忙碌,難得碰面,父子倆卻每每為了課業成績大吵。現在年輕人講話衝,我夾在中間,真的好為難……」媽媽講到眼淚都快掉下來。

  「現在年輕人整天抓著手機一直滑,更離譜的是,只是唸他們兩句就嫌管太多!唉,真不知他們以後要拿什麼本事在社會立足?」老師一臉無奈地說。

  這些在大人口中,問題很大的「現在年輕人」,就是已經進入「青春期」,正在學習怎麼轉大人的青少年孩子們。

  現在的年輕人既是更早熟的小大人,又是更晚熟的真大人。

  以往對於青春期的定義是國、高中生,也就是十二到十八歲。但如果是以醫學定義來看,青春期從分泌性腺激素開始,過去這樣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在十四歲的孩童身上,然而隨著醫療、衛生改善、營養愈來愈好,現在有許多十歲孩童,已經出現了青春期的徵兆。

  以女孩為例,在英、美等高度開發國家,十二、十三歲的女孩就有超過半數進入生理期。因此也開始有人主張,青春期應該提早從十歲計算起。況且從小接觸更多元網路訊的的他們,很多想法、觀點也的確開化得更早。

  另一方面,因這個世代家家戶戶生得少,父母往往投注更多資源在孩子身上,於是被照顧得更周全的他們個個都「頭大四肢細」似的,成了想特別多,又超怕因選錯而失敗的慢熟世代。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在二○二三年台灣男性初婚年齡約為三十三歲、女性為三十一歲,而平均生育年齡達到史上新高的三二.四歲,相較於十年前提高了近一歲。當晚婚、晚生,加上經濟獨立也晚,象徵著現代年輕人的青春期正向前且往後的「延展」。

  延展的青春期,造就長期焦慮的父母

  仔細想想,青少年孩子的叛逆、冷漠,的確大多是從國小的中、高年級開始。許多父母不禁感嘆道,那個原本乖巧可愛、貼心溫暖的小心肝,怎麼長大以後就「變身」成了,動不動就嘶吼咆哮、甩門出走的大暴龍?

  這種「爸媽動輒得咎、子女情緒高漲」的親子衝突,通常會在孩子的國、高中(職)時期進入高峰,等到孩子二十多歲出了社會,情況才會稍稍緩解。

  如果從孩子開始會「一言九頂」,到他不得不自力謀生的十歲至二十五歲定義為延展的青春期,那麼對於所有家庭成員來說,就是一段長達十五年、一個不小心就會「火燒全家園」的漫長歲月。

  面對愈演愈烈的親子衝突,每一位父母都無可避免地處於長期焦慮的狀態。於是身為現代年輕人的家長最需要思考的是:

  在這十幾年的「接招」過程中,你/妳自身的能量夠不夠?

  畢竟,孩子的青春期這麼長,在平安「下莊」之前,萬一爸媽自己的壓力過大,弄到連自己也撐不下去,那整個家可是真的會分崩離析喔!

  老實說,天底下的孩子何其多,最難教的,就屬自己的子女。

  其實,大人們要在相對複雜的現代社會裡討生活,能力當然是一點也不差,但為什麼就是拿自己家裡的「小大人」沒辦法?說穿了,都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即便爸媽在管教和要求上從未少過,但只要碰上小孩堅決「耍賴」,最終便難以貫徹。

  這麼說來,父母該更加嚴格管教嗎?只要曾與子女「過招」幾回的家長都知道,嚴格管教到頭來,多以兩敗俱傷收場。

  那麼,難不成做父母的要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虛度人生嗎?這當然更加不可!任誰都明白「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

  於是,就有愈來愈多家長被卡在「管也不是」、「放手又惶惶不安」的教養兩難中。苦不堪言之際,要是又看到家裡那個「理應」愈大愈懂事的小大人,卻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那明知不該說的難聽字眼,就這麼脫口而出了!

  管也不是、放手又不安的教養兩難

  更令人鬱悶的是,剛把狠話放完,回到房裡,依舊不知道該怎麼做好一個為人父母的角色……因為多年實務經驗,我看過無數大人們與青少年孩子互動時的盲點,幾乎所有大人都試圖想搞懂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心態,反而洩漏了父母壓根不清楚,自己陷入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局面?

  其實,孩子的成長環境正在轉變,新世代爸媽的教養議題也在改變。

  早期父母來晤談室,大多是抒發「我家小孩怎麼講不聽」的不滿;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新世代爸媽,希望我可以告訴他們:「該怎麼跟小孩當朋友?」這代表新世代父母也意識到,他們需要以更同理的方式,去引導、陪伴青少年孩子面對這段轉大人的過程。

  我從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成為全台首批「校園臨床心理師」(興雅國中),長年處在青少年親子衝突的第一線,有些國、高中老師和青少年爸媽甚至暱稱我叫「百憂解」,大概是因為心理師的訓練背景吧,我會仔細聽其陳述孩子出現的「問題」;更要緊的,是陪他們抽絲剝繭地推敲「孩子究竟怎麼了」?然後一起商討日後所需調整的因應作法。

  妙的是,往往在晤談一段時日後,他們會不約而同迸出這麼一句:「K老師,你真該為現在的父母(老師)開門減壓課!」於是,幫助現代家長在孩子轉大人的過程中,安頓彼此的身心,便成為我當初撰寫這本書的初衷。

  深入校園近三十年,服務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我了解青少年孩子在此時期的心理變化,也深知那些「家有小大人」的大人們,心裡的挫折與沮喪。在這裡,我可以先跟所有的家長打包票:無論此刻你們的親子關係有多惡劣,一定會有平安度過叛逆期的那一天!

  只要大人的心能定,沒有什麼親子難關是過不去的。期待這些故事、概念與方法,可以為那些陷入教養兩難中的大人們,服下一顆定心丸。並且幫助你:

  看懂問題背後的壞(why)力量,找出應對的好(how)方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68760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明明小時候很可愛,為什麼愈長大愈講不聽?
 
記得孩子五、六歲時對我說:
 
「媽咪,等將來長大,我一定要娶像妳這樣的女生。」
 
可是這死小子前幾天卻衝著我大聲嘶喊:
 
「真不知道老爸當年怎麼會娶像妳這樣的女人!」
 
只見這位母親眼眶泛紅,兀自強忍著淚水不肯落下。
 
「K老師啊,你告訴我,他講的哪句話才是真的?」她問。
 
「兩句都是真的。」我輕聲回答。
 
語畢,空氣彷彿凝結了。
 
我扶了一下鏡框後,順手抽了一張面紙遞過去。
 
青少年父母最感痛苦的,莫過自己對孩子如此在意的心,竟得不到絲毫理解;更讓人心傷的是,不管對孩子再怎麼努力付出,卻只換來一臉的不屑。
 
是的,在轉大人的過程中,孩子們培養出的最厲害的新技能之一,就是把父母、師長自身性格中不那麼成熟的部份完全激發出來。幸運的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也都曾是青少年,正公平地親身經歷著與上一代相同的難題。
 
當一塊稱職的磨刀石
 
「請問K老師,要怎樣才能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啊?為什麼他愈大愈講不聽?以前不會這樣啊!」
 
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家長對我提出類似的疑問。如果您也有這類困擾,不妨繼續翻下去。說不定還能因此而省下日後一筆心理晤談開銷呢!
 
「講不聽」,就是親子溝通中的「反作用力」。
 
漸比父母高壯的青春期孩子,此時已經長成一把待磨的刀;為成就一把鋒利亮眼的好劍,自然少不了磨刀霍霍的揮汗過程。至於,鐵片能否化身為寶刀名劍,實取決於磨刀石是否耐磨?
 
此刻,發現自己就是那塊磨刀石的家長,請別昏倒。
 
當一塊稱職的磨刀石並不容易,過多的刻意作為,往往只會逼出利刃的「反作用力」,就像此刻在我前面這對已經完全無法對話的母子,早在家裡廝殺了無數回:
 
母:快關機啦,來吃飯囉。
 
子:好,等一下就好。
 
五分鐘後—
 
母:叫你關機沒聽到嗎?
 
子:再等一下下啦,就要破關了嘛!
 
又一個五分鐘—
 
母:你說再等一下,已經等九下了。你電玩再玩個不停,眼睛準瞎掉!
 
子:吵屁啦,瞎就瞎嘛,我的眼睛不用你管!
 
結果,母子內心各自#$&*@……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幾近決裂。
 
進入青春期之後,身高比父母高的孩子,如火;爸媽脫口而出的話,似油。火上一旦加了油,家就陷入了祝融,而心理師也跟著受到波及。
 
後來在晤談室,我與這對母子開啟了另一場對話。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天下生活:超高齡紅利電子書特展,全展199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科普高單套書展
  • 年度旅遊計畫
  • 年度學習書展